教案作为课堂的蓝图,能促使教师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案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习需求,下面是白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1到6年级语文教案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1到6年级语文教案篇1
一 演讲
二 导入:
1, 课前想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认真听好了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曾带领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园风光,为我们描绘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也曾带着我们一起南山种豆,东篱采菊,他曾在朝廷为官,但终因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隐田园,这位诗人是谁啊?
2, 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东晋诗人。由于他热爱田园生活,写了大量田园生活的诗篇,历来被称为“田园诗人”。)
他自号五柳先生,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古文就叫做五柳先生传,显然,这是陶渊明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
三 定向示标:
学习目标: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 ,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检查预习:文学常识在课前已经找同学回顾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看字词,找同学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自读。学习一篇古文我们最先应该做的就是把课文读熟,下面时间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字音或断句读不准的先把它画上,一会听录音的时候注意听。
2,听读。刚才读的时候同学们可能有的字音和断句叫不准的,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刚才叫不准的地方你认真听。
3,再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次不但要读熟,还要思考一个问题,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4,个别读,其它同学听听他读得怎么样,一会找同学评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音,语速,停顿)
5,课文已经读过好几遍了,不知道五柳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同学说说,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看出来的?
五,疏通文意
1要想真正的了解五柳先生我们还需要理解文章大意,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如果遇到你实在翻译不出来的,就把它画上,待会我们共同来解决。
2 有哪些句子你翻译起来有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课件加蓝)
3 (自我测评)我们来检测一下,看看这些词语和句子你会不会翻译(重点词和句子)
4 找同学翻译课文 (两名)
六,分析课文
1如果让你了解一个人,你要从哪些方面对他进行了解呢?(性格 爱好 姓名 生活状况)
2好,那么我们就从这些方面入手,给五柳先生建立一个档案,但是呢,这个档案是不完整的,需要同学们,从书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把这个档案填完整。待会找同学到黑板上来填。
(姓字 , 籍贯 , 性格 , 爱好 ,生活状况,)
3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填,看他填的和你画的一样不一样
4,姓字不详,籍贯不详,这两句向我们暗示这位先生他是一位隐士,也正是因为人们不知道他的姓名和籍贯,并且他的宅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以五柳先生为号。
爱好之一是读书 爱好之二嗜酒 爱好之三 著文章
居住条件怎么样?穿的呢?吃的怎么样?
要想了解一个人思想性格的精神追求,重点就要看他的爱好,看他平时都喜欢干什么?
5 我们重点来分析一下五柳先生的爱好
三个:读书 喝酒 写文章
6 五柳先生读书有什么特点?
好读书却不求甚解
喝酒有什么特点,小酌一杯就满足了吗?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
那写文章呢? 他写文章的目的是干什么? 自娱
7 那你怎样理解这三句话?或者说这三大爱好体现了五柳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a: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
b: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c: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
8 下文,那句话与他不慕名利的性格相照应?这是对五柳先生性格的总体性评价,也揭示了五柳先生性格的的核心。
9 结合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和他的其它情况,你来概括一下本文体现了五柳先生哪些高尚的情操
(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10 作者在刻画五柳先生性格的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有一个字用的次数特别多?不知道你发现没有?都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不字?你能不能找出来?
11 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不字呢?他想突出什么?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12 小结: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13 假如现在让你做一个评论家,以今天的眼光再去看五柳先生的性格,你有什么看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都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从很多同学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作为新一代青少年,同学们都很勇敢,积极进取,这样才能够适应当今的社会形势,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学习,将来做国家的栋梁,把我们的社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七 作业:1 本课练习册
2 学习了陶渊明的自传,请同学们也拿起笔,在你的日记上为自己写一篇自传 。
1到6年级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在识字中学词,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重点)
2、学会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重点)
3、给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重点)
4、学习“我的发现”,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重点)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初步感受名句蕴含的道理。(难点)
6、阅读《鲁班造锯》,感受鲁班的智慧。(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制作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
一、识字加油站,直接导入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jiào轿 jiù救 mó摩 tuō托 fáng防 yú渔 huò货 yóu油 lún轮 kē科 kǎo考
2、拓展词汇。
轿(轿子)(花轿) 救(救命)(营救) 摩(观摩)(摩托车) 托(拜托)(托住)
防(预防)(防止) 渔(渔夫)(渔民) 货(货车)(运货) 油(石油)(豆油)
轮(车轮)(轮船) 科(科目)(学科) 考(考试)(月考)
3、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4、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车或船?
5、听儿歌猜一猜: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洒水车)
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火车)
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才能坐的车。(公共汽车)
救火啦!救火啦!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消防车)
6、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盛开 床铺 种子 好人 分别
盛饭 铺路 种地 好客 水分
重新 教室 口号 干净 难忘
重点 教书 号叫 干活 灾难
2、看谁能给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3、教师出示正确的拼音,学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
5、我会选一组多音字说话。
6、请同学交流汇报。
7、小结:感受标点符号的奥秘
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用于问题的末尾。
感叹号: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
8、学生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一阵秋风吹过 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我们去公园玩 公园里花真多??
(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 是什么树呢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加问号?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加感叹号?
10、你能说一句问句和感叹句吗?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复习多音字,引入新课
二、我的发现
1、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总结:体会形声字的特点,声旁表字音,形旁表字义。
4、打开课后生字表,迅速找到5个形声字,并说说依据。
三、日积月累
1、今天我们来积累一组圣贤关于成长励志的名句。
2、出示课件,借助拼音自己读读。
(1)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2)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3、简要补充理解出处及用法。
有志者事竟成: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
志当存高远:志,志向。存,怀抱。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意思是一个人处境越是艰难,就越是坚忍不拔,越是不丢失高远的志向。
4、想一想,这3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5、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志向?有什么目标?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6、朗读名句。
7、教师小结: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了理想,我们便会为之奋斗,最终取得成功。
四、练习背诵励志名句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比赛。
第三课时
(我爱阅读)
一、复习检查,导入本课
1、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盛开 床铺 种子 好人 分别
盛饭 铺路 种地 好客 水分
重新 教室 口号 干净 难忘
重点 教书 号叫 干活 灾难
2、完成填空练习。
(1)有志者( )。 ——《后汉书》
(2)( )存高远。 ——诸葛亮
(3)穷且益坚,不坠( )。 ——王勃
三、我爱阅读:《鲁班造锯》
1、指名读一读。
2、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讨论:鲁班是根据什么来造锯的?
4、和同桌讲一讲鲁班造锯的过程。
5、鲁班根据小草上的小齿便发明了锯子,人们还根据大自然中的哪些动植物及现象有了新的发明的?
6、小组之间交流。
7、仔细想一想从鲁班身上学到了什么。
8、练习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读一下这个故事。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听儿歌猜一猜”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的发现”一项内容中,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让学生发现声旁表音的特点。
不足之处:励志名句的背诵采用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一点。
教学建议:“识字加油站”中理解不是重点,重点是结合语境识记11个生字,要加以强化。在“字词句运用”中先让学生自主练习,感知句子的语气,加强朗读的指导。在“我的发现”一项内容中,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让学生自主发现声旁表音的特点。
1到6年级语文教案篇3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⒋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读课题。
⒉谁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听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⒈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⒉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⒊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出示生字词。
⒉认读生字词。
⒊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汇注 悬崖 昼夜 暄腾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⒋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 ,好像银华盛开,有的 晶莹剔透 ,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读这句话。(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行,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有的……有的……)
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
读第三句。"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六、练习
⒈朗读课文
⒉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些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读第一自然段。
⒉问: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⒈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拧到水面上来。"
"拧"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拧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⒉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⒊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
⒋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⒈总结。⒉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⒈分段指导背诵。回忆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⒉练习背诵全文。
三、识记生字字行,知道书写
⒈指名读生字。
⒉记住字形。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⒊指导书写。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⒉抄写词语。
⒊组词。
⒋背诵全文。
1到6年级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合作交流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品读体验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一)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3)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4)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三)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1)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2)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3)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列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巩固延伸
1、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堂作业
1.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2.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板书设计”
7祖父的园子
栽花拔草、铲地摘瓜
“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
教学反思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先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潜心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情景,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心情;然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积极运用于写作实践。
1到6年级语文教案篇5
【内容简析】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麻雀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由于不听妈妈的告诫而掉到了大花猫旁边。妈妈奋不顾身地去保护他,小麻雀飞到了窗台上,而妈妈尾巴上的毛却被大花猫咬掉了。这篇童话一方面告诉人们,小孩子自作聪明,往往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又说明,只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快地增长起来。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感悟为主线。通过感情朗读体验角色人物的心理变化;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大胆的交流与讨论。
【教学目标】
1.会认“蹈、瞪、舔”3个生字。会写“檐、脖、摔、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等14个字,理解“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
3.能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怎样的妈妈。
难点:正确认识麻雀母子;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都很喜欢看童话故事。它们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能给我们以启示。谈谈你都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它使你明白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今天,我们将学习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2.了解作者概况
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同桌互读生字,认真听读,互相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3)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把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 )
后来( )
最后( )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出重点学习的问题。
(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四、通读课文,加深理解。
1.再读课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听读课文录音,概括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自主识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注意哪些地方不要写错。
2.指导写好生字。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认真写好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
2.说一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①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②分角色朗读。
③指名读。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①默读14—18自然段,思考: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②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出示15自然段: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她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a.通过朗读,你有什么体会?
b.展开想象: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同学描绘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c.出示课本中的插图: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弱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
d.指导朗读。
e.过渡:还从哪儿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16自然段: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a.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等词句。
b.指导朗读。
(3)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4)说话训练,体验角色。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你从这件事中都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5)学习19自然段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吗?
三、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1到6年级语文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