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的读后感8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的目的在于激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让我们在阅读中成长,写读后感时,尝试用个人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这样能增强文章的独特性,以下是白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间草木的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人间草木的读后感8篇

人间草木的读后感篇1

我一直认为,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与其个人生命的两种要素息息相关:一是生他养他的一方水土;另一是他的成长经历。南来北往又轰轰烈烈,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不仅是汪曾祺先生的人生轨迹,也浸润到他的作品《人间草木》中。

通过这部作品,我看到了一个在苏北运河边成长的调皮男孩明澈的眼神,一个在五七干校粪池旁施肥的男人佝偻的背影,更看到了一颗至纯至善的心——犹如荷塘月色下微微的风,吹散了白日的尘嚣。

“人生得意须尽欢”,汪先生得意而平和的人生在三个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写文、绘画、做菜。这三种人生爱好,我倒是觉得神似花中四君子:其写文如兰,空谷幽香;其绘画如竹,筛风弄月;其做菜如梅,剪风裁雪;而其为人,则如时下深秋之菊,恬然自处、清谈疏朗。汪先生在将个人价值充分展现、平和表达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人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需求,这种“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共济局面,又何尝不是个人的欢乐和社会的福祉呢?

书中自述,每日早上,汪先生都习惯久坐在家中的老沙发上,泡上一杯茶、点上一支烟,袅袅烟雾中,一篇篇文字油然而生。而就在这个深秋,每个双休日的早上,我也会坐在家中的沙发上,伴着一杯茶,在汪先生的字里行间,在窗外通过的暖暖阳光中,读懂这人间的一草一木。

人间草木的读后感篇2

寒来暑往,春去冬来,细细回忆起来,初读汪老先生似乎已经是一年前,但我仍清晰地记得汪老先生笔下的世界那样灵动,那样可爱,《人间草木》中的一花一树都别具风味。

在汪老先生的书中,飘散着清晨馥郁的栀子花香,弥漫着糖炒栗子甜蜜的香味,充溢着葡萄酒香醇的味道。他似乎很懂生活,也很会生活,怀着满腔的爱去探索世界,云南、昆明、成都…在他的笔下,每个城市都那么温柔迷人,他爱吃、爱旅游、爱风景,却不爱游手好闲,他说:“我不愿当什么’离休干部’,活着,就还得做一点事。”汪老先生真真切切的在爱着这个世界,爱着山川河流,星辰大海,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世界,触碰世界。在河岸边、山顶上留下自己的足迹,留下自己对自然最美好的描绘,在多年以后,人们可能会想到:噢,原来汪曾祺这么有趣,他的书这么经典,这难道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吗?

汪老先生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草木眷恋着光阴,汪老先生爱恋着人间。这世间万物,都值得被爱,爱一直陪伴身旁的.亲人,爱倾情相助的朋友,爱一颗树,一束花、一只鸟,只要心中怀有爱意,世界就不会那么糟糕。

青春正好,相比于死气沉沉的生活,为什么不让人生更加精彩呢?鸟兽虫鱼、美食美景,只要肯去看,肯去发现,对世间万物抱有善意,他们也会回报以同样的温柔,当世界中充满了爱,人生就有了意义,这一辈子才不算虚度,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想到那个热爱生活,努力奋斗的自己,是多么可贵的回忆。所以,爱点什么吧,一草一木中蕴藏着繁华的世界,山海之间埋藏着闪烁的宝藏,爱点什么,这世间万物。(冯昕悦)

人间草木的读后感篇3

我有的时候特别感谢这些作家们。人这一生让人烦恼的事情太多,感情、事业、家庭等等,让人应接不暇。读这些文字让人能够真真正正地安静下来。

?人间草木》是真正的文人散文,没有空泛的大道理,没有宏大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我们感受到的是诗意,是闲情逸致。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读来让人丝毫不会感觉到枯燥,反而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目前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是不是在人来人往中迷失了自己?是不是丧失了发现爱与美的能力?是不是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追求与爱好?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都是这样。工作的`时候兢兢业业、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恰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这般,心才会沉静、人才能安静,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既能向前飞奔,又能欣赏途中风景。

真正的大家总是不去刻意的雕饰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实实在在的语言饱含深情,犹如与一位仙风道骨、阅历丰富、充满故事的老人在随意交谈。打动了我们的是真心诚意,是冷静与淡泊,无论是文字里莫名的深情与淡淡的忧伤,都会给我们带来感动。

人间草木的读后感篇4

很有幸拜读了汪曾祺老先生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写了人间草木、世间风物、行者无疆、记忆的味道、星斗其文,赤子如人。汪曾祺不仅是一个厉害的小说家,散文也十分优美,在这本书中,他表达着对大自然里的事物,自己独到的领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细腻之处入手。描写着生活中的凡人小事,记录着各地乡情民俗;谈论着各式草木虫鱼鸟兽,还有对辞章典故进行考究。同样,在他作品里充分表达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民俗的深深眷恋和对往日生活情景的回忆,那是一种多么美的感受。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汪曾祺老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的草木虫鱼鸟兽,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使我浮躁的内心慢慢变得平静下来。让我回想起了小时候的往事。每当小学放暑假的时候,都会回到村里面和爷爷一起住一段时间,与哥哥姐姐们一起去挖泥鳅、钓鱼、打鸟、掏鸟窝、摘西瓜······那时候的日子过得很开心,并对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

然而回想到自己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每天是否由于过于匆忙和沉迷于网络之中,而忽略了生活的乐趣了?热爱自然,亲近草木虫鱼鸟兽,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工作的时候要积极努力,休息的时间,就需要放下手机,走出去,亲近大自然,去发现去感受自然的魅力与美好。这样子,才能够在生活的道路上,既能不断的前进,又能陶冶性情,使得自我更加完善。

人间草木的读后感篇5

谈这本书,自然是要谈这个人。自幼时就已经接触了他的文章。小学时语文课本上的《高邮的鸭蛋》,到现在或多或少都还有些记忆。而这本《人间草木》,也如同那篇《高邮的鸭蛋》,简单,而美。

在书店看见这本书时,四字书名瞬间征服了我那颗浮躁的心。人间、草木,一字一句念出,心中竟莫名的地感到平静。

不能说是看见这四字我就迫不及待的买下了这本书,只是在权衡后放弃了一开始的目标。这个自然段承上可以,启下启得含糊不清。

高三确实比较压抑,特别是最后一学期的最后几月。那时候内心的烦躁让我对一切事都缺少兴趣。幸好在那时我找到了汪老先生的这本散文集。正如他人所说,汪老先生的散文是“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当代散文经典”。所以汪老先生的文章有能让人内心感到安宁的力量。

汪老先生的文字是有烟火气的。就像这篇《人间草木》,它是从人间烟火中慢慢溢出的文字,它离不开升斗小民。可是其中的一草一木,都流淌出文人的雅趣与情调。哪里?

是看得让人欣喜,内中却含浮世的悲欢。病句,且这一自然段从结构上来讲非常尴尬。

?人间草木》中的文字,是起于生活中的材柴米油盐,止于路畔一草一木。也难怪有人说他的文字“行文似百转千回的水道,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这些有深度的话我是理解不到的,可是《人间草木》中的文字,确实是从人间的微小事物开始,止于人间的微小事物。没有大师应当的借古讽今,也没有伟人的忧国忧民,可是他文字下的一笔一划,都透露着对人间深深的热爱。

汪朗(汪曾祺之子)在序中写到,汪老先生在大革命时被打为保守派,被发配到农科所改造。可是汪老先生的文字却并没有像别人的'那样凄苦,依然把他劳动的地方描写的那样美。是的,从《人间草木》中就可以看出,汪老先生对劳动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文中的短句,读完让人心里有种淡淡的暖意。是啊,没有他人文章中用冗长的句子堆砌赞美,《人间草木》中对于美就需要一个字就够了。

人间草木的读后感篇6

大雨。窗外被粉笔涂灰了。窝在家里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这本书,有颜色,有味道,有声音。仿佛指尖化作岁月清浅的一杆痩笔,流过混着木质芬芳的纸张,文字从空白的背景跃进了一幅流动的抽象派画作,心灵也在色调的琴键上演奏着夏花的舞曲。这书,它是有灵魂的,它是有生命的,它是充满了草木馨香的。

我好读散文,最爱便是这本散文集《人间草木》,这书,题材大同小异,讲花鸟鱼虫,讲四季,各地的风情。文字平淡却又真味,正巧草木本不必借着丹青着色,鲜花本不必系着香囊招摇,只在一位老者温婉的声音里,娓娓道来。汪老写这些草木总是像风扶落叶,又如纸上素描,把人与草木的温情绘入文字编织的`乡间密居里,于四季蔬果、花尘草影中深藏温情。

花草树木,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我们的世界与草木相连,它们本该是我们的亲人,是朋友。可相反,我们的淡漠亲手斩断了草木的芬芳。如今的世界越来越浮躁,兴许现在年少的我们,还可以在快乐时去轻抚春日的馨花而温暖,在伤痛时听着草木的低语而欣慰。但成年后,有多少人还会为了一束花,一棵草,一点繁星,一声自然的呢喃而一恸一笑呢?

现在的人们渐渐失去了童真的目光,迫于压力变得更为现实,自由与浪漫的空间像牙膏壳越来越瘪而无法回弹。世俗太浮躁了,我们已经忘却了青鲤翻动水纹的样子,花骨朵在晨中舒展的样子,春风掀起睡莲的样子,蜻蜓点水,蛙叫蝉鸣......有的只是各种各样的电子提示音,汽车低沉的咆哮,工厂生产的墨云,被腥臭填满身体的河流,人们歇斯底里的宣泄……它们如沆瀣飞流卷走了一切浪漫的星光,粗暴的扯下了草木如画般的色彩,花的种子殆尽在喧嚣和沉郁的目光里......那些不经意的美好,便悄悄藏起身了。

我无法改变这些,只感幸运于还有汪老这样的同是细致而微之人。我想,小小的花草鱼虫,那些角落里的生命,才是是心灵辽阔的一方净土。我愿此生,能以草木为梳,抚平凌乱惶惑的鬓角;能以鸟鸣为歌,放飞世俗禁锢的内心;能以青树为檐,坐看花束飘落在风和时间的缝隙里,并温上一壶清茶……如此,或许是真正的幸福吧。这样的人生,即使平淡,也像清宁的咖啡那样恬淡而味儿却渐浓。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汪曾祺先生恐怕是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人。也许对于汪曾祺先生来说,一棵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段深情。我也希望能与这些人间草木常相作伴,追忆往事,倾诉衷肠。

人间草木的读后感篇7

一再拖延下,我终于将这本薄薄的小册书看完了,历时起码3个月。起初的目的本是为了从人间惨事中脱身,也是为了多了解些吃的喝的玩的的杂学。没想到一本看完,杂学相关的内容也就记得个零星半点,没有受到的启发多。

因为人间惨事而陷入政治性抑郁的情绪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从结构之恶,到年初的魔幻现实大灾难,加之从前便时有发生的糟糕事,今年的境况不得不说是令人愕然的。(其实生活里令人愕然的事情还有很多,但这次的神经刺激实在是超过阈值了,神经细胞们一个个战栗发抖)在这样的漩涡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波及。旅行被取消,回国困难,出门也困难,去年的预定活动被取消,连我期待已久的解剖实验都做不成了——这还只是像我这样离旋涡算远的人了。如果凝望再远一些,低落的情绪就会随着靠近而指数增长,掉进深渊。

躲进蜗牛壳里翻阅这本书,我以为能被川北涮涮椒治愈,被金华的'火腿治愈,被“何妨一下楼”治愈,被发生在昆明的种种小事治愈。结果转过头来细细思考,原来治愈我的这些文字生长在一个硝烟多于鲜花的年代。当想到这里,我不得不感到愧疚——我像一只肥硕的鸵鸟带着一双经不起风沙的眼睛躲在沙丘之下。

这前几个月,我看完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纪录片,还感慨说自己也想做一个拥有烟火气的人,而对于这烟火气的由来不予以半点关注。结果一句“为人天真,热爱生活”一巴掌打在我脸上——我感觉我厚重的眼屎好像掉下来了一些。

我看生物学,我看座头鲸,我看星空,我还看形形色色的人。一直在寻找我所爱,我的小糖人,我的烟火气。

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能学会两只手并用地划拳,写得一手好字。

在“闭门不造车”的自肃生活中,我很感激自己选择了这样的一本“杂学书”。

人间草木的读后感篇8

都说草木无情,不解凡忧。在我看来,能在“无情”的草木身上看到有情的人,方才是真正的有爱之人。

苏东坡算一个: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他说,草木中有时光的无情和生活的无穷。

王实甫算一个: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他说,草木中有爱的缠绵和惆怅。

龚自珍算一个: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说,草木可敬,自有一种人生的慷慨。

不知什么原因,尽管当代作品层出不穷,作家很多,文章更是海量,但文气充沛的不是特别多,其中能将草木写得风流蕴藉、有滋有味的,数来数去,还就只有汪曾祺等寥寥几人。

汪曾祺出身文人之家,他的父亲和祖父,是乡间的'儒士,喜欢吟诗作赋,爱好金石书画。汪曾祺耳濡目染,在传统底蕴上占了先机;后来师从沈从文,尽得乡土抒情散文的精髓;本人又喜欢戏剧诗词美食书画,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晚年似乎全是为弥补世间好文章的匮乏而活。尽管他一家几口挤在湫隘狭窄的两小间陋室里,白天写东西要把桌上的杂物堆到床上,晚上睡觉要把床上的杂物搬回桌上,周而复始,他却怡然自得。每天,汪曾祺在公共区域的过道里烧开水后,提回屋子沏上一杯茶,再点上一支烟,袅袅烟火气中,一篇篇佳作随笔而出。其中描写草木的一系列文章,更是在十分随意中,写出天地人间的一片茂盛和一片澄澈。

“桂花美阴,叶坚厚,入冬不凋。”

“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

“玉渊潭的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

而这片草木边上的人间,无论是平淡还是悲苦、飘零或是惆怅,在汪曾祺笔下,总都不乏一种通透——花开花落中,他念念不忘的是有情众生。淡而有味的字里行间,随处可见他泼洒的澄澈本心。

汪曾祺的《人间草木》版本似乎不少了,但我尤爱手中作家社这一版本:精致,内容全、纸张洁白、表里清新、厚薄舒服。里面还有一个汪曾祺手绘的书签,可以让我每天随意翻到哪里,就在哪里随意地一读,自在,清净。

世间再匆忙,每天总有一会儿,我可以在这一草一木中,洗涤澄澈的本心,再读懂一种爱惜,得到一丝精神的放松和欢喜。

人间草木的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扫阳光的读后感8篇

灰尘的旅行读后读后感通用8篇

北京的春节读后感8篇

傲慢的读后感优质8篇

无题的读后感参考8篇

读繁星春水的读后感8篇

写梦想的读后感8篇

温暖的旅程读后感8篇

虎的读后感模板8篇

虎的读后感推荐8篇

人间草木的读后感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7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