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海滨小城教案参考6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激励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详细的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步骤,确保课堂顺利进行,以下是白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部编海滨小城教案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部编海滨小城教案参考6篇

部编海滨小城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板书课题:20海滨小城)

2、分析审题:海滨指的是哪里?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同学们,思考一下。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课文,标清段的序号,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城的?

2、讨论分析:

第一部分(1—3)海滨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标出来。(板书:大海沙滩)

2、自由读1—2节,用“()”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板书:蓝棕银白白灰金黄)

小结:这两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颜色进行描写,表现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异常美丽。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读3节,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板书:贝壳船队)

6、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1)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2、投影显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标出。

(2)抓住关键句体会:它们美丽在哪里?

3、讨论板书:

庭院——树多花园——树茂街道——干??

4、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5、指导朗读: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整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要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6、自由练读——齐读。

7、根据提示练背5节,投影显示:

小城的公园( )。这里栽着( )。一棵棵榕树就像( )撑开的( ),树叶( ),可以( ),( )。树下( ),每逢( ),( )总是( )。

五、总结。

1、齐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

2、结合板书,思考: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板书设计:

海滨

小城海滨(1—3)大海

沙滩

小城(4—6)庭院

花园

街道美丽

整洁

《海滨小城》教学反思

?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条理十分清楚,先写海滨,再写小城。写海滨由远到近,先写大海,然后写海上的船舰和渔民、战士,再写海滩。写小城,先写家家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再写公园里的大榕树,然后写干净的街道。每介绍一处地方的景色,都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把它们的静态、动态、颜色、大小、数量、形状等具体地描述出来,突出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谆谆善诱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先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让他们边读课文边品赏出这个自然段的意思,除了写树木的种类多外,还写到桉树叶散发出的香味浓;凤凰树开的花如一片片红云。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庭院的特点,并会用准确而精练的词“很美”、“树多”归纳出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诱导作用,学生做到“多思”、 “多读”、“多讲”,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强化语言训练,而且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欣赏文章的能力也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

二、抓住重点,教出特点,交给学生一把自学的金钥匙

在这节课里,教师做到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于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给他们一把独立欣赏文章的金钥匙。如教师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是诱导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品读这一重点段,接着就让学生运用同一方法去自学第五、六自然段,并作出小结。这样的“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精讲巧练,抓准训练点

在狠抓素质教育和目标教育的今天,教师的精讲巧练符合时代的特点,如教学第四自然段最后一个句子,教师让学生一个接一个有感情地朗读比喻句后,再引导学生品味比喻句内含的形象美和色彩美。当小结第四自然段后,紧接着让学生完成填空题,这样不但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落实。是符合大纲中的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的要求。又如:总结全文后还设计了内容相似,结构相同,要求一致的语言训练,使学生觉得内容丰富有话可写。进而体现了读写结合的优越性。

1、新课导入不够新颖,可以做得更精致一些。这节课我的导入方法是直接导入,就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海滨小城这篇课文。其实海滨小城这篇课文的课题暗藏玄机,可以叫学生多读几遍课题,再提问学生还想知道些什么?最后叫学生利用课题找答案。师傅的建议是我豁然开朗,果然有名师风格。

2、整节课的课堂气氛太平和了,激情可以再多一些,这样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时候没有发出声音。这一点我也尝试训练过的,平时的课堂他们有发声音的,可能来听课的人多了,都不好意思发音了。特别高年级的同学,这点以后要抓出来重点训练一下。

4、课堂上学生参与热情较低,师生互动少了。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开始我担心讲不完可能我自己讲得比较多了,忽略了学生,互动少了点。以后的课堂要多注重学生说,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们。

部编海滨小城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感染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与角度,提高观察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时数:1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以厦门为例,说说自己熟悉的海滨小城,谈谈她的景色之美。

2、导入新课。

〈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遇到容易读错的字词要注上拼音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画出有关的词句。

3、交流

〈三〉、学习、讨论

1、理解海滨

2、读1、2段,说说这2段描绘了海滨的什么样的景色,用什么方法来写的。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仔细读一读。

3、交流阅读收获,品味优美词句

4、作者又是如何来介绍小城的?介绍了什么,怎样介绍的?

5、小结:海滨、小城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6、文章结尾在课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部编海滨小城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爱家乡的感情。

3、积累语言并且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教学步骤:

1、和学生谈话,导出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情和风景。

板书课题: 海滨小城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海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城?

(1——3写了海滨;4——6写了小城)

3、提问:从整体上讲,海滨小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整洁……)

4、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海滨小城的美丽的?请你默读课文,把你感受到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句子划下来,然后读一读,试着读己的感受。

5、学习“海滨”这部分:

(1)学生汇报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教师相机帮助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2)理解:浩瀚 指导朗读:浩瀚的'大海 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

板书:大海浩瀚天蔚蓝

(3)理解:镀 换词理解例如:涂 染 图片帮助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

(4)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人们高兴的心情。板书:贝壳多彩 沙滩

船队归来 喧闹

6、教师“海滨”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从大海、天空、云朵、帆船、海鸥、贝壳以及船队的归来感受到了海滨景色的美丽,你有没有发现,作者是抓住了什么描写这些景物的?(颜色)

7、小练习: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大海 ( )的天空 ( )的云朵

( )的帆船 ( )的军舰 ( )的朝阳

( )的鱼 ( )的虾和蟹 ( )的海螺

8、能不能把这些短语带到文中去读,读出海滨色彩斑斓的美。

9、学习小城这部分:课文写了小城哪几个地方?(庭院 花园 街道)

学生汇报感受深的句子,教师相机帮助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10、出示图片,认识榕树、椰子树、芭蕉树、凤凰树,想象小城被红云笼罩的景象。体会“热闹”(花朵争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板书:庭院树木

11、想象填充句子:

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文字投影:

每逢休息的时候,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教师:这座小城充满了浓浓的祥和的气氛,人们生活在这里真是感到舒适和幸福。(出示图片,感受小城人情的美)

12、朗读(4——6)自然段,感受小城景美人更美

部编海滨小城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课题:海滨小城

2.课题由哪两个词组成的?我们一看课题,就知道课文写哪些内容?(课题由“海滨”和“小城”两词语组成。课文是写海滨和小城的美丽景色。)

3.什么叫海滨?(靠近大海的地方。)

(二)提出学习目标

1.海滨小城美丽的风景有什么特色?

2.作者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住的特点进行描述的?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些什么?

2.学生交流自学情况。

第1自然段:蔚蓝色的浩瀚的大海上,许多船只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海鸥,飘着云朵。

第2自然段:早晨,海面上到处都被朝阳镶上了一层金黄色。

第3自然段:沙滩上遍地是各种各样的贝壳。捕鱼的船队归来时,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第4自然段: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许多树。

第5自然段:小城公园里的榕树很美。

第6自然段:小城的街道多,而且用细沙铺成,十分干净。

(四)指导分段

1.第一段:1-3自然段。

第二段:4-6自然段。

(提示:课文是根据“海滨”和“小城”不同的类别分段的。)

2.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

明确:从海滨→小城,也就是从远→近的顺序观察的。

(五)学习写“海滨”部分的课文

1.自学这个部分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浩瀚:本课指海面辽阔无边。

交界:两地相连的地方。本课指远远看去海面和天空相接的地方。

水平线:本课指海平面。

镀:使一种金属附着到别的金属或物体表面上,形成一个薄层,如镀金、镀银。本课指阳光照在物体和人身上,好像镀上一层金黄色。

寂寞:孤单、冷清。

喧闹:声音很大,很热闹。

3.讲读“海滨”部分的课文

(1)从这座小城看大海是什么样的?

(2)这部分课文,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是怎么写的?

明确:景物:大海、天、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沙滩、贝壳及船上的鱼虾、蟹、海螺等。大海是蓝色的、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有许多机帆船和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云朵。

(3)大海什么时候景色最美?美在哪里?

明确:大海在早晨的时候,景色最美。因为海面上的各种景物和人们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4)海滩有什么特点?

明确:遍地是美丽的贝壳,人们都不会理睬,贝壳只好寂莫地躺在那里;满载而归的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5)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海滨的美?

明确:一是概述了景物的色彩,通过“蓝、棕色、银白、白色、灰色、金黄色、青色、银光闪闪”等表示颜色的词语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突出海滨的美;二是在写海滩特点时,先写贝壳又多又美和它的寂寞,再写渔船归来时的喧闹,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写静态,后者写动态,突出了海滨景色的美丽,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6)读这部分课文,要求读出感情,给人以美的感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作者写“海滨”部分,写了哪两个地方?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学习写“小城”部分的课文

1.自学这部分的生字。

2.学生讨论自学情况。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庭院:正房前的院子。一般统指院子。

亚热带:从气候上划分的地理区域,是热带和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与热带相比,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气温比温带高,植物在冬季仍能缓慢地生长。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每逢:每次遇到。

甚至:连词,有进一层的意思。

3.讲读写“小城”部分的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小城的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小城的'特点的句子来。

明确:作者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个地方。文中“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这句话概括了小城的特点。

(2)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请从这段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庭院特点的句子来。

(3)作者怎样围绕着总述句来写庭院特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围绕总述句先写树的种类,再写按树的香味满街,最后写凤凰树开的花像一片片红云。另外,从树的种类,也可以看出是写了南方特有的树。这样写的好处是具体地写出了庭院很美丽。

(4)有感情地读这段课文。

(5)总结学法:我们学习这段课文,先找这段课文的总述句,再分析作者是怎样围绕总述句具体写,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6)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写“小城公园”和“小城街道”这两段课文。(“小城的公园更美”和“小城街道也美”这两句话分别写出了这两处地方的特点。其中,写小城的公园美,具体写了“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写小城的街道,具体写了街道多是用细沙铺成的,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

(7)作者写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的特点与小城的特点是什么关系?

明确:这些特点都是围绕着小城“美丽整洁”的特点来写的。两者是先分述再总述的关系。

(8)有感情地朗读写“小城”部分的课文。

(9)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段文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全文。

(三)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这篇课文读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课文写的是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想想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是抓住了每个地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明确:由远及近。先写海滨的美,再写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3.作者怎么抓特点写具体?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六)随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并作答

1.作者按________的顺序,抓住海滨和小城的________,描述了这座海滨小城________。

2.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________的贝壳。

部编海滨小城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关键语句读懂描写庭院的段落,迁移合作学习5、6两个自然段,能交流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句子。

2.初步掌握围绕关键句写一段话的方法。

3.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找关键句,能感受作者对小城的喜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难点:初步掌握围绕关键句展开写一段话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作为导游,带大家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海滨小城(板书课题)。我们先去了哪两个地方进行游览?(板书“大海、沙滩”)哪些景物给你留下来深刻的印象?是呀,这些色彩美丽的景物真是令人难忘,那下面这些词语大家还记得吗?(出示生字词,检查掌握情况)。小城里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继续当导游,带着咱们这些小游客一起去领略小城的风采。

(二)体会庭院之美,感悟作者写法

1.出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4--6自然段,找出作者描写了小城哪三个地方的景色?

2.教师引导,以读促悟,感受庭院之美学生找到了三个地点:庭院、公园、街道。(板书)师:你喜欢那个地方的景色,说说理由。(学生自由畅谈)

师:看来小城里到处都是美景,那我们先到庭院里游览一番。谁来读读第四段?

师: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第一句话告诉我们庭院有什么特点?(交流,感悟树多,板书)都有什么树呢?在第二句话中你从哪些地方能读出树多?(有······还有······许多等等)是呀,南方城市里很多人家庭院里都会载许许多多的树,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图片展示,补充其他的树)你发现了树的什么多?(种类多)第三句话谁喜欢?来读一读。读着读着,你好像闻到了什么?那香味怎么样呢?满街满院也能说明树怎么样?那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一座怎样的小城呢?我们闭上眼睛,深呼吸,闻着桉树叶子的香味再来读这个句子。第四个句子谁喜欢,来读一读。“热闹”说明了什么?“笼罩”又该如何理解?红云指的是什么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出示视频,感受凤凰花的美。生活在这样的小城里,生活在这样的庭院里,这里的人们会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带着这种幸福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3.思考作者是如何来写庭院的特点的,同桌可以交流,完成填空。认识关键句。

(三)迁移学习5、6段

1.接下来就该同学们一展身手了,请你找出5、6段的关键句,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收说好在哪里。(小组合作、互学)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讲解生字“踩”。

(四)感悟情感,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游览,你认为海滨小城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如果让我们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海滨小城的特点,那就是?板书“美丽、整洁”。作者为什么会把海滨小城写的如此美丽呢?(感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其实不只是作者的家乡很美,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很美,这不,最近咱们家乡曹县的格桑花开了,一起来欣赏吧。出示视频。看完视频,请你用“家乡的格桑花开了,开得那么美丽、那么热闹。”为开头,写一段话。(课堂没有时间的话下节课点评)。

部编海滨小城教案篇6

?海滨小城》(六年制第七册)一课中有这样一句:“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对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我与众多的教师意见不一。我认为,这句话是把“踩在细沙铺成的路上的声音”比作“踩在沙滩上的声音”,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是一个完整的比喻句。可是有的老师认为,“细沙铺成的路”与“沙滩”同属一类事物,而且这句话主要写的是作者走在“沙滩”上的感觉,因此不是比喻句。

到底哪一种说法对?敬请编辑同志指点。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依据是看具备不具备比喻的三要素:本体、喻体、相似点。这句中本体是“用细沙铺成的路”,喻体是“沙滩”,两者的相似点是:表面都有厚厚的细沙,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由此可见,这一句是比喻句。但它不是把“踩在细沙铺成的路上的声音”比作“踩在沙滩上的声音”,而是把“用细沙铺成的路”比作“沙滩”。因为有比喻词“好像”,所以这是比喻中的明喻。

有的老师认为“细沙铺成的.路”与“沙滩”属同类事物,因此不是比喻句。这个观点有失偏颇,过分扩大了“同类事物”的外延。路就是路,沙滩就是沙滩,正如书就是书,报纸就是报纸,怎么算是同类事物呢?

退一步说,即使是同类事物,只要甲和乙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不相重合,而又有相似点,也就可以构成比喻。例如:“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比喻句。“教师”和“园丁”虽然都是人(属同类),但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并不重合,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人。“教师”指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园丁”指从事园艺工作的人,表明两者的内涵不同。“人”,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按性别分,有男人和女人;按年龄分,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幼儿和婴儿;按职业分,有工人、农民、军人、医生、教师、演员等等。“园丁”是从“工人”中按工种标准分出来的,而不是按“人”的职业标准分出来的,因此“教师”和“园丁”在外延上也并不重合。但“教师”和“园丁”都为了他们的工作对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即有着相似点,因而就能构成比喻。这类比喻句,在小语教材中常会遇到。如:“董存瑞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威尼斯的小艇》)上面两句中的“董存瑞”与“巨人”、“小艇”与“独木船”是属于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人和船,但它们之间有相似点,因此也应当判为比喻句。

部编海滨小城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小花》教案6篇

草原,教案6篇

企鹅教案6篇

幼儿教学教案通用6篇

优质音乐教案6篇

捉老鼠教案优质6篇

语言领域教育活动教案6篇

大班数学相邻数教案6篇

鱼涂色教案最新6篇

幼儿体育活动教案反思6篇

部编海滨小城教案参考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