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池的读后感推荐7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大家在写读后感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回顾书籍中的内容,有意义的读后感是可以提高读者的思想高度的,下面是白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月亮池的读后感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月亮池的读后感推荐7篇

月亮池的读后感篇1

“幸福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幸福,有人想获得物质上的幸福,而有人想获得精神上的幸福;有人渴望找到一个收入不错稳定的工作,而有人渴望获得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我读了《月亮和六便士》,觉得幸福的模样千姿百态,有很多很多种。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位叫斯特里克兰的家伙,为了当画家,画出自己想要的画作,抛弃了亲人、金钱、地位,独自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工作打拼,忍受了一切痛苦之后,他终于在临死前完成了自己想要的画作,并被世人仰慕的故事。

小说中的两个人物,斯特里兰克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从一个翩翩风度的贵人变成一个窘迫的穷人,从身边簇拥着很多亲朋好友的人变成一个孤苦伶仃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从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变成了人们眼中丧心病狂的疯子。但是,他没有被这一切打败,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另一个人物斯特罗夫也想当画家,可最终在现实的痛苦中退却下来,回家当了一个木匠,他没有得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这两个人,孰对孰错,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公认的一点便是斯特里兰克得到了他的“月亮”。而斯特罗夫得到了他的“六便士”。

“月亮”代表着心中理想的生活,“六便士”代表眼前脚踏实地的生活。用当今网络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既要心存诗和远方,又要着眼于眼前的苟且。就像我,我将来想当一名作家,用一颗热忱的心写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感情。启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气氛。而现在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正是需要大量全面的学习各科知识和各种技能的时候,我要踏踏实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朝着目标前进。这便是我的“月亮”和“六便士”。

“幸福是什么”这取决于每个人看待生活的意义。从小的方面,一顿可口的饭菜是幸福,一件漂亮的衣服是幸福,一句真挚的表扬是幸福,一个温暖的拥抱也是幸福。从大的方面说,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幸福,安安稳稳,衣食不愁也是幸福。希望每一个人都得到自己人生的“月亮”,如果没有,那拿好自己的“六便士”也是好的。愿每个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拥有一份坦荡的心,活出自己独特的那份精彩,我想那便是幸福最好的模样。

月亮池的读后感篇2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鼹鼠米加,可书里不仅写了米加,还写了河,写了生活在月亮河的鼹鼠们、刺猬先生等等。

月亮河是米加生活的地方:是米加搭迷宫、在卵石城堡里看星星和月亮的地方;是米加和刺猬先生交谈、逐渐认识自己的地方;是米加和尼里相遇、成为、每晚在河边见面交谈的地方

月亮河,流淌着、爱、欢乐、美,所以不论走到哪里,米加都不愿舍弃那块月亮河里的月亮石,因为那是的石头。

他与众不同的黑色、他的睡眠、他不会挖掘,这些都让他在米加无地自容。可是,大依然那么爱他,没有欺负他。善待他人、包容一切、勤恳工作、乐观生活这是米先生一家人给大家的印象。月亮河的美,不止在于的,还在于人们的美:、真诚、纯朴、进取等等的品质。所以米加的让人,月亮河也让人难忘。

米加在月亮河之外,也了许多好人:的魔法师咕哩咕、不计前嫌的麻雀乌鸦黑炭的、红辣椒的,都因有爱在他们心中。

这本书,如一首歌,在下轻轻奏响和诉说,我们聆听着,回荡在心灵深处,感到宁静、喜悦

月亮池的读后感篇3

11月份一晃而过,还清晰的记得月初的因第二届进博会三天小长假,守在电脑旁的双十一优惠促销和等待这快递的上门……。十一月的最后的一周的心情是忐忑的,因为爱子需要去医院做一个微创手术,虽说是微创手术,但是需要采用局麻的方式进行。因为过度担心,在爱子住院的前两天我的老毛病痛风突然剧烈发作,以至于走路一瘸一拐的,这就是人到中年的苦恼。

同样是中年的斯特里克兰是《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四十多岁的斯特里克兰,上有老下有小,钱财不多也不少,但他却毅然放弃一切而去追寻梦想的道路,他给妻儿留下聊以生存的钱,只身一人在巴黎绘画,饥一顿饱一顿,衣衫褴褛,画得画就放置在阁楼上,不去推销也不售卖,捉襟见肘的时候借助朋友的帮忙,穷困潦倒得厉害。后来,他从巴黎辗转到了塔希提的时候,他的人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娶了土著人爱塔为妻,安心作画,终于在临终前完成了他最满意的画作。

月亮和六便士,代表这理想与现实。正像毛姆说的那样,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你便不会抬头看天,也便错失了那月亮。“月亮”是美好而遥远的,就像人们追寻的梦想,但追寻的过程也许孤苦,甚至最后会一无所得;”六便士“象征着世俗、琐碎的生活,但也有其存在价值。你的要的究竟是”月亮“还是”六便士“?

合上书本,我一直在叩问自己,我会为了“月亮“而去抛弃拥有的”六便士“吗?我想我应该是个通俗之人吧,至少对于我目前的情况来说,让爱子恢复健康,让家里人过上安逸的生活是我的首要职责吧。

月亮池的读后感篇4

没想到这是一本类似于人物传记的书。阅读前并没有看简介。只觉得这本书的书名诗意满满。

如果单纯当做故事看,并不是很有趣,因为在叙述主人公的故事的主线之外加了许多看起来并无关联的“旁枝末节”,有些生涩,有些看起来无趣。感觉毛姆是一个谦虚和善的人。不去管故事是否真实他用一种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叙述故事,使其读起来有很强的真实感,但是内容却是一个在现实基础上,“不切实际”追求理想的奇怪的甚至可怕的人的故事。

作品得到了众人认可的人不一定就一定有高尚的情操,但是他很有可能有跟别人很不一样的地方。

斯特里克兰一头扎进理想的态度和重婚后的土著妻子爱塔是相配的。塔希提岛这个包罗万象的地方和他也是相配的,他在那里(塔希提岛)终其一生,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原来锦衣玉食的妻子追求虚荣,要求他时刻戴起面具保持“体面”,他逃离。其后的女人又要占有他,企图从绘画手中夺走他,可是绘画对他来说比一切都重要,他抛弃了妻子儿女和优渥的生活,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真正的爱情”,结果悲剧收场。那时候的斯特里克兰冷漠得让人害怕。

如果我身边有这么一个人,我觉得他一定是个疯子。可是谁知道呢,我们看起来疯子出毛病的部件,可能正在另一个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月亮池的读后感篇5

“月亮”是一个人的梦想,“六便士”是一个人的财富,也就代表现实。斯特里克兰丢下自己的硬币,追逐天上的月亮,但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斯特洛夫——我总在他的身上,看到现实中的人的影子。

在我看来,他内心善良,外表不堪;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却表达不出来。在书中,这些被无限放大,让他显得矛盾无比,从而被周围的`人嘲笑。实际上,这是大部分普通人的写照。像斯特里克兰一样,心中除了梦想之外没有别人的人,不仅是非常少的,而且显得很自私,我并不觉得值得赞扬。书中“我”和斯特里克兰总是在刻薄地笑话斯特洛夫,但我不觉得斯特洛夫有什么地方可笑,相反,每当我看到他,都觉得可悲。

他分明在待人处事方面非常在行,自己的事情却是一团糟。正如我们开导他人的时候,说得头头是道,到了自己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却不知如何是好。他面对妻子的出轨,卑微地等待,让我看得恨铁不成钢,这实在是卑微过头了!但现实中不乏这些一生等待对方回头的人。他们不懂如何去和自己爱的、欣赏的人相处,所谓的“善良”、“真诚”,并不是这样表达的。

我想每一个普通人从斯特洛夫身上都能看到“烂好人”的下场。这并不是说要像斯特里克兰一样做一个自私的人,而是告诉我们,与人相处很重要的一点是平等。斯特洛夫说:“爱情中如果考虑自尊,只能说明你更爱自己。”但我认为不管是爱情还是其他情况,爱自己不代表不爱其他人,而其他人必须先把他平等地看待,才能给他相对的爱。要首先尊重自己,才能把自己想传递给别人的善良传达出去。如果别人不领情,那自己也没有必要刻意帮忙。

我想起以前我校外的朋友有段时间常常向我抱怨,每次她想帮她学校里的同桌,都被冷淡地拒绝了。我疑惑地问:“那你别帮她不就好了吗?”她低下头,说:“我觉得她是个很棒的人,想跟她交朋友,但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只好试着帮她做点什么。现在忙越帮越多,但是每次她都显得很讨厌我的样子……”她的声音越来越不自信。

终于一天她向同桌袒露自己只是想成为她的朋友,希望她别讨厌自己。同桌很是惊讶,说并没有讨厌她,只是习惯于自己独立完成一些事情,不喜欢无缘无故受到别人的帮助罢了,两人的心结就此打开了。我作为听故事的人,很庆幸当时她们心里都装着自己,同时也装着别人。如果我的朋友只想着别人,她只会一直受气;如果那位同桌只想着自己,那么坦白过后,她会觉得看不起这个只会帮别人忙的人而不会和她成为朋友。

每个正常人心里都有自己和他人的一席之地。当遇见自己在意的人时,一味地降低自己,去迎合别人,是对自己和他人都不尊重的表现。每个人都应该保留自己尊严的底线,那就是善待自己,才不会被忽视,或者更甚,像书中一样被嘲笑。尊重自己,是和其他人交往的前提,也是底线。

月亮池的读后感篇6

人生注重时序,阅读有时也是这样。

几年前,我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觉得这是一本好书,于是碰上爱好阅读的朋友就推荐它。我对这本书的喜爱多少与当时的处境以及心境有关。那时的我有迫切想要达成的目标,但却受各方条件的限制,常有身不由己的感慨。看到小说中的主人公,恣意“任性”,对人之常情的东西嗤之以鼻,这正是我个性中缺失的东西,于是乎对主人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为原型创作的一部小说。天才画家跌宕起伏的人生与放荡不羁的个性令人心向往之,同时也会心生难以望其项背之感。

和《月亮与六便士》不同,毛姆在《刀锋》中刻画了一个普通的美国人拉里。拉里身上既有独特个性,又有一种谦和感。就整个故事情节来看,我更喜欢《月亮与六便士》,它的笔墨集中于主角,情节更紧凑,故事感更强。《刀锋》中多条故事线交错,除了主人公外,书中涉及的其他角色的命运走向都有较为详尽的始末交代。这些部分对那些耐心不足的读者来说,应该会觉得有些“拖沓”。但《刀锋》中刻画的主人公拉里的人物形象,我非常喜欢,他不像《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那么冷酷、尖刻到令人难以理解;拉里非常富有同情心,为人谦和、诚挚且实在。像他这样的一个人,无论成为谁的朋友,都会令对方感到荣幸。

?刀锋》与《月亮与六便士》都出自毛姆之手,两者有一些相似之处。它们的叙述角度一致,都是第三者叙事:叙述者兼作故事的讲述者和半参与者。读完《月亮与六便士》,再去看《刀锋》中设置的“悬念”,其实已然毫无悬念感。你会发现这又是一个男人跳出别人为自己设定的人生路径,奔赴自己预想的人生旅途的故事。拉里这个刚从战场上退役的美国青年,不想投入工作,与美丽的未婚妻解除了婚约,想去流浪人生。他的想法在周围那些有身份的人看来,是在作贱自己、糟蹋时光。他们认为拉里患上了战后创伤后遗症,才会产生流浪巴黎的荒诞想法。未婚妻以为他是一时兴起,没想到他早已打定了主意,并不打算回头。拉里靠着微薄的收入,四处流浪,到各地寻找何为人生、人生为何的答案。他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但在印度获得了内心的愉悦,打开了新的生活视角。我们生活中出现拉里这样的人,多数人会把他叫做疯子,他不要过体面人的生活,非要到处吃苦,找罪受,很难理解这样的人。但也会有少数人将他称作理想主义的践行者,把这个众人视为平庸之徒的人唤作传奇;因为他听到内心的呼唤,就像虔诚的信徒获得上天的启示那样刻不容缓地寻找朝圣之路。拉里究竟是传奇还是疯子,取决与人们对生活的定义以及对功成名就的看法。

拉里和本书中的另一个人物艾略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者不受名利的诱惑,放弃自己的身份地位和钱财,去追寻何为人生的宏大命题;后者有修养、智慧,仪表堂堂、资产丰厚却一生痴迷于上流社会的交往活动,在宴会与请帖之间庸庸碌碌。关于个体如何存在以及社会在个体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这将是人类无法彻底解答的难题,读几本哲学书籍有时候能缓解一下思考这些难题引发的头疼症,但是不深入生活,不找到自己的人生智慧,就只能哀叹生活索然无味,人生缺少靓丽风景。多彩的生活需要强有力的世界观来支撑,以此来构架起一个人的信仰世界,给他生命的信念、生活的力量。

人可以从阅读中品尝人生百态,有时也需要从内心的呼唤出发用脚丈量大地。尽管我没法去过流浪人间的生活,但我尽量让精神世界处于流浪状态。人说要安居乐业,我漫浪的脑袋里常常浮现的是漂泊四海。

虽然我难以成为拉里和思特里克兰德,但是非常钦佩他们有出走半生的勇气。

月亮池的读后感篇7

你想要月亮,可给你六便士又嫌少。

——题记

作者说这个标题是他随手起的和主题无关,但我觉得这个标题起的太妙了。在无数的选择中,是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低头去捡六便士,这两个选择也直戳新闻人的胸口,是理想还是现实?

书中的斯特里克兰德和挣扎的凡人不同,他转身追寻理想再也没有回头,可以说是荒诞的可笑的。一个毫无绘画基础四十岁的中年大叔执意作画,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家庭以及安稳的工作。

他在乎成名么,不,他根本不在乎。他所有的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画画,甚至连生理欲望被他厌恶。他只想要内心的宁静。他被讥讽,被唾弃,可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新闻理想和新闻真实,新闻人挂在嘴边的东西,哪一个人可以拍着胸脯保证绝对做到?最初选择这条路靠着的是理想,支撑走完却需要面包。所以,是不是最后都会向生活妥协,但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可以反抗生活。

我想如果斯特里克兰德死后他的画没有出名,那么就是一场悲剧,可即便他死后变成了瞩目的画家,那一把被他安排的大火烧光了他所有画作,依旧是一场悲剧。所有可能的传世经典都注定湮灭,但世人的评价他才不在乎。

我最喜欢书里的这段话:“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希望做新闻人的我们,在月光下更孤独勇敢。

月亮池的读后感推荐7篇相关文章:

孩子和雁的读后感推荐7篇

《飘》读后感600字推荐7篇

父亲读后感推荐7篇

怀念风读后感推荐7篇

爸爸的病读后感推荐7篇

青狗读后感600字推荐7篇

早世界读后感推荐7篇

妻与书读后感推荐7篇

书作文读后感推荐7篇

乡行散记读后感推荐7篇

月亮池的读后感推荐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