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当包含充分的教学资源,以支持课堂的顺利进行,以讨论为主导的教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以下是白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观察类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观察类教案篇1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3-4岁幼儿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语言描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圆形的盘子、正方形的手帕、地板等。设计本次活动让幼儿能有意识感知正方形,学会观察并尝试识别和描述正方形的'物体。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触摸,感知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2.认识正方形,能从生活物品中寻找到正方形。
3.乐于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正方形手帕、装有正方形、圆形的卡片(其中正方形的数量多于幼儿数量)摸箱一个、动画版正方形ppt图片、圆形,正方形等不同形状的物品的图片、不同形状拼成的图形、彩笔。
2.经验准备:认识圆形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猜一猜吧!看看哪位小朋友又快又准确的猜出来?
谜语:小小花布四方方、整整齐齐好端庄、擦汗擦手要靠它、讲究卫生我真棒。
请幼儿看一看小手绢是什么形状的?(说出正方形名称)
二、感知正方形特征
1.小手绢呀!带了了正方形宝宝来我们班里做客了,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看一看吧!(多媒体播放正方形一蹦一跳出来的情景,吸引幼儿注意力。)
正方形是什么样子呢?哪位小朋友说一说呢?(教师引导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小结:正方形有4条一样长的边,有4个相同的角
2.摸一摸:老师这里有一个摸箱,里面装了正方形和圆形的卡片,小朋友你能找到正方形的卡片吗?幼儿挨个进行触摸,再观察。
三、认识正方形,能从生活中寻找到正方形。
1.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图片,小朋友你能找到正方形形状的吗?请小朋友分别把手中正方形卡片放到寻找到一个正方形图片上。
2.其实我们活动室也隐藏者正方形的物体,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分组寻找)
四、分组操作
1.在拼成物品中,寻找出正方形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2.作品展示并评价总结。
活动延伸:
家长和幼儿一起找到家中正方形物品,可以一起画图,与小朋友分享。
大班观察类教案篇2
活动名称:刮画《家乡的夜景》
活动目标:
1、学习刮画的技巧,了解刮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刮画的方法;
2、感知色彩明暗的对比,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体验色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发展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认识深色和浅色;
2、多媒体幻灯片夜景图;
3、幼儿作画工具(画纸、油画棒、无尖铅笔);
4、半成品几张(一张铺好浅色底色的关成品、一张在浅色底色上涂好的深色的半成品);
5、歌曲《萤火虫》磁带。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引出课题。
幼儿欣赏歌曲《萤火虫》,小朋友你们知道歌曲里唱的是谁吗?萤火虫什么时候进来?(是晚上)。当夜幕降临,到处是一片漆黑的时候,小动物迷路的时候,萤火虫打着它的小灯笼把小动物们安全地送回了家。
2、欣赏图片,放映幻灯片,“家乡的夜景”。
天黑了小动物们有萤火虫,城市的夜晚没有萤火虫为、该怎么办呢?灯光把城市的夜晚装扮得十分美丽,我们来看看这是哪里吧?
(1)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是哪里呀?(是晚上的天安门)天安六上有什么?(有彩灯和焰火)
(2)再依次欣赏几张代表性城市的夜景如:人民大会堂、北京西客站、立交桥、东方明珠等地方的夜景。
(3)观察我们家乡的夜景,看看这里是哪里?(是白天的广场)大家看看晚上的广场是什么样子?
(4)观察图片,看看这是哪里?(是马路)观察晚上的街道同白天的有什么不同,让幼儿说说晚上与白天有什么不同?
学习刮画的技巧,了解刮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刮画的方法;感知色彩明暗的对比,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体验色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发展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观察图片看看图片上是什么?(是楼房)到了晚上房子里是什么样子?(家家户户亮起了灯,天上有星星和月亮,还有路灯)
3、欣赏范例,示范讲解
我这有只神奇的魔笔,它能刮破黑夜,把夜晚变成一幅美丽的画,(教师边讲解边出示画纸现场做画),我用魔笔刮破黑夜,一颗小星星钻了出来,又钻出一颗小星星然后是月亮……
小朋友,想知道是一支什么样的魔笔吗?(出示无尖铅笔)啊!原来就是一支无尖的铅笔呀!一支没有尖的小铅笔怎么能画出这么漂亮的图画呢?原来我的画纸也有点特别,画纸上用油画棒涂过了,这种画叫“刮画”。
4、认识刮画,熟悉作画步骤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画法“刮画”,刮画与其他画的区别在于画画上之前,要先把画纸处理一下。
(1)首先在画纸上均匀的涂上一层浅色;
(2)在浅色上涂两遍深色:第一遍横着涂,第二遍竖着涂。如果你有一尺会飞的魔笔,你想乘着去哪里呢?
在这个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中,有许多神奇美妙的地方,我们“家乡的夜景”这么美,下面就请小朋友拿我送你们的魔笔,画画咱们“家乡的夜景”,乘着魔笔出了吧!
5、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先涂一遍浅色,涂满了再涂深色,在涂深色的时候,注意要涂得均匀,涂得满,动作要快;
(2)想好了再刮画,错了的话用同样的颜色的油画棒盖上重画。
6、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7、活动结束
让幼儿拍手唱歌《小蜡笔》。
大班观察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根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可以食用,可以治病,可以雕刻成艺术品供人们欣赏。
2、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的根。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准备
多媒体设备、制作好的课件、各种各样的根、做好的变态根的食物(红薯、胡萝卜、山药、白萝卜)。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根。
1、幼儿自己观察植物的根。
幼儿自由进入活动室。
小朋友,你们看桌上都有什么?(葱、青菜……)请你们仔细看看、摸摸、再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为幼儿创设了轻松自如的探索事物的情境)
请你们在桌上找出有根的植物,告诉你的同伴根是什么样的?(在这里体现了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
2、引导幼儿认识植物的变态根。
让幼儿看课件“胡萝卜娃娃的自我介绍”。
小朋友说了半天,有一个人可着急了,是谁呢?(变态根如果由教师直接介绍有点苍白无力,且缺乏新鲜感,无法吸引幼儿注意力,在这里教师运用课件,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从视觉和听觉上一下子吸引了幼儿注意力。)
3、教师总结: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桌面上实物的对比,让幼儿从感官上直接感受了植物根的多样性。)
二·根的吸收。
1、让幼儿看课件“小鹿和大树的对话”。
(通过课件中形象的比喻让幼儿明白了:根吸收营养,就象小朋友吃饭一样重要。)
2、 看课件“根的吸收”。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幼儿直观并形象地了解了根的吸收过程)
除了大树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在这里主要是巩固幼儿对植物根的认识)
三·根可以食用
a、小朋友知道得真多,桌上这些植物的根对我们还有什么用途呢?(可以食用)哪些可以?(红薯、山药、胡萝卜、白萝卜……)我们一起来尝尝(进一步在实践中巩固对变态根的认识)
b、好吃吗?(好吃)这些根我们有时也要吃,(出示各种中药的根)但它们好吃吗?(不好吃)那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对,是中药,给我们人类治病的。
四·艺术品:根雕
还有一些根非常有意思,你们看(看课件)(这些是幼儿平时不易看到的。教师采用形象直观的形式,让幼儿认识了根雕,同时还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五·游戏:找植物的根
(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根的认识,培养幼儿游戏的兴趣,特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幼儿亲自操作鼠标来选择植物的根)
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小朋友知道了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非常奇妙有意思,为什么?(因为它们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可以食用、可以治病、可以雕刻成艺术品供人们欣赏)。我们幼儿园里种了许多的树木和花草,小朋友平时能不能去摇小树和花草?(不能)要是根断了,它们就不能活了。现在我们去给它们浇浇水,让它们快快长大好吗?(好)自然带幼儿出场。
小百科: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等植物中,据估计现存大约有 350 000个物种。
大班观察类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知道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科学探究目标:
能观察描述月相,推理月相有规律的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
增强观察月相的探究兴趣。
勇于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分享他人信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完成月相记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2.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月相。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一张月相记录卡
2.教师使用: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预设3分钟)
1.同学们为了我们更好地研究,我今天特意请来了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她是谁呢?(播放有关月亮的课件)
2.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板书)
3.在过去的一周你发现月亮形状有什么不同?
4.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月相的变化吧!板书课题《观察月相》
二、观察、描述月相(预设10分钟)
1.月相是月亮在每个农历月中的形状变化,接下来请你仔细地观察月相你有什么发现?(无序出示上半月相图课件。)2.你认为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怎样的?
3.小组观察。
4.交流发现,月相图排序。(板书: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
5.推测下半月的月相。
6.出示下半月月相图课件。
(板书: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
?注:在板书相对应位置贴典型月相图,便于学生观察掌握月相变化】
三、观察记录月相(预设20分钟)
1.过渡:月相在每个农历月中变化顺序是由缺到圆;由圆到缺。今天我们利用高科技,观察一个月的月相。(月相课件)
2.你能用什么方法把观察的月相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呢?(用铅笔画)
3.能不能制作一套月相卡片?
4.用什么办法能显示月亮的球形。用什么表示月亮明亮部分?看每月初一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怎么表示?(黑色的球)
5.用白纸剪下月相形状贴在黑色球相应的位置,月相就完成了。
6.学生动手制作月相。
7.小组展示。
8.班级评价。
四、研讨交流,课外延伸(预设7分钟)
1.通过观察不同的夜晚月相相同吗?
2.在这节课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是做科学研究一种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很多月亮的知识,实际上月相变化还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对月相进行实际观察,要注意确定固定的观察地点和时间,用我们所学的方法进行记录。看谁发现的多!
板书设计:
观察月相
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
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
大班观察类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记录描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及其变化。
2、能利用多种方式(包括文字、图画、照片、实物等)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变化。
3、能归纳出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因素。
4、能设计对校园进行绿化的规划图。
重点:
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难点:
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各个时期的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随着我们种的植物一天天地长大,我们的观察和记录做得怎么样了?有哪些发现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二)学习新课:
1、描述植物的一生。
(1)我们种的植物在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时期,从自己的记录中找一找?
(2)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3)分小组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汇报。
(4)教师展示一下自己的观察记录,以便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2、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1)师:在种植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是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交流。
(3)整理发现,并检验发现是对还是错。
(4)师:通过这次终止植物的过程,同学们都经历了劳动的辛苦。现在谁来谈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怎样理解?
(5)教师小结。
3、绿化校园,美化生活。
师:让我们利用有关种植的'知识和技能,亲自动手,种更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校园,种更多的花来美化我们的环境。
(三)拓展:
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新的科技信息。
板书设计:
12植物的生长
按时浇水、防虫、除草……
教学反思:
大班观察类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