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案中设置适当的反馈机制,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不足之处,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撰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下面是白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参考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一组物品的色彩、图案等细节发现相同的物品,并将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能按教师的指令操作,并愿意边操作边讲述。
3、乐意参与科学活动。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教具:5张小熊的图卡(颜色和装扮各不一样)贴在教师身体的各个部位,有口袋的围裙(当作一个小熊的家),透明文件袋4个(分别当作其他小熊的家)贴在4张大椅子,幼儿操作大图。
学具:每人2张小熊图卡(1张是大家和教师一样的小熊,还有一张分别和教师的其他小熊图片是一样的'),幼儿用书,彩笔一支,人手一个小篓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找小熊
1、教师:"我身上藏了许多小熊,请你们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2、教师念儿歌:"找小熊,找小熊,我的小熊在哪里?"请个别幼儿找出来。
3、教师将找到的小熊图卡展示在展板上,请大家向小熊们问好。
二、问题解决
1、教师戴上贴有小熊标记的围裙,请幼儿找出和围裙上一样的小熊。
教师:"这是小熊的家,请你们找出一只和它一模一样的小熊。仔细看一看,比一比,它们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2、教师引导幼儿边送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
3、请幼儿在自己的篓子中找出和围裙上相同的小熊并将小熊送回家,教师提醒幼儿边送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
4、出示另外的4只小熊的家,请幼儿仔细看一看小熊家的标记,并将自己的小熊送到和标记相同的家里,教师提醒幼儿边送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
5、集体检查:看一看每个家里的小熊是不是相同的。
三、操作练习
1、出示挂图,介绍操作内容与方法。
教师:"麦斯一家都有自己爱吃的东西,看一看他们手上拿的,再看看桌子上有些什么食物?""请找出和她们手上一样的东西,然后用一条直直的线把它们连起来"。(教师先示范将相同的两个物品旁的点点用直线连起来,然后请幼儿徒手练习)。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提醒幼儿从点点开始到连线。
3、师幼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并学习照顾动物的方法
2、了解正确饲养动物的方法。
3、培养珍惜动物生命的观念。
活动准备:
呈现各种与小动物相处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前两个活动中出现的.小动物:
1、教师让幼儿回两个活动的内容,并提问:
(1)角是怎样游泳的?
(2)鱼住在哪里?
(3)乌龟住在哪里?
(4)蜗牛吃什么?
(5)兔子怎样运动啊?
2、教师可以请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
3、让幼儿回想要如何照顾这些小动物,引出下一个活动。
(二)课堂活动一:
1、教师播放事物投影仪。
2、首先是第一对图卡--看看小蚂蚁和抓小蚂蚁的两张图,然后问幼儿: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三)课堂活动二:
播放第二对图听一听小鸟唱歌和拍打鱼缸两张图,然后问幼儿: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四)课堂活动三:
1、播放第三对图卡--帮忙打扫动物的家和丢垃圾到动物的家两张图,然后问幼儿: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2、如果幼儿不知道,或回答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喜欢整洁的环境,那小动物们呢?
(五)课堂活动四:
1、教师拿出科学图书,重复上面的活动步骤,让幼儿讲述。
2、如果幼儿不知道答案,或回答错误,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爸爸妈妈对幼儿的关怀、照顾的例子,让幼儿感受到照顾小动物就像爸爸妈妈照顾幼儿一样。
(六)总结语:
1、幼儿能完全了解爱护动物的方法后,让幼儿给自己拍拍手当做是一种鼓励。
2、最后,颁发给幼儿爱心贴纸。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鼻子,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
2、懂得爱护鼻子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
1、装有醋和香水的碗各一个。
2、相关的ppt。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给你们猜一样东西,看看谁能猜出来,小耳朵听仔细。“高高一座山,山上两个洞,是香还是臭,问问它都懂”。
二、认识鼻子
小朋友真能干,啊我们一起摸一摸自己的鼻子吧!我们的鼻子是长在哪里的?(鼻子长在我们的脸中间)。那鼻子是什么样子的?(高高的,有两个洞)。
师小结:是的,我们的鼻子长在脸中间,高高的,有两个洞,我们叫它“鼻孔”,宝宝一起说“鼻孔”。
三、鼻子的作用
小朋友,我们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鼻子,那它有什么本领呢?(闻味道)。哦,是吗?那老师请你上来试一试,你闻到了什么味道啊?(香味)。那老师要来看看你们的小鼻子是不是都能闻到呢?(给所有的孩子闻醋的味道)。现在你们闻到的是什么味道?(酸酸的味道)。嗯,看来我们的小鼻子都很灵,其实我们的鼻子能闻出各种各样的味道,妈妈在厨房炒菜,你能闻到是吗味道(香香的味道)。那我们闭上眼睛来闻一闻吧“哇,好香啊”。前段时间,我们班烧醋了,还记得醋是什么味道吗?(酸酸的)。是的,我们可以通过闻醋来预防感冒。(出示ppt,图1)咦,你们瞧,为什么图片上的`宝宝用手捂住鼻子呢?
发生什么事了?(失火了)。失火会有什么冒出来啊?(有很多的烟)。(图2)那这个妈妈上班路上为什么要戴上口罩呢?(因为天气冷,怕冷空气吸进身体,会引发感冒)。(图3)这位阿姨在一个有毒的工厂上班,所以她要带上口罩来保护自己的鼻子和身体。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的鼻子不但可以闻到各种各样的味道,还可以帮助我们呼吸呢,但我们感冒时,鼻子会有什么感觉呢?(流鼻涕,鼻子不通)。你难受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幼儿用手捏住鼻子)。
四、保护鼻子
鼻子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它。那我们怎么样来保护鼻子呢?引导幼儿说出:不用手抠鼻子、不把异物塞进鼻孔、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不要碰撞到鼻子。冬天来了,我们小朋友从外面进入教室的时候,要先把小手搓搓,再把鼻子的两边搓一搓,让鼻子暖和起来,这样就不容易感冒了。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不但我们有鼻子,小动物们也有鼻子,我们都来看看小动物的鼻子都有什么作用。出示(ppt图5)这是谁啊?(大象)。大象的鼻子是什么样的?(长长的)大象的鼻子除了可以闻气味,还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呢?(吸水、喷水、卷木头)。(出示图6)这是小狗的鼻子,它的鼻子比我们人的鼻子还要厉害,能闻出很多很多种的气味,它就是靠鼻子找到回家的路的,小朋友,虽然我们和小动物的鼻子长得不一样,但是鼻子对于我们来说,都一样的重要,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它。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知道泡泡的形状与吹泡泡的工具是无关的,打破圆形——圆形,三角形——三角形的匹配的思维定势。
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户外活动中孩子已经玩过街上买来的泡泡的游戏,知道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材料准备:
三角形吹泡泡的工具、泡泡水。
环境创设:一张大张的纸上贴一个三角形的图形和一个圆形的图形,每个幼儿一张卡片。
活动过程:
一、猜想、记录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
1、前几天小朋友都玩了吹泡泡的游戏,而且你们还发现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不同的吹泡泡工具,你们看看它是什么形状?跟你们玩的吹泡泡的`工具一样吗?
2、教师提问: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幼儿猜想,有的说是三角形的、有的说是圆形的)
3、幼儿进行猜想记录。
如果你认为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三角形的就把你的卡片贴在三角形的图形下面,是圆形的就把你的卡片贴在圆形的图形下面。
二、幼儿吹泡泡,验证自己的猜想。
1幼儿自己选择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吹泡泡的工具,开始吹泡泡。
2分享交流:
(1)你们用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
(2)到底用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老师再吹吹,小朋友看看到底是什么形状。教师又用三角形的工具吹泡泡让幼儿观察,再次验证三角形工具吹出来的泡泡也是圆形的。
三、幼儿调整事先的猜想记录。
四、小结:不管是圆形还是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泡泡都是圆形的,那么还有什么可以用来吹泡泡,吹出来的泡泡又是什么形状,回家以后小朋友可以去找找,以后我们再来试。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圆形的特征,能按大小,颜色分类,并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套大小。颜色不同的止片
2、课件“有趣的圆形宝宝”第一部分是圆形宝宝自我介绍,第二部分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图形物品。
3、故事《小兔找太阳》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以“圆形宝宝”来做客,引出课题,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
2、打开多媒体课件,圆形宝宝出场,圆形宝宝小朋友们好,我是圆形宝宝,你们喜欢我吗?小朋友,我还有许多伙伴,你们能帮我找一找吗?
3、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周围生活中带有圆形的物体。
幼1: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红灯笼是圆的;
幼2:吃的饼干是圆圆的,甜甜的,大苹果是圆的;
幼3:我妈妈骑的是电动车,车轮是圆的,跑的可快了……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小朋友找一找我们教室里什么物品是圆形的,自己衣服上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吗?
幼:老师,我知道,吊扇转起来是圆形的。吃饭的碗口是圆形的',我的衣服上的花是圆形的……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都很好,兴趣都很高。
4、圆形宝宝:小朋友们我还有许多小伙伴呢,今天我把他们也带来了,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好吗?
师:圆形宝宝带来的小伙伴,藏在桌子上的纸袋里,现在小朋友把他们请出来吧。
游戏“快快拿”小朋友按老师的要求拿出卡片。
教师分别拿出:红大圆、黄小圆、红小圆、蓝大圆、最大的圆、最小的圆。
5、欣赏课件“有趣的圆形宝宝”
圆形宝宝: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还会变魔术呢。游戏“拼拼摆摆”引导幼儿用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进行组合拼摆,并说出自己摆的什么物品。
6、圆形宝宝: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大家欣赏。
提问:小兔为什么把气球、红萝卜和红灯笼当成了太阳?
[活动延伸]
制作“有趣的圆形宝宝”粘贴画,引导幼儿把拼摆好的画面做粘贴画,并进行添画,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点评]
本节活动设计适合小班年龄特点,开始由圆形宝宝导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中间穿插玩游戏,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参与能力和动手能力。最后由讲故事的形式结束。本节谭始终由圆形宝宝惯穿全课,圆形宝宝是孩子容易接受的可爱形象,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更使幼儿在生活中积累了不少关于圆形的知识。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篇6
一、活动背景:
自然角新增的小乌龟,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孩子们的表现各异,有的用手去捉弄小乌龟,有的不断地给它喂食,有的充满好奇却不敢走近……推而广之,我觉得孩子们对小乌龟的这种态度,肯定也表现在对待其他小动物上。亲近小动物、喜爱自然,体验和谐,这是唤起孩子"自然之心"的必由之路。就从身边的小乌龟开始吧,带幼儿逐步踏上亲近自然的旅程。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猜、看、想的过程中了解小乌龟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对小乌龟的猜想和观察结果。
3.爱护小乌龟,喜欢动物朋友,激发对小动物的亲近之情。
(二)活动准备:
1.教具:
小乌龟的分步出示图(图一蛋、图二尾巴、图三脚、图四头、图五身体)、"有趣的小乌龟"表格。
小乌龟的鼻子、背、脚图片,小乌龟的视频、歌曲《走路》
2.学具:实物小乌龟每组一只
(三)活动过程:
1、猜--初步了解小乌龟的特征。
师(出示图1 ):刚才老师在小河边看到了一样东西,看看是什么呀?
幼:蛋宝宝
师:蛋里藏着谁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师:我们一起请它出来吧
师:咚咚咚,小小蛋儿把门开,让我猜猜你是谁?大家一起来念吧。
师(出示图2 ):咦,露出了一个小尾巴,是谁呀?(幼儿猜测)
师带领幼儿念:咚咚咚,小小蛋儿把门开,让我猜猜你是谁?
师(出示图3 ):这是谁的脚呀?(幼儿猜测)
师带领幼儿念:咚咚咚,小小蛋儿把门开,让我猜猜你是谁?
师(出示图4 ),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什么?(幼儿猜测)
师(出示图5 ),开出一只--小乌龟。
师小结(把图2-图5贴在表格中):刚才我们看到蛋壳里钻出的头、壳、脚和尾巴,猜出了一只小乌龟。
我们一起来跟小乌龟问声好。
(评析:小乌龟的出现,是让孩子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经过他们的声声呼唤而露出全貌的。这一环节孩子与小乌龟的互动,是巧妙而无痕的:孩子在不断肯定与否定的大胆猜测中,逐步关注了小乌龟身体各部分的明显特征,为下一环节的认识小乌龟身体特征,打下了伏笔。)
2、看--进一步认识小乌龟特点
(1)提出观察要求
师(出示实物乌龟 ):小乌龟是怎样的?请你用小眼睛看一看,也可以用手轻轻地碰一下小乌龟的背上的壳。
(2)幼儿分组进行观察,教师指导。
(3)观察后讨论和记录表格
a 讨论和记录小乌龟的头
师:小乌龟的头上有什么呢?
幼a:眼睛。(教师在表中画出眼睛)
幼b:嘴巴。(教师在表中画出嘴巴)
幼c:鼻子。
师:鼻子在哪里呢?有几个鼻孔?
教师出示放大的乌龟图,引导幼儿观察鼻子。(教师再在表中画出鼻子)
b 讨论和记录小乌龟的身体
师:小乌龟的身上有什么呢?
幼a:壳。
师:这个壳是怎样的?
幼b:跟石头一样硬硬的。(教师在表中画出壳、硬硬的石头)
幼c::壳上还有一个个方块呢。(教师在表中画出龟壳上的花纹)
c 讨论和记录小乌龟的脚
师:它有几条腿呢?
幼a:四条腿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二、三、四。(教师记录四条腿)
师b:脚上还有什么?
幼c:脚趾头。
师:有几只脚趾头呀?一起来数一数。
d 讨论和记录小乌龟的尾巴
师:它还有个尾巴呢,你觉得乌龟的尾巴是怎样的?
幼a:长长的
幼b:细细的
幼c:短短的
师:小乌龟的尾巴到底是长长的,还是短短的?
幼儿争论。
师(出示不同的尾巴):我们来看看图上的小乌龟吧,原来有的小乌龟,尾巴是细细长长的,有的小乌龟,尾巴是粗粗短短的。(教师记录不同的尾巴)
(评析:与实物小乌龟的互动,利于幼儿在真实情景中,了解了小乌龟的特征。虽然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但幼儿的观察基本还是处于无序状态。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表格,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讨论,整理,有效地帮助幼儿提升了经验。)
(4)观看视频,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
a 师:你看到小乌龟是怎样爬的?
幼a:慢慢的。
幼b:四只脚一起走呀走。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幼学习小乌龟走路。
b 师(让小乌龟翻身):哎呀,小乌龟摔了一跤,四脚朝天了,它会自己翻过来吗?
幼a:会。
b幼:不会。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用视频转换仪观看小乌龟翻身的过程。
师:我们一起来表扬一下它,真是只勇敢的小乌龟。
c 师:小乌龟还有哪些秘密?我们一起来看一部关于乌龟的录像。
播放录像。
师:小乌龟喜欢在哪里玩?
幼a:在水里游泳。
幼b:在沙地上爬来爬去。
幼c:在石头上捉迷藏。
师:看看小乌龟遇到危险的事情,会怎样呢?
幼a:把头藏起来
幼b:把头和脚都藏起来。
幼c:把头、脚和小尾巴都藏起来了。
教师总结乌龟的特点:会在水里、沙地、石头上爬行,遇到困难,会把头和身子、尾巴都藏起来。
(评析:在动态的.环境中,寻找小乌龟的秘密。真实情境加电视录像的方式,不断地拓展着幼儿的认知:在模仿中,感受小乌龟的爬行;在猜疑中,目睹小乌龟的翻身;在好奇中,认识小乌龟的逃生秘诀。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暗化在教学材料的提供中,以片言只语的点拨,不断地启发着孩子思维的运转。)
3、想--怎样和小乌龟做朋友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经常去捉小乌龟,小乌龟会怎样呢?
幼a:小乌龟心理不开心。
幼b:小乌龟生气了。
幼c:小乌龟会很难受,哭了。
师:所以我们不能经常去捉小乌龟玩。这样小乌龟才会和你做好朋友。
师:我们要和小乌龟做好朋友,还要喂给它喜欢的食物,你知道小乌龟爱吃什么吗?
幼a:乌龟饲料
幼b:小鱼小虾的肉
幼c:还有猪肉
幼d:我家的小乌龟喜欢吃螺丝肉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点击课件,出示相应物品。
师小结:小乌龟喜欢乌龟饲料、小鱼小虾的肉、猪肉、小螺丝肉等,这些都是它的美食。
(评析:怎样和小乌龟做朋友,需要从情感上引起孩子的共鸣。从小乌龟的不喜欢,到小乌龟的喜欢,孩子不但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和小乌龟做朋友的欲x,更了解了和小乌龟做朋友的方法,为现实生活中的和小乌龟和谐相处,提供了行动保证。)
4、学--模仿小乌龟的动作
小乌龟还有许多好朋友呢,他们一起出去春游啦,我们来学一学吧。
放音乐《走路》,孩子边模仿小动物走路,边走出教室。
(四)活动延伸:
平时带领孩子照顾好自然角的小乌龟,进一步探究小乌龟生活特点,和进食特点,并进行好观察记录。
三、活动评价:
活动以明暗两条主线进行贯穿,暗线体现在:孩子对小动物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如何引导孩子从"好奇心"走向"探究心",以至满怀"爱心",成为该活动的主旨。明线体现在:本活动以"表格记录"为主线贯穿活动,采用"猜、看、想、学"四大环节,不断地激发着孩子的探究心。孩子与乌龟图片、乌龟实物、乌龟视频产生多种互动,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断累加,随着表格记录的逐步丰富,孩子的探究能力也在逐步升级中。
活动中,孩子笑声阵阵、惊喜连连,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为了学和玩的主人。以身边的平凡之物为媒介,让整个课堂,充满自然的魅力和充盈的生命力,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篇7
有益的学习经验:
初步认识水的基本特性:无色、无味和无嗅。学会用各种感官观察事物。
准备:
玻璃杯,清水,牛奶,硬币等。
活动与指导:
1、嗅觉游戏。教师把装有清水、酒、醋的瓶子放在幼儿面前,请幼儿来闻一闻,判断哪个瓶子里装的是清水。
2、味觉游戏。教师请幼儿尝一尝,说说哪个瓶子里装的是清水。
3、教师对幼儿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们仔细来观察。”
(1)教师拿出两个玻璃杯,在一个玻璃杯中倒入清水,另一个玻璃杯中倒入牛奶。
(2)教师把两枚硬币分别放入两个玻璃杯中,请幼儿观察哪个玻璃杯中的硬币看不见,而哪个玻璃杯中的硬币能够看见?
(3)教师总结,水是没有颜色的,所以放在里面的东西我们都能够看见。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参考7篇相关文章:
★ 船的科学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