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的教学教案参考6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提前准备教案,有助于我们充分考虑教学资源的使用,从而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大家在编写教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下是白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横的教学教案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横的教学教案参考6篇

横的教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

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

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过渡语:看完了没有?

二、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

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学生自学教材

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

过渡语:合上书,独立完成自我检测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xxx力。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xx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xxx力。再比如,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xx(“轻”或“重”),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xx力。

3.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xxx,它与重力方向xxx。

4.如果用测力计测出铜块重为1n,将铜块没入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变为0.87n,铜块受到的浮力是xxx。

5.浮力产生的原因是xxx。

三、后教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2分钟时间让发现问题的学生到黑板上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生生合作,探究交流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实验设计,小组长组织进行探究实验,展示交流,老师给予即时评价。

探究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2浮力产生的原因:xxx。

实验:将一去掉底的矿泉水瓶倒置,放入一乒乓球,去掉瓶盖,向瓶中加入水,可观察到乒乓球xxx(会不会上浮),因为乒乓球下底部没有受到压强作用。xxx将瓶盖盖好,再向瓶中加水,可观察到乒乓球xxx(会不会上浮),此时乒乓球受到xxx力的作用。

分析:盖上瓶盖后,向瓶内加水,乒乓球在水中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xxx,所以上下表面所受的液体压力不同,下表面所受的向上的压力xxx上表面所受的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

结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三)同学总结,调查学情.

四、当堂训练

(一)过渡语

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训练题。10分钟完成。

(二)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石块,下列情况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的是()

a石块在空气中b石块在水中c石块在酒精中d石块在盐水中

2.某同学将一金属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当它浸没在水中后,溢出了重3n的水,如果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盐水中则受到盐水的浮力将3n。(填“>”“=”或“

3.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27n,把它全部浸没在水中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7n,则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

(三)展示答案,学生交换批阅,小组长检查小组互评,老师了解学情。

(四)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横的教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感悟个性鲜明的语言描写,了解名著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3、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

4、了解精彩故事情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孙悟空战胜天兵天将被封为“齐天大圣”的经历,感受其形象,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学会阅读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图片,视频 课 时:两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曲导入新课

2、同学们,听着这熟悉的歌曲,看着这精彩的画面,我们都知道这是哪一部电视剧的内容?(西游记) 我们知道《西游记》里有许多人物,难么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呢?(学生各抒己见)

3、你们知道孙悟空有一个与天齐名的称号吗?(齐天大圣)你们知道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孙悟空成为齐天大圣的经过。

二、检查复习

1、读一读 调派 夸口 垂头丧气 神通广大擒拿 派遣 气势汹汹 蟠 桃

2、填空

他戴上( ),披上( ),手拿( ),带领猴兵猴将冲出门外,摆开了( )。

哪吒三太子六般兵器变作( ),孙悟空金箍棒变作( ),打来( ),打去( )。

三、初读课文

1、想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四、按照文章顺序深入学习课文

事情的起因

1、首先因为什么原因讨伐悟空?(悟空反下天庭)

2、孙悟空为什么反下天庭?(孙悟空嫌“弼马温”官小)

3、从中可以看出孙悟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非常勇敢,敢作敢为)

事情的经过

1、大战巨灵神(找学生分角色朗读)

①、在没有战斗之前,巨灵神是什么样的态度?(轻蔑、小看)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从语气喝道、喊道;从表情冷笑;从语言“弼马温”“妖猴”)相对孙悟空的态度是怎样的?(从语言:喝道;从表情:大怒;从语言:“毛神”)从这里可以看出孙悟空什么特点?(勇敢,不畏强势) ②我们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孙悟空这些特点?

a、众猴向孙悟空报告一开口就是“祸事来了!祸事来了!”(对话很传神,显出了焦急和害怕),而孙悟空则回答说“把我的披甲拿来!”(话语简短有力,毫无惧色,显得胸有成竹)

b、他戴上紫金冠,披上黄金甲,手拿如意金箍棒,带领猴兵猴将冲出门外,摆开了阵势(孙悟空镇定,从容应对,且微风凛凛,体现了孙悟空的特点)

③在战斗中孙悟空是什么态度(不慌不忙)结果巨灵神大败,和前面态度有什么不同(垂头丧气)

2、与哪吒大战(分角色朗读)

巨灵神败下来,人们一定不服气,因为他们都小看了孙悟空,于是哪吒迎战了孙悟空。

① 这一部分中哪吒和孙悟空各有什么神通?(三头六臂 六般兵器变化 吹毛唤兵 分身变化)

② 他们打了三十个回合不分胜负,证明了什么?为什么哪吒最后输了呢?

③ 看两个人交战的场面(播放视频) 例:哪吒三太子六般兵器变作千千万万,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打来密如雨点,打去疾似流星(说明两个交战场面非常激烈)

④ 从孙悟空与哪吒大战中你能看到怎样的一个孙悟空呢?(神通广大 从容面对 镇定勇敢)

3、事情的结果(分角色朗读) 巨灵神(败阵回来) 哪 吒(回头逃走) 玉帝害怕,封为齐天大圣 李天王(大惊失色)

4、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孙悟空便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崇拜、喜爱,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挥去。

五、思考总结

1、通过学习课文,请你总结一下文中还体现孙悟空其他哪些特点?(你觉得孙悟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在全剧中,还有哪些形象的孙悟空呢?(放视频)

六、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西游记》中哪些人物的特点呢?

横的教学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

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评:唤起学生对单元课文的整体回忆,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的密切关系]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评:通过阅读学习提示,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学生的审题能力得到了提高。]

组内交流讨论(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见资料。(略)

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评:合作学习,资源共享,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学生根据表达需要对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组内交流讨论(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

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

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

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评:“精点子”的评比,着眼现实,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

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评: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将环境保护的大主题,落实到日常行为的小细节中。]

[总评: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身边的事例,讨论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课外资料的补充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每一次的练习都有较明确的要求,也有利于让学生的口语表达更规范。]

横的教学教案篇4

教材与学情: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对分析问题能力要求较高,这会使学生学习感到困难,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信息论原理:

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作为已有信息,通过复习(输入),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贮存);再通过例题讲解,达到信息处理;通过总结归纳,使信息优化;通过变式练习,使信息强化并能灵活运用;通过布置作业,使信息得到反馈。

教学目标

⒈认知目标:

⑴懂得常见名词(如仰角、俯角)的意义

⑵能正确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

⑶能利用已有知识,通过直接解三角形或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

⒊情感目标: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信息优化策略:

⑴在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中,神经兴奋,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⑵在归纳、变换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⑶重视学法指导,以加速教学效绩信息的顺利体现。

教学媒体:

投影仪、教具(一个锐角三角形,可变换图2-图7)

高潮设计:

1、例1、例2图形基本相同,但解法不同;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将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通过旋转、翻折等变换,使学生对问题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输入并贮存信息

1.提问:如图,在rt△abc中,∠c=90°。

⑴三边a、b、c有什么关系?

⑵两锐角∠a、∠b有怎样的关系?

⑶边与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提问:解直角三角形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由投影给出,便于学生贮存信息

二、实例讲解,处理信息:

例1.(投影)在水平线上一点c,测得同顶的仰角为30°,向山沿直线 前进20为到d处,再测山顶a的仰角为60°,求山高ab。

⑴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⑵分析:求ab可以解rt△abd和

rt△abc,但两三角形中都不具备直接条件,但由于∠adb=2∠c,很容易发现ad=cd=20米,故可以解rt△abd,求得ab。

⑶解题过程,学生练习。

⑷思考:假如∠adb=45°,能否直接来解一个三角形呢?请看例2。

例2.(投影)在水平线上一点c,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30°,向山沿直线前进20米到d处,再测山顶a的仰角为45°,求山高ab。

分析:

⑴在rt△abc和rt△abd中,都没有两个已知元素,故不能直接解一个三角形来求出ab。

⑵考虑到ab是两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而cd是两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而cd均不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但cd=bc=bd,启以学生设ab=x,通过 列方程来解,然后板书解题过程。

解:设山高ab=x米

在rt△adb中,∠b=90°∠adb=45°

∵bd=ab=x(米)

在rt△abc中,tgc=ab/bc

∴bc=ab/tgc=√3(米)

∵cd=bc-bd

∴√3x-x=20 解得 x=(10√3+10)米

答:山高ab是(10√3+10)米

三、归纳总结,优化信息

例2的图开完全一样,如图,均已知∠1、∠2及cd,例1中 ∠2=2∠1 求ab,则需解rt△abd例2中∠2≠2∠1求ab,则利用cd=bc-bd,列方程来解。

四、变式训练,强化信息

(投影)练习1:如图,山上有铁塔cd为m米,从地上一点测得塔顶c的仰角为∝,塔底d的仰角为β,求山高bd。

练习2:如图,海岸上有a、b两点相距120米,由a、b两点观测海上一保轮船c,得∠cab=60°∠cba=75°,求轮船c到海岸ab的距离。

练习3:在塔pq的正西方向a点测得顶端p的

仰角为30°,在塔的正南方向b点处,测得顶端p的仰角为45°且ab=60米,求塔高pq。

教师待学生解题完毕后,进行讲评,并利用教具揭示各题实质:

⑴将基本图形4旋转90°,即得图5;将基本图形4中的rt△abd翻折180°,即可得图6;将基本图形4中rt△abd绕ab旋转90°,即可得图7的立体图形。

⑵引导学生归纳三个练习题的等量关系:

练习1的等量关系是ab=ab;练习2的等量关系是ad+bd=ab;练习3的等量关系是aq2+bq2=ab2

五、作业布置,反馈信息

?几何》第三册p57第10题,p58第4题。

板书设计: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例1已知:………例2已知:………小结:………

求:………求:………

解:………解:………

练习1已知:………练习2已知:………练习3已知:………

求:………求:………求:………

解:………解:………解:………

横的教学教案篇5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出示课件)

2、“冬天”自述: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冬天。你们知道吗?我的本领。可大了,我能给大地带来很多很多的变化。大家都夸我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二、播放录像,整体感知“冬天”。

1、过渡:小朋友,下面,冬天就要开始给你们变魔术啦!你们看,它“呼地一吹”,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播放录像(老师可以相机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画面的内容:同学们,冬天的本领事可大着呢!你看,他“呼”地一吹,满天飘起了雪花,一会儿,大地就变白了。小树像株洁白的珊湖:那些房子有的像一座座银砖搭起的城堡,有的像一朵朵蘑菇,还有的像个奶泊面包,可爱极了:雪越下越大,大山像一位披上白纱的仙女:过了一会儿,大地就像一块白白的软软的地毯。公园里的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不知怎么的,棉衣啊,手套啊,都从衣柜里跑出来,街上的人都变胖了。在这么冷的冬天里,小朋友们一点儿也不怕冷,他们三人一群两人一伙到公园里堆雪人打雪仗,好玩极了!

三、揭题并质疑。

1、揭题:

(出示课题)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一一冬天是个魔术师,全班一起读一读。

2、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四、合作学习,初读课文。

1、过渡: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感到太有趣太神奇了,于是他们就写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冬天是个魔术师》。你们想不想读一读?

2、学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画条横线作个记号:

3、在2人小组内互相学习,把这些字记住:〈学完后检查一个组〉

4、再读课文,读通每一句话。

5、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一套字卡),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同组的同学教一教。

6、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五、学习课文一、二节。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过渡:同学们学得不错。但是,潘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在刚才的录像当中怎

么没有小动物呢?他们都到哪里去呢?(指名回答)

2、观看录像。

3、指导朗读第一节。(出示第一节)

4、指名读,评议。

你们觉得“冬天”这个魔术师变得快不快?它变得怎么快,你能不能用朗读来表现?(指名读,评议)

5、读这句话时,还要注意什么?(轻声——啊)指名读,评议。

6、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要冬眠?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过渡: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冬天这个魔术师要给我们变什么?

2、(出示第二节课文)指名读,说一说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

3、播放“雪景”录像,感受雪景的美。

4、冬天真不愧是个魔术师,太神奇了!你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吗?(出示第二节第二句)自己试读一一读给你的朋友听(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老师)——评议——指名读

5、齐读第一、二小节。

(三)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来到了遥远的北方,真是太高兴了,太激动了!

六、学生字。

(一)记生字“呼、地、吹、雪、变”

1、齐读——指读

2、猜字游戏。

(二)写生字“冬、是”

1、讨论这两个字的.笔画笔顺。(小组讨论)

2、观察范字“冬”,记住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老师范写,学生评议:学生练习写一遍:评议。

3、观察范字“是”,说说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上台写,学生评议,修改:学生练习写一遍。

七、小结。

教学反思与分析: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冬天是个魔术师》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散文。它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冬天中动物冬眠、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的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有趣。对于从小生活在厦门的学生来说学习这样的课文有一定的难度。由于他们没有感受过北方的冬天,不知道北方的冬天是什么样的,也不大了解北方的冬天有什么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媒体手段广泛采集有关北方冬天的录像,让学生通过图像具体感知北方冬天的雪景、人们的活动及动物怎样过冬的情况。如在教学前播放一段“冬天的景色”录像片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中进入冬天的情境,加上老师富有表情的解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北方冬天的神奇和美丽。当孩子们在看到这样美丽的冬景时都显得十分激动,他们告诉老师他们真想躺在“雪白的被子”上睡大觉,可见孩子们是多么想到北方去感受冬天。又如,在教学第一小节时,通过录像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青蛙、蛇和熊是怎样过冬的,从而理解动物“冬眠”是怎么一回事。

二、抓住“趣”字展开教学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紧紧抓住“趣”字,围绕“魔术师变魔术”这条主线来展开教学。如看完录像后让学生直接从课题中的“魔术师”导入,让学生展开质疑。也有的学生问,为什么冬天是个魔术师:还有的学生问,冬天这个魔术师会变什么:有的学生问,冬天这个魔术师是怎么变魔术的。看来孩子们的心已经被“神奇的魔术师”揪住,此时,他们一定很想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自己去发现。

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合作与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注意尊重学生,并提倡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体验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阅读课文。如在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生字,学生有的当老师,有的当学生,互帮互学,他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又如在学写“冬”和“是”这两个字时,老师大胆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小教师来教全班同学写字的做法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这样由学生来教学,由学生来评价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模式。

横的教学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四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词语和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3。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4。继续练习钢笔和毛笔字的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读书做记号。

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赞美语。

教学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处处留心

1。 读题目要求

2。 自己看表格中的内容,明确对应的记号

3。 你怎样将这些记号记下来,(学生讲自己的方法)

预习15课,尝试用记号做批注

学生读名人名言,指生读,记下来

思考:两则名人名言是什么意思?作者运用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理解意思

2。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3。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3)交流。

(4)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2。(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是试读,正音。

(3) 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

(4) 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

(5)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二、写好钢笔字

出示“官”“窜”“霞”

生说说发现(上面的“帽子”会变化,有时大,有时小)

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真诚地用恰到好处的语句赞美别人,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师故事引入赞美

一个关于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故事:1921年卡耐基付出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执行长,人们感到非常困惑。当记者采访时,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确实,赞美就如同是拂面而来的春风,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碰撞,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鲜花。德国诗人歌德就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

二、材料交流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赞美的格言。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感受赞美的魅力。

生拿出材料进行交流。

三、情境互动,学习赞美

1。 师: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心田,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那么,如何对别人进行真诚的`、恰如其分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在“赞美”前板书“学会”两字)

2。创设情境

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怎么对妈妈说?(教师表演将烧好的菜端上桌,并不停地用袖子拭汗,用手捶背)

先后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适时引导:赞美别人时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言语要真诚,不说奉承话。同时,也要伴有真诚的神态举止,这样别人才能接受。除此以外,也应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等正确使用赞美语。

3。情境练习??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也是值得大家赞美的。课前,老师给每一小组发了我们班上同学的作文本。大家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赞美的?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他们。(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现在是一名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听了同学对你的赞美,有什么感受吗?

四、联系生活,运用赞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赞美。比如,园丁、警察;再比如,陌生人给小孩让座、同学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在情景中去赞美别人。

生讨论练习后,每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五、全课总结,升华赞美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差不多每一位同学都学着去赞美了别人。现在,我们就来反思一下,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感觉怎样?(生自由说后师总结)是啊,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纯真的心,能为别人缤纷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

教后小记:

横的教学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课教案参考8篇

美丽的蝴蝶小班教案参考5篇

数学吨的认识教案参考7篇

幼儿语言课教案参考5篇

中班下教案参考7篇

科学领域的教案参考8篇

数学认识数字1-5教案参考5篇

关于茶的幼儿教案参考8篇

教师教学心得参考5篇

教学处培训心得参考7篇

横的教学教案参考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8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