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三只小猪》教案5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师有了准备充分的教案,可以开展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案的详细规划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下面是白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三只小猪》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三只小猪》教案5篇

大班《三只小猪》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受乐曲欢快、诙谐的情绪。

2、通过创编搭建不同的房子的动作,进一步感受乐曲中跳跃、顿挫的节奏。

3、主动参与创编游戏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4、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动参与创编游戏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难点:感受乐曲诙谐的情绪,感受乐曲中跳跃、顿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三只小猪》乐曲磁带、小猪头饰、小猪尾巴。

2、各种小猪神态图片,贴有点子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供幼儿游戏时使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自然进入活动室。

二、欣赏音乐《三只小猪》

三、观看情景表演:

教师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绪进行表演,表现出小猪盖房子时的情形。

四、幼儿尝试创编“盖房子”情景。

五、表演游戏

六、活动结束:

小猪盖房子累了,我们休息吧。小猪伴着舒缓的音乐渐渐睡去。

教学反思

1、《三只小猪》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故事,《三只小猪》的音乐给孩子们展现的就是故事的情节。音乐节奏鲜明,诙谐有趣,十分符合孩子们的欣赏口味。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能够情绪高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

2、在盖房子的活动中,大家通过感受和游戏,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怕苦,怕累,更不能偷懒。

3、教师在模仿小猪动作时,要把自己看成是一只小猪,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带动和感染孩子。

4、音乐活动是以比较开放的活动形式出现,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表现,所以教师的应变能力很重要。要能跟的上孩子们的思路,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教师应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幼儿做出来的动作。

?小百科:猪是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家畜,古杂食类哺乳动物。分为家猪和野猪。现在一般认为猪是猪科的简称。猪依据品种的不同,体貌特征也各不相同。但通常以耳大,头长,鼻直,腰背窄为主要形体特征。毛发较粗硬,根据品种不同,分为白色、粉色、黑色、棕色及花色。

大班《三只小猪》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运用手捏、刻画、连接方法制作小猪和老狼,表现出它们的外形特征。

2.学习利用辅助材料表现场景。

3.体验分工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了解《三只小猪》的故事情节。

2.《三只小猪》的故事挂图。

3.收集火柴盒、麻将牌、稻草等辅助材料。

4.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故事挂图,复习对故事情节及三只小猪外形特征的认识。

教师:故事中的三只小猪各是什么样的?它们最初住在怎样的房子里?后来住在怎样的'房子里?最后住在怎样的房子里?为什么要一次次地搬家?

●通过对故事的回忆,幼儿对三只小猪、老狼的外形特征及三种不同房子的形象有了清晰的认识,为后期创作

2.教师交代活动内容:学习运用手捏、刻画、连接方法制作小猪和老狼,表现出它们的外形特征。

(1)幼儿讨论:准备做什么,怎样做。

(2)要求幼儿大胆表述己的设想。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注意耳朵等细节处的连接。

(2)引导先完成作品的幼儿运用辅助材料布置房子等其他场景。

●让先完成作品的幼儿运用辅助材料布置房子等场景,为幼儿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4.展示、幼儿作品。

(1)请幼儿将作品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2)引导幼儿进行作品讲评。对外形特征把握得好、神态逼真的作品,教师进行有重点的评讲,对其他作品提出建议。

● 通过作品讲评,幼儿在肯定自己的同时,也看到与同伴的差距,特别是教师的点评使幼儿更清晰地感知自己的不足之处,这将有效地促进幼儿创作水平的提高。

大班《三只小猪》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三只小猪》的故事内容,初步掌握故事情节。

2、让小朋友初步理解勤快和懒惰的含义。

3、丰富小朋友的词汇:呼呼、噜噜、嘟嘟、勤快、懒惰。

活动准备:

?三只小猪》的动画片;故事图片;词汇字卡。

活动重点:

丰富小朋友的词汇:呼呼、噜噜、嘟嘟、勤快、懒惰。

活动难点:

引导小朋友初步理解勤快和懒惰的含义。

活动过程:

1、以音乐进场,组织小朋友观看多媒体电教。

2、教师让小朋友坐好,并让小朋友欣赏《三只小猪》的故事。

教师提问:小朋友看故事《三只小猪》时,看到了故事中都有谁?它们都做了什么事?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

3、发散思维。

(1)看故事时,故事中有那些动物?(三只小猪,呼呼、噜噜、嘟嘟……)三只小猪中怎么做的?做了那些房子?(草房子、木房子、砖房子……)(2)做好房子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3)后来为什么草房子、木房子倒了,而砖房子没有倒?

(4)最后大灰狼怎么样了?

4、教师逐步出示《三只小猪》的图片,进行创造性讲述。

教师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逻辑性排序、讨论,并进行讲述,教师进行指导,分三个步骤进行:

(1)教师根据故事情节,逐步出示图片。

(2)让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最后排序。

(3)丰富小朋友的词汇:呼呼、噜噜、嘟嘟、勤快、懒惰。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6、结合现实教育小朋友做勤快的人。

7、教师小结: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嘟嘟是一个非常勤快的小猪,我们小朋友要向它学习,做一个勤快的好孩子,教师引导幼儿随《勤快人和懒惰人的音乐做游戏,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勤快人的动作图片,在区域中展示,大家分享并学习,让幼儿学习做一个勤快人。

教学反思:

1、《三只小猪》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故事,《三只小猪》的音乐给孩子们展现的就是故事的情节。音乐节奏鲜明,诙谐有趣,十分符合孩子们的.欣赏口味。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能够情绪高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

2、在盖房子的活动中,大家通过感受和游戏,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怕苦,怕累,更不能偷懒。

3、教师在模仿小猪动作时,要把自己看成是一只小猪,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带动和感染孩子。

4、音乐活动是以比较开放的活动形式出现,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表现,所以教师的应变能力很重要。要能跟的上孩子们的思路,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教师应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幼儿做出来的动作。

大班《三只小猪》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尝试随乐表演故事《三只小猪》的基本情节——盖房子,大灰狼来时的房子造型。

2、通过多人合作尝试创编不同的房子造型且能根据不同房子的材质,对大灰狼的动作做出相应的反应。

3、乐于挑战自己:在大灰狼来之前,房子不能动。

活动准备:

音乐、稻草,木头,砖头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活动

师:三只小猪的故事听过没有?有几只小猪?盖了什么房子?

二、师幼共同从故事情节中提炼动作。

师:造房子要打地基,怎么打地基?

师:打好地基还要去搬材料,怎么搬?

三、用动作感知完整音乐。

1、幼儿集体在座位上感知音乐。

师:我们现在是猪小弟,来造砖头房子。

2、幼儿集体在座位前感知音乐。

师:看来砖头房子真的是很坚固,现在我们来造一个更高的`砖头房子吧。

幼儿轻轻起立。

创编房子造型。

4、幼儿散点感知音乐。

(1)师:刚才我们是站在座位前面造房子的,现在我们一起找块空地来造一座房子,好不好?

(2)一半砖头房子,一半木头房子。

师:现在我们会造砖头房子了,那木头房子怎么盖?

师:木头房子怎么倒?被大灰狼推到的才倒下来,没有推到的不倒。

请部分幼儿示范。

师:木头房子被大灰狼推倒以后,猪二哥逃到哪里去?

(3)一半木头房子,一半草房子。

师:现在我们砖头房子也会了,木头房子也会了,那草房子怎么盖?

师:谁愿意来盖草房子?

四、幼儿结伴游戏

师:那我们一起来造房子,有稻草的,请你造草房子;有木头的,请你造木头房子;有砖头的,请你造砖头房子。

大班《三只小猪》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粘贴的方法装修金色房子的屋顶、墙面等部位。

2、能用折叠、填画等方法布置打扮屋子周围的景物,体验制作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房子模型三间、浆糊、稻草、木质纸张、砖型纸张贴面,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记号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回忆故事。

提问;《三只小猪》中小猪们分别造了三间怎样的房子?

二、分析不同的房子的构成,演绎不同房子的装扮。

1、了解不同房子的构建特点与材料

2、提问:

(1)建造草房需要哪些材料?怎么装扮上去?

(2)建造木头房子需要哪些材料?我们可以怎么来装扮?

(3)砖房和其他两间房子有什么不同,真的用砖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替代?

3、幼儿个别尝试演示给不同的房子进行装扮。

师:这里有三间房子的空壳,请三只小猪选择不同的材料分别来装扮一下。

三、幼儿集体参与装扮,体验制作装扮的乐趣。

1、幼儿自选小黑、小花、小白猪不同角色,组建不同的工作小组参与不同的房子的建构装扮

2、指导孩子粘贴砖房时横竖对整齐,把房子建牢固一些。

3、提供盒子栏杆,鼓励一组孩子折剪树木、花卉等布置房子周围的景色。

四、作品展示

1、猜一猜,这是什么房子?你喜欢哪间房子,为什么?

2、小组进行童话表演

活动反思:

作为特色内容之一的道具制作旨在不断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由于中班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欠缺,虽然孩子也参与进行一些小制作和装扮活动,但是在童话表演过程中的大型道具往往更多是由老师包办替代的,本次活动让孩子尝试通过老师半成品的提供,自己也能制作一些美观可用的道具,在激发孩子参与装扮的同时,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装扮的乐趣,我觉得这样的.尝试很受孩子的欢迎,但是由于童话道具制作所耗的时间是比较长的,而我们活动的时间又比较紧,而中班孩子在合作分配活动中反应的能力弱等因素都制约了道具制作速度的快慢。

我觉得集体道具制作装扮的尝试应该是为孩子打开了一种思路,制作如果以小组进行,老师参与辅导或许更容易获得成效。

大班《三只小猪》教案5篇相关文章:

大班《月亮》教案8篇

大班诗歌活动教案6篇

大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7篇

大班教育活动教案7篇

大班美术《风筝》教案8篇

大班《月亮》教案通用7篇

风的秘密大班教案8篇

大班生活教案8篇

大班美术《地球》教案6篇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8篇

大班《三只小猪》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8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