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应具体化,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白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五年级音乐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才才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拟方法创作歌曲。
教学重难点:
1.空拍
34555(55)|65432(22)|71222(22)
2.2和#2的音高区别
教学内容:
1.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欣赏《踏雪寻梅》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
(1)、师生问好
(2)、课前热身
二、情境导入
(1)、谈话:
师:一年有几个季节?生:四个
现在是什么季节?生:冬季
喜欢么?为什么?生:各种答。。。
(导出冬天里有雪,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也喜欢那么我们一起来一次冬之旅吧!
(2)、播放冬景
师:老师本人非常喜欢冬季,冬季里的美景吸引了我,特别是雪,因为雪花不仅能带来快乐还能带给我一个梦,怎样的梦呢?你们听!!!!
三、教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播放音乐
(2)、初听歌曲
带着问题聆听:
1、歌曲中有几种小动物?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听后回答问题
歌曲的情绪(欢快)
1、播放歌曲中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声音以及其他冬眠的动物名称,为下面环节做铺垫)
(3)、初读歌词(加上动作)
(4)、再次聆听
带着歌词,简谱聆听,听一下或者看一下歌曲中出现了什么音乐符号
找出升号#指出难点讲解2和#2的区别(教唱时解决)
(5)、再次聆听
带着找出的难点重点聆听
(6)、教唱歌曲
1、教师范唱
2、跟琴模唱用“啦”模唱
3、学生填词
4、解决重点
35555(55)|65432(22)|
告诉小青蛙(呱呱)告诉小甲虫(嗤嗤)
71222(22)
告诉小刺猬(吱吱)
分组模仿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更直观的感受空拍,用动物
的声音来替代使学生更直观更准备的把握空拍。
5、集体跟唱
6、表演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圣诞老人看见我们表现的好给我们送来了礼物。(发放打击乐)
(1)、用各自的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2)、分组表演:舞蹈组、演奏组、演唱组
7、编创乐园
为歌曲编创歌词
三、欣赏《踏雪寻梅》
1、新课导入
有古诗《梅花》导入
2、播放梅花图片
踏着冬雪去寻找魅力的梅花
3、播放歌曲
四、拓展提高,完美结课
雪景非常美,但很少能看到了,因为人类的破坏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使全球变暖。所以我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从自我做起。谢谢!
教学反思:
?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是一首比较富有童真童趣的歌曲,内容中涉及到附点节奏,弱起小节和升记号三个主要的乐理知识点,旋律还是比较朗朗上口的,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将目光主要是聚集到了如何将课堂上得更加有趣,即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掌握歌曲。因此教学设计主要就是从目标入手,从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关注音乐的聆听两个点展开设想:在导入部分,我以语言讲述四季更替,直接导入冬天的主题,在图片转换过程中以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伴奏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作此设计主要是希望在无意识中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一个初步的感受,然后在学唱歌曲过程中涉及到的按节奏朗读歌词,配合伴奏音乐朗读歌词,在听音乐过程中寻找变化音,并跟琴演唱变化音等环节都是为了完成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准确掌握升号、弱起小节和附点节奏等乐理知识这两个课时教学重点而开展的;在基本完成学唱歌曲的任务之后,引导学生们为歌曲加入动作进行表演,则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巩固歌曲,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在创编和拓展环节中,我希望可以尽可能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编能力,所以将创编由刚开始设想的改变冬眠小动物的名称,扩展到了对整首作品进行创编,当然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否可以实现这个美好愿望,达到这个目标,还需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拓展欣赏的部分,以动物找到了温暖的窝冬眠,对比延伸到依然挺立在凛冽寒风中的植物梅花,进而聆听《踏雪寻梅》,为下节课进行欣赏介绍做好一个提前的听力准备,另外我也准备了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几首与雪花和冬季相联系的作品:《雪绒花》、《铃儿响叮当》、《我像雪花天上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希望以此拓宽孩子们的聆听范畴,具体赏析几首作品则根据教学实践的开展加以取舍。
这节课应该说是比较顺利的按照自己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上完了,学生的氛围也算是比较活跃,尤其是一起为歌曲加入动作,以及创编新歌曲的'环节,学生还是给予了一定的正面积极的反馈,让我看到了五年级孩子非常可爱的一面,这一点让我十分欣喜。但整个教学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主要的一个问题应该算是自己的老问题的,那就是备课的内容依然太多,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深入,而本课在设计时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中涉及到了要巩固附点节奏、弱起节奏,但在实践过程中,自己还是太急了,没有展开切实的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的操作练习;另外对于歌曲的掌握和熟悉,其实做的也还不够,演唱的部分如果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复巩固会更好一些。
每一次的教学实践都是一次非常好的自我锤炼,再接再厉吧!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丰富和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3.在学习歌曲中让学生懂得珍惜清晨的美好时光,珍惜儿童时代的美好时光。
教学重难点: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区分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合唱与重唱。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倾听,勤于动脑、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法、自主学习、合作、示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课
(二)学习歌曲《清晨》
1、播放《清晨》
师: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首先我们来听一遍歌曲,请你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生答:歌曲情绪……)
2、再听歌曲
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可以为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呢?每段的情绪分别怎样?
(三段:第一段活泼,第二段优美,第三段活泼)
3、自学旋律
(1)轻轻跟唱旋律,找出你认为比较难唱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
(2)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与帮助,指导学生唱准歌曲,引导学生观察歌曲旋律的特点,找出相同或相似乐句,讲解“同头换尾”的概念和d.c.反复记号的作用,分析歌曲aba三段体结构
(3)生分别齐唱一二声部旋律
(4)生分组分声部唱旋律
重点强调:每个声部的同学在演唱时声音不要太大,相互兼顾,声音均衡
(二声部难度要大一些,可以让音准非常好的学生唱第二声部,老师也参与到第二声部中)
4、师示范歌曲
学生评价
5、这首歌曲一共几段歌词?
学唱第一段歌词:悄悄慢唱:间奏(3616-)她使歌曲轻快而活泼更富有动感,这一段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分唱----交换----连起加快一点唱。
第二段:直接唱。
-----分唱---纠正(加手势)(板书)两条龙,同头换尾。还有第二部分附点、末尾音的音高。注意看老师手势。(山坡)----交换--- ---连快。这一段旋律优美舒展,歌曲通过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第三段同前
第四段:直接唱。歌曲在d.c.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四段连起来(随琴录音伴奏)
6、指导学生用轻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7、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清晨》全曲。
(三)编创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种演唱形式,你还能为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吗?你觉得,怎样唱,才会让这首歌唱得更美呢?
分小组讨论用什么演唱方式来演唱这首歌。
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方案范例:
方案1:演唱形式:我唱第一声部,邀一个同学唱第二声部,一道演唱这首歌,并请全组的同学为我们伴舞。
方案2:演唱形式:我们全组的同学一起来合唱这首歌。
方案3:演唱形式:我一个人独唱第一段,再和全组的同学一起合唱第二段。)
学生间相互评价,评出唱得最好的一组。
(四)、小结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希望同学们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奉劝大家要起早喔喔,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
伴随着歌曲离开教室。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设问:什么节日能听到这首歌?
2、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
二、学习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习高声部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3、学习低声部的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4、练习合奏
三、分组用各种形式演唱歌曲
四、各组汇报展示
五、欣赏吉他演奏《平安夜》和电子琴演奏《平安夜》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愉快的声音学会演唱《小鸟,请到这里来》,积极参与这首歌曲的表演。能主动参与即兴接唱的音乐创遍活动。
2、能认真听赏电子音乐《森林晨光》,并能用语言描述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3、能用欢快,明亮的音乐跟唱《绿色的歌谣》。体验歌曲中的'情感;能主动搜集与环保相关的资料并参与课堂交流。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轻快、圆润的声音演唱《小鸟,请到这里来》。
怎样指导学生创遍歌词、歌曲是本节课老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讲述《小鸟的故事》
二、导入
播放音乐《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听了这首曲子后你想到了什么?结合你看到的一些现象来说一说。
三、导学
1、范唱
播放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2、即兴接歌词
用响板击拍节奏:
2 xx xx |xx x| 4
师:小鸟 请到 这里 来。学生按此节奏接着说:这里 。 师:小鸟 请到 这里 来。生:这里 森林 长成 排。
这里 草地 像绿 海。
这里 鲜花 为你 载。
这里 清泉 为你 开。
听老师弹奏四段曲子,想一想:这四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3、排列旋律
(1) 听旋律(1~4句);
(2) 说联系,组合旋律;
(3) 唱旋律。
四、组装词曲
将首先接歌词的内容添到旋律里,大家唱一唱。
五、学唱歌曲
1、 学习歌曲第一乐段
对比一下,这首歌曲有那些地方和我们创作的歌曲不同呢?
2、学习歌曲第一乐段
(1)用小鸟展翅的动作解决八分休止音的节奏问题。
(2)用“啦”轻唱旋律。
(3)跟琴模唱第二乐段。
3、全班齐唱歌曲
第二课时
一、表现创作
1、情感处理
(1)第一乐段;
①学生轻声唱一遍,感受体验歌曲情绪;
②分析讨论:小鸟们渐渐地飞回来了,飞来了。力度?情绪
(2)第二乐段:
①轻唱一遍,感受、体验;
②分析讨论:小鸟多自由吧!多快活呀!小朋友高兴地呼唤着小鸟快回来。这里力度?情绪?
③老师总结:
很好,这一段我们应该唱得跳跃一些,用明亮的声音表现小鸟那种自由飞翔,
自由歌唱,愉快生活的情景。
六、表现歌曲
(1) 全班随乐轻唱歌曲;
(2) 分角色演唱;
(3) 用身势动作为歌曲配节奏。
七、交流体会,升华美感
1、和小鸟做游戏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5
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依马呀吉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
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 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 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1、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a、 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 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2复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3、复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4、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6
一.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西藏的拉萨、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二)具体要求
1.能用热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能积极地参与“走进西藏”音乐会。
3.能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5.能了解一些有关西藏、三峡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准备
(一)教具
布达拉宫的图片或录像;《阿姐鼓》《洗衣歌》《川江号子》等录音带。
(二)资料
有关西藏、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感受《北京喜讯到边寨》中苗、彝民族音乐的特点。
本单元难点:
1.启发学生用热爱自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
3.感受《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拉萨谣》。
2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1 、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萨谣》。
3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1 、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 、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教学准备
风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欣赏《走进西藏》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播放《走进西藏》学生静听)
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
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学习歌曲《拉萨谣》
(一)学唱曲谱
1 、播放歌曲《拉萨谣》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
2 、教师总结:《拉萨谣》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歌曲,《拉萨谣》吧!
(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
(1 2 3 6)
3 、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4 、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谱(用啦的演唱方式进行练习、哼鸣演唱等)。
(二)学唱歌词
1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 、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 、教师范唱(伴奏)。
4 、在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分句指导、师领唱,生跟唱、师生合作演唱、男女生合作演唱、个人展示)
5 、在歌曲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再次欣赏《拉萨谣》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 、让学生结合拉萨谣的歌词谈论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7
?教学内容】
1、唱:《七子之歌——澳门》
2、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增强爱国热情。
2、理解《七子之歌》这首歌所表现的内容,并能以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和情绪来表现。
3、诵读诗歌《七子之歌》,开拓音乐视野,加深音乐文化素养的积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确切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
2、踊跃参与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的交流活动。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着《春天的故事》的音乐走进教室。
2、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歌曲中提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你们知道是谁吗?
3、介绍一国两制。
二、导人新课
1、师:一国两制,使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统一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在此之前,许多文人学者通过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
2、介绍闻一多和他的《七子之歌》
三、学唱新歌
1、师:音乐是无声的呐喊,歌声是倾吐的心声。让我们静静地感受闻先生当时写作时的心境吧!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
生:体会情感并讨论。
师:小结
曲式:a + b
情感:真诚地倾诉思念 + 渴望回归的呐喊
模唱旋律:mu + a
2、把歌词填进去完整地演唱。(提醒学生注意演唱时也要用朗诵时的`感觉和情绪。)
3、提问:歌曲中有几处呼唤“母亲”的地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中有的表现急切,有的表现深情,有的则表现为激动。从激动的呐喊到内心的期盼,表达了游子迫切希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心情。)
4、再次随音乐演唱。(要求通过自己设计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
5、学生分组讨论演唱,评出最佳演唱方案。
6、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
四、拓展延伸
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1、以歌曲的伴奏音乐为背景,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
学生谈感想。
2、师生共同评价。
五、总结下课。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目标:
(一)能够用豪迈、乐观的情绪背唱《上去高山望平川》,演唱时努力表现出这首歌曲豪放的陕北风格。
(二)用听唱法来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唱出陕北民歌的特殊“韵味”。
(三)通过欣赏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能够对西北民歌感兴趣,喜欢演唱西北民歌。
教学重点:
(一)用不同的方式有创造性有表现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二)通过西北民歌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体验和掌握西北歌曲的`风格特点,用歌声来表现船工们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和自豪、乐观性格。
教学难点:
如何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同学们,下面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听完后,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多媒体播放《西部放歌》)
(2)师生总结:这首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西部,听完后你们会联想到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对西部有哪些了解,能举出几首西部歌曲,你会演唱吗?
生:联想到了西部开发和他们的窑洞生活,以及黄河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黄河大合唱》、《绣金匾》、《拥军秧歌》、《信天游》、《脚夫调》、《横山上下来游击队》、《赶牲灵》、《见面容易拉话难》。并哼唱旋律。
二、学习新课:
(一)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1、乐曲简析:
这是一首的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属于山歌类,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知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这首歌是“花儿”中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
2、欣赏并展开想像回答问题:
这首歌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乐句悠扬、宽长,起伏较大,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情、缠绵的情调。极富西北地方色彩,经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罹和倾慕之情。
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二)创作活动:(以体验风格特征为主)
对于陕北民歌,先凭一、两首歌曲是不能对其音乐风格进行定论概括的,同学们在课下要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通过上网、电视等途径来从各个文献了解陕北的人文特点、音乐风格、民俗风情。以更好地来体验陕北民歌的韵味。下面,老师为大家播放几首西部歌曲,大家随着音乐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陕北民歌的魅力。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用歌声和肢体语言感受到了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其韵味,并且对陕北民歌感兴趣。以后我们在生活中应继续去体验。
五年级音乐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