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事迹的时候可以使用鲜明的事例,通过写事迹是可以记录下人物故事的,你知道该怎么写吗,白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无私奉献事迹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无私奉献事迹篇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并非为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欢乐;对人来说,的欢乐,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奉献,是人的一种多么高尚的精神,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情操……俗话说得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一个冰冷冰冷的冬天,寒风刺骨,连人也不敢出门,我真怪老天爷,今天这么冷还让我上学。我匆匆地吃了早餐,背着书包出门去了。在路上,阵阵刺骨的寒风迎面而来,我只好硬着头向前走。在不远,一根大竹把我拦住了,我陡然停止,闷闷不乐地顾视前方。只见离大竹不远有一位清洁工正毫无怨言地为人们挖通前几天被堵塞的‘臭水渠’。他挨着冷,忍受着恶心的臭味,用一双差不多被冻僵的手紧紧地拿着铁铲,然后用力地把铁铲插进了被堵塞的‘臭水渠’里,再把铲起的垃圾倒到旁边的桶里……突然,大事不妙,‘臭水渠’里面被塞实了,用铁铲铲不行,用夹子夹不行,那位清洁工只好戴着手套下去挖。她下倒了‘臭水渠’,冰冷的水像一支支利箭直刺他的脚。她忍受着疼痛,仍吃苦受累地挖……行人看见了也热心地走过来对清洁工说:“小刘,别再挖了。天这么冷,你叫几个负责这工作的人来替你挖就行了,何况这工作又不是你负责的,你就快回去休息吧!”“咦!这是怎么回事?这工作不是他负责的?那他这么辛苦来做这干啥呢?……”想着想着,我不由自主地被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便情不自禁地走到他身旁,轻声细语地对她说:“叔叔,别再挖了!你就叫几个负责这工作的清洁工来挖吧!快回去休息吧!”只见他抬起头,气喘吁吁地对我说:“我决不会回去休息的,我一定要把这条‘臭水渠’挖通。”看着他那倔强的样子,我只好无可奈何地上学去了。
过了几天,我们住的一带地方终于能通水了,大家也高兴得不得了。不知何时,那位清洁工在刺骨的寒风中辛勤工作的背影模模糊糊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他的言行深深的教育着我,影响着我——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无私奉献事迹篇2
李春燕,27岁,是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乡村医生。三年前李春燕卫校毕业后嫁给了大塘村一个苗族青年成为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自我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
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仅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极其贫穷。人们向来缺医少药,过去,村里没有医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请鬼师驱鬼辟邪,或是用‘土办法’自我治疗,死了,谁也不明白是啥原因。此刻,大家已经逐渐习惯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儿打针吃药,有了初步的医疗保障。李春燕,严格地讲不能称作医生,只能叫做‘卫生员’,因为她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它待遇。由于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我国的大部分乡村卫生员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李春燕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乡亲们来看病,没有钱付药费,只能记账赊欠。2004年初,一向赔本经营卫生室的李春燕决定关掉卫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广东打工。当他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正好赶到。村民们掏出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递给李春燕:“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样办这是我们还你的账,不够的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卖了,给补上。”李春燕于是没有离开。这是李春燕留在这艰苦的地方做乡村医生以来唯一想放弃的一次。
正如解说词所说:
——她是一位医生,虽然她从来没有机会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医生的前面还要加上赤脚这两个字;她是一名医生,可是不像很多医生那样,不愁自我的衣食,她一个月也许能收入600多块钱,可是买药以及买相关的一些东西却要花出900多块钱,亏空300多,欠债也就越来越多;她是一名医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可是跟其他的医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对她更加需要,这该是一名怎样的医生
无私奉献事迹篇3
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科技中挑战性的领域,是一项难度高、规模大的综合性工程。神舟六号研制过程中,七大系统的成功运行,核心技术的自我创新,无不汇集着科技人员的心血,凝聚着广大航天人的智慧。奉献青春年华,奉献聪明才智,奉献热血汗水,正是广大航天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托起了“神舟”系列的腾飞。
航天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源于对伟大事业的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一大批优秀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解放军指战员胸怀报效祖国之志,肩负载人航天重任,直接为之贡献力量的人员就有10万之众,而每个人的背后还有他们的亲人在默默地付出。飞天征途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和风险,投身这一事业需要数年如一日的付出,但航天工作者毫无怨言,义无反顾。“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这样的信念让广大航天人将自己的付出与奉献留在戈壁荒漠上,将祖国的骄傲和荣光写在浩瀚太空中。
航天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来自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老一辈航天工作者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栉风沐雨,艰苦创业,创造了我国航天事业奇迹。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13年,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逐步完善的阶段,人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但在载人航天队伍中,无私奉献始终是豪迈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奋发向前的精神动力。
航天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了自我价值。新一代航天人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付出甚多。他们舍弃多彩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朴素单调,舍弃高薪高位而选择成为小小螺丝钉,许多人放弃出国发展的机会,放弃成名成家的机会,默默地耕耘在不为人所知的岗位。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让航天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看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在我们手中变成现实,这样的喜悦与自豪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这就是广大航天人的共同心愿。
伟大的事业孕育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动伟大的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远大,事业艰辛,
更加需要我们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我们要像中国航天人那样,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埋头苦干,艰苦创业。让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不断丰富我们时代精神的内涵,成为越来越多人奋发进取的实际行动。
无私奉献事迹篇4
如水月光倾泻进半遮竹窗,摸索着黑暗,我竟回到了1958。
正对的竹床上铺着洁白的床单,床上躺着身高180,整夜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34岁男人——邓稼先。
奉命成为“核武器”事业理论部部长,是邓老一生的转折点。天边泛起鱼肚白,伴着清晨的芳草甘露,我跟随邓稼先来到了秘密工作的地方:何其简陋!狭小的仓库竟因只摆放一张缺桌角的旧木桌显得空旷,手摇计算机用弃的废纸成扎成堆地堆砌在砖墙一角,讨论甚是火热。“死的是地方,活的是脑筋”,霎时,泛黄的稿纸便爬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
纸笔摩擦,中国一次核武器大气层实验明确进行。戈壁风云变幻,黄沙漫天,难以想象研究核武器的民族英雄竟食不饱,衣物愁。多少个渺无人烟的日夜邓稼先带领三四个初毕业的大学生,绞尽脑汁、争分夺秒。藏在角落的我,无数次看到他们忧心忡忡,我看见工作室里无数次的深夜烛光,我看见无数次受挫后,队友们拥抱打气。无数次的不懈探究、无数次的推倒重来、无数次坚持奉献的日日夜夜,注定了在世界东方升起巨大的蘑菇云。
长期跟随邓稼先生活在戈壁,我厌倦的目光竟喜欢上了突兀绽放的淡紫色马兰花,这也是邓稼先最喜爱的花种,根系强大,在不毛之地绽放生命之花。
远离家人28年,因核辐射患癌晚期,邓老住院363天,进行了三次手术。坐在重症监护室沙发上的我,随着邓老夫人许鹿希女士无声地落泪,在生命濒危的最后一刻邓老依旧心系国防,这个中国人民的“好儿子”,国家的好榜样还为自己未能继续投身国家的发展深感愧疚,为生病感到懊恼,我泪如雨下。病房微弱光线凝固着奄奄一息的身体,死亡终究敌不过灵魂的坚强。
泪水中,我梦惊醒,凝望着邓老喜爱的如水月光,我久久不能平息。致敬祖国英雄邓稼先!他是全国人民的模范,他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的代表。致敬鞠躬尽瘁的祖国英雄,邓稼先们!是他们扛起了国家命运。
凝望邓老的梦啊,多么清晰,我又嗅到了淡紫色马兰花的清香,这邓老钟爱的马兰花,这根系强大,无需营养,扎根不毛之地,带来希望,绽放生命之花的马兰花,这见证英雄生命的马兰花!
无私奉献事迹篇5
周丽梅同志出生于广东佛山,199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海南省三亚警备区服兵役期间接受部队的严格训练,练就了军人的气质与信念,对党和祖国充满无限热爱,退伍后投身于基层,在基层工作中发光发亮。
周丽梅同志在工作期间不忘入党初心,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为群众办实事,为村民谋幸福;在村委会工作中,一直勤勤恳恳,主动担当工作职责,不推卸责任,为村委会工作者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在为村民工作中,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遇到村民的“家庭事”,把他们当作“自家人”,耐心地与他们进行谈话,始终怀揣着解决“小家”是为了“大家”的信念,在基层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自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周丽梅同志一直以党内规章以及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加入河宕村党支部十多年,她从一名工作人员,到妇女主任,再到现在成为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一直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谋幸福,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决不推卸。
新时期的村委工作不局限在经济发展上,还表现在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上。十多年来,周丽梅同志坚持组织村民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孕前优生检查等多项妇女健康检查几十次;此外,还经常下村落户关心村民生活,多年来累计落户数百次。周丽梅同志与其他村委干部一起在社区卫生、公共服务、教育、民政、村容村貌建设等方面建设好社区,为建成一个宜居宜业的社区而努力奋斗。周丽梅同志始终保持鲜明的人民立场,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用知识和本领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
无私奉献事迹篇6
道路宽阔平坦,道旁绿树成荫,路灯交相辉映……很难想象,昔日偏远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变成了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
“小时候,进出村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山路,每到雨天更是泥泞不堪……”谈起过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凤山镇峨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___感慨万千。
2015年,退役后的___回到峨嵋村,看到山野密密麻麻种满了龙眼树,一串串金黄的龙眼挂满枝头。
那时,村民谈起果树却直摇头。原来,峨嵋村的龙眼皮薄、肉厚、清甜,但就是卖不上价钱。去掉成本,几乎赚不着钱。
“得打造一个叫得响的品牌。”___望着眼前硕果累累的景象,有了主意。
说干就干,___开始跑市场、搞调研、做策划。由于准备充分,他们的产品很快得到市场认可。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甜才是真的甜。”随着市场规模扩大,___利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辐射带动全县56个村开展深加工,扶持123户贫困户就业。
2020年,___任峨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上任不久,就面临一场考验。为解决农村供电“最后一公里”问题,广西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可是改造线缆经过一户村民家时,这户村民就是不同意。___认为还得将心比心,她一次次来到这户村民家做工作。在___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村里电力增容顺利完成。
“扎根土地,同乡亲心贴心,干工作就会更有力量。”___找到了些门道。乘着政策的东风,她又想方设法为村里修桥铺路、开渠引水,村里还修起了文化休闲广场。很快,峨嵋村发生了明显改变。
“以前道路坑坑洼洼,村里穷得叮当响。如今,村里的路、水、电等设施和人居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说起家门口的变化都十分骄傲。
___深知,只有产业兴旺了,群众的钱袋子才能鼓起来,群众的生活质量才能持续好起来。___发挥自身创业优势,分析规划产业发展。一方面,面对峨嵋村山高水少、不便于灌溉施肥的现状,通过设计水肥一体化,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针对村里无专人管理村级集体经济、果树无专业人才进行维护的问题,提出“村委合作社+第三方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加强了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
在___的组织和推动下,村民在2021年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拿到了数百元到1000多元不等的首次分红;峨嵋村还利用当地绿色资源优势,发展养殖业。___说:“自己从一名普通退役军人成长为村民可以信赖的对象,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是向前的信心和信念也更加坚定。”
夜幕降临,一盏盏路灯点亮了峨嵋村的道路。乡亲们在灯光下唠着家常,在门坪上跳起了广场舞……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峨嵋村徐徐展开。
无私奉献事迹篇7
?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是我寒假期间读的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写了达尔文、牛顿、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完之后,觉得他们真是很伟大,很厉害。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真不愧是“发明大王”,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虽然爱迪生只读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很热爱科学,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每一次实验,爱迪生都是没日没夜的工作,虽然很多次都失败了,但是他都不曾打退堂鼓。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才获得了成功。爱迪生在科学技术中最重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留声机和白炽电灯。爱迪生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爱迪生为了搞实验,往往连续几天不出实验室,不睡觉。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有一天,他的朋友开他玩笑说:“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得发明,原来他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书,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动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成倍的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如果不勤奋,爱迪生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功呢?,我不禁想起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通过爱迪生的故事,我知道了伟大的科学家们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发明了造福人类的东西。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有非常好的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为国家做出贡献。
无私奉献事迹7篇相关文章:
★ 师德主要事迹6篇
★ 单位优秀事迹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