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合适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信任感,教案的评估标准应清晰明确,以便学生能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下面是白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画画梨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画画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活动准备:
扫墓图片(献花、植树、送食)、清明节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
师: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二、介绍清明节
师: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你爷爷的爷爷你们见过吗,他们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们去世以后,人们非常想念他们,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看他们,所以呀,清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三、清明节扫墓
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
1、播放图片
2、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念他们)
四、清明节的习俗
通过播放课件,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五、小结,结束
清明节的习俗可真多,有献花、送食、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那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呀,你们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扫墓、踏青、春游,并拍下一些照片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设计这节活动时,我一直在考虑用不用告诉幼儿一些如今不文明的一些祭奠方式。但经过和大家的讨论研究,一致认为小班幼儿很多的都没经历过扫墓,并不知道那些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应当还给幼儿一个纯净的心灵,不该知道的就不要让他们知道。在整个活动中,我以谈话法为主要活动方法,通过幼儿的讨论、已有的社会经验及观看视频,从而使幼儿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表达对亲人思念的方法。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幼儿兴趣很高,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但是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播放清明节习俗课间的时候没有对一些习俗进行简单的讲述,只是一遍而过,效果不太明显,幼儿记忆不深刻。再来,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自制简单的花朵,风筝等,既环保,又可以加深记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画画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对水墨画感兴趣。
2、尝试用滴墨印画的方法创作水墨画。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水盆、墨汁、砚台、毛笔、宣纸、课件、盘子、毛巾
活动过程:
(一)、认识笔墨纸砚,感受中国水墨文化,
1、出示笔墨纸砚提问幼儿,“是什么”、“做什么用的”“怎么用”。由熟悉的纸到墨,让幼儿认识墨、墨水。
2、看图片感受中国水墨画(诗词、青山绿水、花草树木、飞鸟鱼虫)
3、提问幼儿是否喜欢,有什么感受。(美丽、开心、骄傲)
(二)、寻找水墨画中藏着什么
1、欣赏三幅画,提问看其中藏着什么,是怎样画的?(同一幅画,放置角度不同)让幼儿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的效果。
2、欣赏水墨视频“相信品牌的力量”,得出:墨去了水里,每次流动都有不同的画面。提问“那怎样留下画面?”
总结:把墨滴在水里,让它流动,把纸放在水面,拿出来就是一幅好看的水墨画。
(三)、学习创造:(音乐)
1、教师示范:滴墨印画
讲明要求:①滴墨
②轻摇,使之流动(不能摇匀)
③将纸放入水面
④提出来
2、幼儿操作(桌子上每人两个盘子,一个放水准备让幼儿滴墨,另一个空盘子放纸张,并且印好后放到空盘子里,操作一次)
3、作品展示
活动反思:
请两组幼儿通过两次教学,得出的成果:孩子们能够通过熟悉的`纸张与笔,联系认识了解文房四宝中的墨,认识墨汁,并在欣赏不同风格的水墨画的基础上,用滴墨来印画的方法了解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通过幼儿自己的领悟,动手操作,亲手印出各种不同的画面,让幼儿感受到了水墨的神奇。
我的第一次教学中没有让孩子们共同欣赏大家的作品,就少了孩子们对自己作品的总结,少了对同样活动中不同结果的奇妙的感叹,以及孩子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感受不同的水墨意境。第二次在接受了同事们的宝贵建议之后,过程也进一步完善,孩子们在展示作品的时候,对于一些意象不到的画面会有发自内心的赞叹,还有孩子对自己作品的神奇想象,加上孩子的语言,在古典音乐的意境下是一种美的感受。
画画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内容进行推理,想象故事中图片所表示的意思,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受伞在不同角度观察所得到不同结果的现象。
3、认识伞的特点与功能。
【活动准备】
1、公主表情图微笑2张、生气3张;四个仆人分别各自1张;伞面图4张;文字“爱画画的公主”。
2、伞一把。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小客人(出示公主微笑图),你们认识她吗?她是位公主,不过这位公主脾气有点古怪,她不爱说话,只爱画画,所以大家都叫她“爱画画的公主”。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这个“爱画画的公主”的故事。
二、课件,讲述故事。
画面1:有一个脾气很古怪的公主,她不爱说话,只爱画画,有一天,她带着四个仆人去爬山,太阳很毒,晒得大家满头大汗,公主拿出纸和笔,画了一幅画,请她们去找画上的东西。
提问:你知道公主要的是什么?
仆人给她找来的是什么?
画面2:(出示仆人1)这个梳着辫子的仆人找对了吗?公主高兴还是生气?
画面3:公主生气了,拿出纸和笔,又画了一幅画。你知道公主要的是什么?仆人给她找来的是什么?
画面4:(出示仆人2)红裙子仆人看了公主的画,跑回皇宫拿了公主平时最喜欢吃的棒棒糖,跑回来,这回公主该笑了吧,小朋友你说呢?
画面5:公主又生气了,拿出纸和笔,又画了第三幅画。小朋友,大家赶紧帮帮仆人,别再让公主生气了,这公主到底要的是什么啊?
画面6:(出示仆人3)一个胖嘟嘟的仆人看了公主的画,跑到山上拔了一棵松树,跑回来,这回公主该不生气了吧。
谁知公主更生气了,拿出纸和笔,又认认真真的画了第四幅画。小朋友,你告诉仆人,公主要的究竟是什么啊?
画面7、8:(出示仆人4)一个瘦仆人仔细看了公主的画,跑回皇宫,拿了一把伞回来,并撑了起来,小朋友,她对了吗?你猜公主这回是什么表情?
出示公主微笑图:公主笑了,仆人们也笑了。
三、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感受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提问:
1。故事的题目是什么?故事中的公主是个什么样的公主?
2。一天,公主带了四个仆人去爬山,天气怎么样?(太阳很毒……)公主其实想要的是什么呀?她一共画了几幅画?
3。那为什么梳着两根辫子的仆人会找来蘑菇,蘑菇什么地方象伞啊?
4。那为什么穿红裙子的仆人会找来棒棒糖,棒棒糖又什么地方象伞?
5。那又为什么胖仆人会找来松树,松树又什么地方像伞呢?
6。到最后公主仔细画了第四幅画,是哪个仆人找到了她要的东西?
引导认识伞的功能
1、公主为什么要伞啊?
2、伞除了可以遮太阳还能干什么?
四、小结延伸。
原来伞不仅可以遮挡太阳,还能遮风挡雨,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请小朋友回家后再想一想:除了生活中可以跟我们做好朋友之外,在我们的学习中伞还可以做什么呢?
画画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的主要内容,感知秋天的主要特征。
2.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丰富词汇“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3.感受散文语言的优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到了,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大家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讲讲你感受到的秋天的变化。(出示一些标志:秋天的天气、秋天的果园、秋天的花园、秋天的田野、秋天的穿着。)
二、看看讲讲、听听学学,分段欣赏散文,感受散文语言的优美。
(一)看小猴的画
今天来了一位老师,是谁?熊猫老师的学生是谁呢,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小动物)
你们猜猜熊猫老师要上什么课?你是怎么知道的?
熊猫老师今天的要求是请大家画一画秋天,如果是你,你会画什么?
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画了什么?(出示小猴的画)请你用好听的话来讲一讲小猴的画。
我们听一听,小猴是怎样介绍自己的画的。(倾听录音:我画的是果山。黄黄的梨,红红的苹果,橙色的橘子,紫色的葡萄,看得叫人直流口水。)
小猴的话好听吗?哪里好听?对呀,把水果的颜色都说进去了,真好听!我们也来说一说好听的话。
(二)看小松鼠的画
小松鼠迫不及待地想展示他的作品了,我们也来看一看吧。小松鼠画的是哪里?谁能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小松鼠的这幅画?
我们也来听一听,小松鼠是怎样介绍自己的作品的。(倾听录音:我画的是树林。梧桐叶变黄了,枫树叶变红了,像蝴蝶一样从天上飘落下来,真好玩呀!)
小松鼠的话好听吗?你觉得哪里好听?为什么?
我们也来说一说这样好听的话。
(三)看小兔子和小花猫的画
小兔子和小花猫说,小朋友们,快来欣赏一下我们的画吧。(打开画面)
请小朋友看着这两幅作品,两个两个说一说,小兔子和小花猫分别画的是哪里的景色?你们也用好听的话、连贯的话来介绍一下。
三、完整欣赏,整体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
(一)初次完整欣赏。
小兔子和小花猫讲的话藏在一首优美的散文里,散文的名字就叫《秋天的.图画》,让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吧!
听到小兔子和小花猫的话了吗?我们再来听一遍吧,仔细听啊,小兔子的话里面哪个词语很好听?什么叫五颜六色?什么叫千姿百态?我们连起来说一说小兔子的话。
小花猫的话还想不想听?他的话哪一句你最喜欢,为什么?
(二)再次完整欣赏。
熊猫老师让小动物画画的事,连起来就是一首优美的散文。散文的语言很美,很美的语言如果加上优美的音乐,朗诵起来就会更加动听,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听完之后,要说一说你最喜欢散文里面的哪一句。(完整有声课件)
(三)尝试朗诵散文。
散文真的很美,现在我们在音乐声中,用最美的声音一起来说说散文。
(评析:在幼儿充分感受理解散文内容,获得美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跟随课件用最美的声音展示,让幼儿又一次的感受散文的美。)
活动延伸
我们知道秋天很美,它不仅是个丰收的季节,还是个色彩斑斓的季节,除了小朋友和小动物们画的,秋天里还有好多美景。今天回家以后,我们也用画笔来画一画美丽的秋天,用今天散文里面学到的好听的话,来说一说你自己的图画,好吗?
附:散文“秋天的图画”
上图画课了,熊猫老师让小动物们画出自己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图画画好了,小动物们都来介绍自己的图画。
小猴子画的是果山。黄黄的梨,红红的苹果,橙色的橘子,紫色的葡萄,看得叫人直流口水。
小松鼠画的是树林。梧桐叶变黄了,枫树叶变红了,像蝴蝶一样从天上飘落下来,真好玩呀!
小兔子画的是花园。美丽的菊花开放了,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真是漂亮极了!
小花猫画的是田野。农作物成熟了,金黄色的稻谷,金灿灿的玉米,等着农民伯伯去收割。
熊猫老师高兴地说:“秋天的图画,多么美丽呀!”
活动反思
?秋天的图画》是一组以“秋天”为主题的新选编课文,图文并茂,语句短小凝练,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而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更为主要的是在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贴画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读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朗读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后,我以“使秋天这么美丽的神奇画家是谁吗?”这么一个问句,使孩子的感情从欣赏秋天的美景转为寻找创造这一美景的人们。并且以“梨树、苹果树、高粱、稻海会对他们说些什么?”为句式,加深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感情。
画画梨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正处于对色彩非常敏感的时期,在有趣的童话中引发幼儿探索色彩的兴趣,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想象与表达。《小老鼠学画画》是一个充满趣味性的童话。它以老鼠画画为主题线索,生动地介绍了五种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相关的各种事物,还告诉我们五种颜色混合之后的效果,让幼儿初步接触到颜色混合的概念。这则童话可以帮助幼儿在有趣的情节中了解更多的颜色,感受画画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体验小老鼠学画画的快乐,感受童话的趣味性。
2.仔细观察画面内容,能够集中注意的倾听童话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理解童话内容,丰富词汇:扑通、哧溜哧溜。
活动准备
1.利用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的颜料,创设“色彩感知”情境。
2.利用五只老鼠的卡片和教师的示范讲述,创设“童话倾听”情境。
3.利用童话课件、小桶、石头和纸,创设“童话学习”情境。
4.利用小老鼠的头饰,红、黄、蓝、绿、紫5种颜料桶和苹果、糖、小鸡、迎春花、汽车、自行车、树木、西瓜、茄子、葡萄的图片,创设“童话再现”情境。
活动重点
感受童话的趣味性,学习词汇“扑通”“哧溜哧溜”。
活动难点
能结合有趣的场景基本说出童话的内容。
活动过程
情境创设一,利用“色彩感知”情境,丰富幼儿对颜色的认知。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都有哪些颜色?我们用这些颜料可以画出什么?
情境创设二,利用“童话倾听”情境,初步感知童话内容。
1.教师示范讲述童话。
师:今天小老鼠也来学画画了,它画出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童话《小老鼠学画画》。
2.利用小老鼠的卡片回忆故事。
师:有几只小老鼠来学画画?它们用到了哪些颜色?都画出了什么?故事最后怎么样了?
小结:原来并不是多种颜色放在一起就变漂亮,我们要教会小老鼠合理搭配颜色。
情境创设三,利用“童话学习”情境,进一步理解童话内容,理解词汇“扑通”“哧溜哧溜”。
1.利用课件,完整欣赏童话。
2.利用石头落入水桶的现象,帮助幼儿感知理解“扑通”一词。
3.利用小手在白纸上涂画的声音,体验理解“哧溜哧溜”。
情境创设四、利用“童话再现”情境,复习童话内容。
1.布置表演场景:将自制的“红、黄、蓝、绿、紫”5种颜料桶分别摆成弧形,间距稍大一些,利于幼儿表演。
2.将“苹果、糖果、小鸡、迎春花、汽车、自行车、树木、西瓜、茄子、葡萄”的图片按照颜色分别贴在不同颜料桶的旁边,提示幼儿讲述童话内容。
师:小老鼠画画可真好玩,那我们大家都来当一当小老鼠,跳到什么颜色的.颜料桶里就说出画出的相应颜色的物品。比如跳到红色的颜料桶里就要说出红红的苹果、红红的糖等。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好听!
活动延伸
猜想五只小老鼠一起画画后发生的事情,尝试续编童话。
附:
小老鼠学画画
猴妈妈把小猴宝宝叫走了。淘气的小老鼠们骨碌碌地爬上了桌子。今天,他们又要捣什么乱啦?第一只小老鼠,扑通一声跳进了红色颜料桶里!红红的苹果、红红的糖。还可以画什么呢?第二只小老鼠,扑通一声跳进了黄色颜料桶里!黄黄的小鸡,黄黄的迎春花。还可以画什么呢?第三只小老鼠,扑通一声跳进了蓝色颜料桶里!蓝蓝的汽车,蓝蓝的自行车。还可以画什么呢?第四只小老鼠,扑通一声跳进了绿色颜料桶里!绿绿的树木,绿绿的西瓜。还可以画什么呢?最小得一只小老鼠,扑通一声跳进了紫色颜料桶里!紫色的茄子,紫色的葡萄。还可以画什么呢?
来来来,大家一起来!大家一起来画漂亮的画。红色的小老鼠哧溜哧溜,黄色的小老鼠哧溜哧溜,蓝色的小老鼠哧溜哧溜,绿色的小老鼠哧溜哧溜,紫色的小老鼠哧溜哧溜,五只小老鼠在纸上开心地画啊画……哎呀,怎么回事?都变成了黑色。
活动反思
幼儿的词汇经常是在观察中获得的,尤其是小班的幼儿,直观的刺激,鲜艳的颜色更容易吸引幼儿,帮助幼儿理解词汇。在“色彩感知”情境中,幼儿通过观察水粉颜料,了解了“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的名称。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在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下,孩子们还说出了“红红的太阳”“黄黄的香蕉”“绿绿的树叶”“蓝蓝的大海”“紫紫的葡萄”等短语。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感觉到幼儿对于“红红的”“黄黄的”……这些重叠词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后面学习童话降低了难度。
在学习童话时,考虑到“扑通”一词比较难理解,仅凭老师来模仿“扑通”的声音或者语言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取来盛水的小桶,将稍大的石头落入其中,这时我们就会听到“扑通”的声音。这种视觉上的直接感知,这种“观赏”情境的创设使幼儿很形象的理解了“扑通”的含义。反应特别快的家旭还想到了我们游泳时跳入水中也是“扑通”一声。另外,小班的幼儿对于“哧溜哧溜”一词也比较陌生。于是,我发给幼儿每人一张白纸,请幼儿用小手当笔,在纸上来回涂画,这时就会发出“哧溜哧溜”的声音。这种动作的体验和声音的感知使幼儿对于新词记忆的非常快,在观赏中,在模仿中,在游戏中丰富了词汇,积累了经验。在猜想五只小老鼠一起画画后发生的事情时,孩子们主动发言,能力强的幼儿表达的比较流畅:
宛丛:“小老鼠发现画成了黑色,自己也变成了黑色时,赶忙去洗手、洗脸,快让自己变得干净些!”
奥哲:“小老鼠后来就叫大家一起去洗一洗,太脏了,真难看。”
家旭:“小老鼠想了想,觉得以后再也不能用这么多颜色混在一起画画了,它们混在一起不好看!”
依琳:“小老鼠赶紧去洗澡,然后学着用好看的鲜艳的颜色来画漂亮的画了。”
画画梨教案篇6
目标:
1、学习利用各种方法表现螃蟹的主要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准备:
各种不同的螃蟹图片、背景音乐磁带绘画材料(油画棒、各色彩纸、颜料、橡皮泥等等)重点:寻找螃蟹的主要特征难点:探索螃蟹的表现方法
过程:
一、引起兴趣教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照片。(螃蟹)也可与听着相关的音乐,让幼儿猜音乐出现了什么动物。
二、幼儿观察、寻找特征螃蟹有一个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走起路来横着爬。
请你来学学螃蟹走路的样子。(幼儿一起模仿,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三、幼儿操作出示图片:照相馆里的叔叔给我的孩子拍了许多好看的照片,请你们看。”(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各种不同的螃蟹的特征,个别幼儿进行讲述)你们会给我的孩子拍照片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拍的照片最好看。
幼儿自选分组操作,教师进行指导,要求幼儿尽量表现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同时注意画面的整洁。
四、结束活动今天我们幼儿园的食堂买来了一些螃蟹,现在我们先放下笔去看一下幼儿园里的螃蟹再回来画好吗?
附儿歌:
我是一只,大螃蟹呀,两个大钳,八条腿呀,眼一眯呀,脚一伸呀,爬呀爬呀,爬回家啊!
活动反思:
螃蟹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吃过螃蟹,捉过螃蟹。小朋友对螃蟹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节美术活动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使幼儿能很快的掌握螃蟹的主要特征。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引用猜谜的形式让幼儿猜猜,激起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让幼儿看一看范画,说一说常见的螃蟹,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对螃蟹的认识,为欣赏下面千奇百怪的螃蟹打好基础。这样让幼儿进一步地了解螃蟹的特征,也为下面的画螃蟹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不常见的海底螃蟹,孩子们缺乏观察,需要老师及时引导,给他们观察的目的,指导他们观察的正确方法,从而准确的迁移到观察其他事物中去。
在欣赏这一环节中,我如果能及时肯定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有关螃蟹的知识经验,那效果就更好了。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没有让孩子用动作回答大螃蟹走路的姿势,也没有出示大螃蟹实物,让幼儿观察横着爬是什么样的?和幼儿一起学一学大螃蟹走路,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就非常高。这个环节没有是比较有缺憾的。
从幼儿的作品来看,大部分幼儿能很好的`掌握大螃蟹的形(奇、新、怪),有些幼儿绘画的大螃蟹还有了情节。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幼儿的作品上动态的螃蟹很多(孩子站的方位不同,所以画的螃蟹动态也不同),
本活动在细节处理上还是不够,比如身体的和脚的连接。在教师示范画时,没有明确提出大钳子要画大一点,以致于有些幼儿绘画时会将大钳子画得很小,导致比例有些失调。在涂色方面我没有加强指导,因为幼儿已有经验,幼儿颜色涂得比较均匀。从幼儿的作品来看,孩子们都发挥了自己的创作能力,整幅画面效果不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画画梨教案篇7
【设计理念】
?小猪画画》是语文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浅显易懂、内容风趣的童话故事,充满童真童趣,充满儿童奇思妙想,语言朴实自然,人物个性突出——小猪的憨厚、小松鼠的胆小、小山羊的霸道和小白鹅的温柔。本课教学,突出低年级以字词教学为主、着重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特点,既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又要重视识字教学,突出字理,将语文基础知识落实到位。
【教学过程】
一、谈画说字
——连一连,我明白汉字最初由图画变过来的。
从课题的“画画”说开,引入字理话题,学习从图形理解字义的识字方法。
1.板书“画”字,谈图画与汉字的关系。
师:认得“画”字吗?图画的“画”,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景物用笔描绘下来的图案。最初我们的汉字也就是简单的图画,一个汉字一幅图。请看下面的几幅图和几个字,你能把图与字一一连起来吗?
2.连一连,我知道字是由图画变化过来的。
3.说字形、解字义。
▲立,站立的人的形象,下面一横表示地面,上面是站立着的人,“立”的本义是站立、立正。
▲欠,跪着的人张口哈气,“欠”是部首,都有张口哈气的意思,如,吹,用嘴吹起。炊,往火灶吹气,把火吹旺,好做饭。
▲力,一种农具。做农活要用力,力用工具象征用力,有力。如,男,古时候男耕女织,在田里耕耘是男人标示,农活太累,女子千不了。
▲角,羊角、牛角的象形。
4.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立刻、加上去、有一次。
本课的生字有的就是以上图字对应的字,如“立”;有的作为构字部件出现,如“次”、“加”。索源求义,它们的基本字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实物图,从而求知字的本义,对字的形义深入理解。
立刻,表示人还在站着就行动,速度快,时间短。
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说画什么,小猪就画什么,根本不思考,马上照办。文中与“立刻”同义的词有:马上、连忙。
加,用力劳动,嘴里才能添加食物,加表示增加。课文里“加上”指小山羊命令小猪把角画加上去,表现小山羊的霸道。
次,7+欠,口渴的人想喝水,却给他一块冰,冷得他直哈气。说明,冰虽然能解渴,但比喝水差一点儿。“次”的本义是指比正品差一等,后来引申为一件事、一回事,表示数字。如,有一次。课文讲小猪画画这件事。
5.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猪画画》这篇课文主要讲小猪在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的建议下,把猫画成了大怪物,表现了小动物的童真童趣和奇思妙想。
二、议画论事
——议一议,我知道这几个小动物的性格特征。
小猪画画是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小猪把猫画成为“怪物”的事例,表现了儿童的天真风趣、想象丰富的特点。这一教学环节的重点就是通过对描写语言、动作词句的品读,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品读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在读中生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
质疑一:小猪画画时,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他们讲的话能互换说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
小松鼠说:“你看,我的尾巴又大又好看,应该把猫尾巴画大些。”
小山羊说:“你看,我头上的角多神气,快把角加上去吧!”
小白鹅说:“你看,我的翅膀多漂亮,给猫加上一对翅膀该多美呀!”
师:不能交换。①从讲话的内容上看,因为讲话内容要符合讲话人的身体特征,什么样的人才会讲什么样的话。第一句,因为小松鼠的尾巴很大很蓬松,所以,小松鼠夸耀自己的尾巴,要小猪画大尾巴。第二句,因为小山羊头上长角,所以,它要小猪画角。第三句是小白鹅说,因为,小松鼠和小山羊没有翅膀,只有白鹅有翅膀。
②从遣词造句和语气、语调上看,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洛特征,温文尔雅的人和盛气凌人的人讲话的用语、语气迥然不同。同样是夸耀自身的长相,指挥小猪按自己意图画画,三只小动物说出完全不同的语气、语调。
小松鼠说:“应该把猫尾巴画大些。”这里用了“应该”和陈述语气的句号,分明在与小猪商量,表明小松鼠胆小,不敢命令小猪。
小山羊说:“快把角加上去吧!”这里用“快把”和感叹号,分明是命令小猪,体现小山羊的霸道、强势。
小白鹅说:“给猫加上一对翅膀该多美呀!”这里的感叹号和小山羊的感叹号是不一样的`。小白鹅用感叹号表达自己非常满意自己的翅膀,觉得是天底下最美的东西,但她不能命令小猪,只能委婉地恳求小猪把翅膀加上去,体现了小白鹅美丽善良的特点。
③通过范读、个别读、比赛读、设置情景读等方式,学生体会到这三种小动物说话的语气的不同,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口气。
质疑二:小猪听了三个朋友的意见有什么表现?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猪的特点?
【课件出示】
小猪听了,马上把猫尾巴画得又粗又大。
小猪听了,连忙在猫的头上画了一对角。
小猪听了,立刻在猫的身体两旁添上了翅膀。
师:三个近义词:“马上”“连忙”“立刻”体现小猪做事没有开动脑筋、盲目听从别人的特点,司时这样遣词造句不会重复呆板,句式富于变化。
三、演画明理
——演一演,我明白了想象力创造了美,创造了世界
本课也是一篇寓言故事,将生活的哲理蕴含于小猪画画之中,理解体会其中的寓意就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采取演一演的办法,把孩子带人情景中,‘更能切身体会和感悟。
1.如果你是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你怎样打动小猪,让它画上你们自己最满意的地方?
(小组合作,分角色带动作朗读人物语言和小猪画画的句子。)
2.请4位学生带头饰上台表演,同时老师在黑板上给可爱的小猫夸张地画上松鼠的尾巴、加上羊的角、添上白鹅的翅膀。
3.面对怪模怪样的小猫(黑板画出来的)。你想对小猪说什么呢?
(小猪对别人的建议不应该“马上、连忙、立刻”照办,而是“三思而行”。)
4.面对怪横怪样的小猫。联想到龙的构成,你想对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说什么?
师: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是,世界上真的有龙吗?龙是牛头、蛇身、凤爪、鱼鳞等众多动物的拼凑。我们古人怀着美好的愿望创造出能够腾云驾雾、降妖伏魔的龙的形象,作为图腾顶礼膜拜,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象征。我们作为龙的传人感到无比骄傲、无比自豪。正是这种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创造出龙的形象,所以,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的想法也是非常美好的。
5.假如你在小猪旁边,发挥想象力,你认为还可以让小猪加画什么?
【教学总评】
本课教学围绕小猪画画这一典型事例,展开字、词、句、篇的阅读教学,如同串珍珠一般,把教学的诸多环节串联起来,构成重点突出、亮点纷呈的精彩课堂教学
画画梨教案篇8
【设计意图】
在一次孩子的绘画活动中,我们班一个平时性格比较内向的女孩子突然跑到我身边,很小声地对我说:“老师,我不小心把树叶画成了蓝色。”原来,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先是把树叶画成绿色,后来,觉得秋天的树叶应该是黄色的,又用黄色的油画棒在绿颜色上面画了一遍,结果树叶就变成了蓝色。小朋友们对颜色的变化都觉得很奇怪,为了揭开孩子门心中的疑惑,所以我选择了艺术活动——《带颜色的名字》。目的在于,让孩子通过此活动,认识一些间色,了解其调配的方法,为艺术绘画活动打基础。
【教学目标】
1、在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间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并知道这三种颜色都是由原色调配出来的`。
2、培养幼儿对学习色彩的兴趣,为学习调配颜色打基础。
【教学准备】
1、课件;
2、明杯、红、黄、蓝颜料;抹布;记录卡。
【教学过程】
一、进行调色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我们桌上有什么?你们想玩吗?
2、老师请你们都来做魔术师,用桌上的三种颜色来变魔术,看看能变出什么颜色,把它记录下来。
二、根据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参与讨论。
1、小兔子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2、你猜,他们叫什么名字?
3、小水塘是什么颜色的?
4、猜猜他们跳进水塘变成什么样了?
5、{橙、绿、紫}兔子:你猜它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它会说什么呢?
三、教师小结,兔妈妈的一家真可爱,小兔子都有一个带颜色的名字。
兔妈妈听了哈哈大笑,重新给他们起了三个好听的名字,如果你是兔妈妈你会给小兔子起什么名字呢?
四、联系实际,进行讨论活动。
小兔子们想请小朋友帮个忙,想想你见过哪些东西跟他们衣服的颜色是一样的?
画画梨教案8篇相关文章:
★ 彩色的鱼教案8篇
★ 儿童画教案8篇
★ 过马路教案8篇
★ 认识自我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