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绿》教案推荐5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个周密的教案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清晰的指导,通过教案,教师能够有序地进行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下面是白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语文《绿》教案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语文《绿》教案推荐5篇

小学语文《绿》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一定顺序复述课文。

3、联系课文情境,进入角色,展开想像,写一段话。

4、默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懂得体贴关爱别人。

教学重点:

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

教学难点:

理解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及进入角色,展开想像,写一段话。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按时间顺序分段

教学重点:

1、学会9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分段。

教学难点:

分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正音: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表里的生字的读音。

2、交流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拓展生字组词

沸()()()()

悔()()()()()

纯()()()()

4、掌握字形:请你仔细观察“恶”、“享”谊三个字,提出书写时注意事项,并在每个字下面写一遍。

5、学习多音字

xìng()兴{xīng()二、检查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自读预习中不熟的自然段。

2、四人小组采用接力的形式朗读一遍课文,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分段。

1、独立总结:教师提示: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总结,每一方面用一句话。

2、集体交流。

3、理请课文的顺序:默读课文,划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4、交流明确:出发前一天出发那天第二天后来

5、按时间的不同给课文分段

(1、2)(3)(4、5)(6)(7、8)

说一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6、同学总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找到哪一种分段依据?

五、作业。

读课文,预习思考题。

板书:15六个馒头

宣布出发前一天出发那天第二天后来

小学语文《绿》教案篇2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①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讨论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 显然 因而 放肆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习3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②讨论回答

3、讲读第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5-6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习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①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②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

③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④这一天“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⑤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学生书面造句

三、作业

1、抄写生词

2、预习《威尼斯的小艇》

板书设计:

6 跳水

逗 拿 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 ←------ ←------

放肆 追 救 ↖ 跳水

水手

教学札记:

本文所列人物众多,关系也比较复杂,应引导学生理解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知道高潮的出现是由于众多关系综合影响的结果,并非单是猴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小学语文《绿》教案篇3

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认识6个字。理解8组反义词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本课出现的句子。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14个生字,理解反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理解句子。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或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这一课是八组反义词和带有这些反义词的名言警句构成的。

二、导入 新课

1.读词句学生自学。

2.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辅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 读全文,初步了解词句的意思。

(2) 认读前5组的词语,理解句子。

结合“轻重缓急”理解第一句;

结合“逆水行舟”理解第二句;

结合讲解“弹簧”一词,理解第四句;

结合“通向、必定”,理解第五句。

4.记忆部分字形。

缓:“暖”字去掉日字旁,换上绞丝旁。

退:“腿”字去掉月字旁。

始:女字旁加“台”字。或“抬”字去掉提手旁换上女字旁。

强:弓字旁,右上是“口”字,右下是“虫”字。

弱:左右相同,“弓”字的下面加上点、提。

困:方框里加“木”字,把捺改成点。

懒:左边是竖心旁,中间是“束”字,右边是“负”字。

惰:左边是竖心旁,右上是“左”字,右下是月字底。

三、指导书写

“缓、强、始”,这三个字左窄右宽。

困:方框里边是“木”字,“木”字最后一笔捺改成点。注意写这个字时,是先写里头,后封口。

退:写时注意先里后外。

弱:左右字形一样,大小也一样,注意要写得匀称、美观。

懒:左中右部分要写紧凑,尤其中间的“束”字要写稍窄一些,把捺写成点。

惰:左边窄些,右边稍宽,“左”字稍大,月宇底第一笔是竖。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四、复习巩固

1.轮读反义词。

2.分组读句子。

3.听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缓 退 始 强 弱 困 懒 惰

2.读字卡并说出它的反义词。

缓一急 退一进 始一终 弱一强 勤劳一懒惰

3.指名读第一~五组的句子。

二、识字教学 (继续学习生字)

1.指名读第六~八组的词语和句子。

(1) 读第六组,理解“光荣、可耻”,读懂句子;

(2) 读第七组,理解“成功之母”,读懂句子;

(3) 读第八组,理解“虚心、使人”等词语,读懂句子。

2.分析记忆字形。

费:“佛”字去掉单人旁,下面加“贝”宇。

荣:草字头,中间是秃宝盖,下边是“木”字。

功:工字旁加“力”字。

失:“夫”字加一撇。

败:“贝”字加反文。

虚:“虎”字去掉“几”字,换上“业”字。

三、指导书写

费:上边要写扁一些,这个字是上大下小。注意不要写得过长。

荣:草字头要写小一些,秃宝盖托住草字头,“木”字的横不要写太长。

功:工字旁要写小一些,这个字是左小右大。

虚:第4笔撇要写长一些,要把“业”字收进去,“业”字的横要稍长些。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进行具体辅导。

四、复习巩固

1.学生小声自由读书。

2.指名认读字卡。

(1) 要求学会的生字新词。

(2) 要求认识的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3.认读反义词

如:出示“始”,甲生读“始”,乙生读“终”。

4.分组读书上的句子,说一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5.读书,数一数书出现几组反义词,边数边读。

6.熟读词语、句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拼音写汉字。(幻灯片出示)

2.指名认读词语。

轻重缓急 逆水行舟 不进则?

有始有终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3.指名读书上的句子,喜欢的可以背下来。

二、读一读课后练习3

借助拼音读句子,开阔学生视野。

练习试读、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反义词也按这种形式说一说。

三、读句子,给带点的字写出反义词

1.每一个人都要注意节约。( )

2.大卫是一个勤劳勇敢的孩子。( )

3.小梅从小身体就很弱。( )

4.王方进步了,大家都为他高兴。( )

5.这条小河的水流得很急。( )

6.我们的火箭成功地发射了。( )

四、作业 练习

1.读本课的句子。

2.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每个字写两遍。

复 习 五

知识目标

1.写好容易多笔少画的字,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的方法,教育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熟练读出用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

4.观察单幅图,写出完整的句子,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图画的能力。

5.读句子,懂得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以名言警句为人生信条,时刻提示自己遵循这些名言警句去做。

6.练习写好内外两部分的字。(结构同是内外两部分,但笔顺截然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写好容易多笔少画的字。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

3.观察单幅图画,写完整句子。

教学准备

投影片,师生各备一本字典,看图写句子的放大图或投影片。

第一课时

(完成第一至三题)

一、用投影片放1、2、3组的字

1.不要多一点。

强调“昂”字的下边是“迎”字的里边。

引导学生时沦“纸、绕、染、谎、丛”这几个字,应恢注意不要在哪儿多—点。

2.不要少一点。

逐字认读后,先让学生说山什么地方容易丢掉一点,然后用红笔标出,引起学生的注意。

3.不要少一横。

逐字读出字音,先说说哪一横容易少写,再用红笔标出,提醒学生不要少写一横。

在生字本上练习写字,每个字写两遍。

教师行间巡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学习用部首查字法

告诉学生,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

1.先确定要查的部首,在“部首日录”里找到这个字的部首和页码。

2.根据页码在“检字表”里找到这个部首和要查的字。

3.再按右边的页码在正文巾捎,就叮以膏到这个字广。

带领学生完成1、2小题,第3小届安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老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予以纠正。

二、完成第三题

读—读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

如果—时读不出来,还需要出示音节,帮助学生认读。

照样子连线。

四、作业 练习

1.完成第一题,把没写完的字继续写完。

2.练习。

第二课时

(完成第四一六题)

一、完成第四题

看第1幅图。

提问:

图上画的有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可以先给图上的小孩取名字。)

(王冬在操场上踢足球。)

(高亮在操场上和同学们蹋足球。)

看第2幅图。

提问:

图上画的有谁和谁? 他们在做什么?

(图上画的是小宁和爸爸,爸爸领着他去看画展。)

(爸爸带领小宁去美术馆参观画展。)

当然,也还可以加上是什么时候。如:

(星期天,爸爸带领小宁去美术馆参观画展。)

在说的基础上,把句子写出来。学生写句子,不会写的字可以或用汉语拼音代替。

教师行间巡视,及时进行指导。

二、完成第五题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读句子。允许学生质疑,不懂的地方,老师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要熟读成诵提示学生遵循名言警句去做人做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避,其中的含义自然就明白了。

不知则问,不懂则学。

意思是:不知道的就要问,向人请教;不明白不懂的就要学习。

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

意思是:不怕犯了错误,就怕不认识错误。不改正错误。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意思是:药虽苦能治好病,批评的意见虽然不好听,却能使人进步。

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经过反复诵读,读懂句子的意思,领悟句子的道理。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齐读。

4.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读书、做人做事的警句,全班交流。

三、写字练习 (可以用—课时指导、练习)

“追、透、建”三个字都是里外两部分的字。要先写里边的部分后写外边的部分,里边的部分写在横、竖虚线交叉的地方稍稍靠左一点,然后再写走之旁和建之旁。

“越、趣、赵”三个字也都是里外两部分的字,写的时候,要先外后里,外边部分的最后一笔要托住里边的部分。

1.仔细观察每个字所占田字格的位置。按照放大字的规范字进行指导。

2.先描后写。描两个字,独立完成4个字。

3.注意执笔、写字姿势。

小学语文《绿》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并有一定的感情。

2、通过朗读、讨论、填空等方法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知道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愿意做个好孩子吗?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算一个好孩子呢? (引出课题《好孩子》)。

2、让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里讲了哪几个好孩子?他们好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

1、出示(带拼音):着急,淋湿,蹦着跳着,急忙,心疼,哗哗哗,嘭嘭嘭,蹬蹬蹬

2、出示象声词连线题。

3、检查课文段落。

三、学习课文(第1段)

1、齐读第一段,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天下大雨、奶奶很着急)

2、出示:京京带着伞,不要紧。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了。(指导读出奶奶奶奶着急的心情。)出示:

小玲——淋湿?京京——不会淋湿?

四、学习课文(第2——4段)

1、奶奶的猜测对不对呢?让我们自由读一读。(第2——4段)

2、读了这几段,你知道了什么?(小玲没有淋湿)奶奶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3、出示:小玲——淋湿?——没淋湿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奶奶的奇怪的语气。

5、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时,我们就要走进故事里面去,他们着急,我们也着急,他们开心,我们也笑眯眯的,这样读课文多有趣呀!

6、口头填空:小玲没带伞,()把她送回了家,奶奶夸()是个好孩子。板书:小梅

五、学习课文(5——7段)

1、那么京京回家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自由读(5——7段)。

2、填空:带了伞的京京,把伞借给了(),自己却(),奶奶夸()是个好孩子。板书:京京

3、句式练习:

出示:小玲没带伞,()把她送回了家,奶奶夸()是个好孩子。

带了伞的京京,把伞借给了(),自己却(),奶奶夸()是个好孩子。

(齐读两句话,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3、奶奶为什么夸京京是个好孩子?

4、分角色朗读。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5、出示第7段,及彩图,理解“一边……、一边…、、”,请两位学生表演,感悟两个动作同时做,练习说话。

六、小结:这篇课文讲的是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赞扬了他们乐于助人的精神。

在生活中,你是个好孩子吗?

我帮妈妈( )

我帮爸爸( )

我帮( )

小学语文《绿》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难点:

1、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仿写歌词。

2、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探究感知目标

(一)说秋

大家昨天收集了描绘秋天的诗文,感受到不同作家笔下的秋天,谁愿意把自己收集的成果与大家共享。从大家的朗诵中我们既感受到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肃杀,也感受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凄凉,更感受到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迈,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

(二)相互交流,了解作者

通过预习,关于作者大家都知道些什么呢?请用简洁的语言将你所收集到的信息与大家分享。譬如作者的生活年代、主要作品、作品风格、本文的写作背景等等。(通过此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三)读秋

感受诗歌,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对,是朗读。快速回忆以前学过的朗读方法,朗读应注意什么呢?学生发言,老师总结出朗读的四大要点,即:

1、划分节奏(停顿,语速)

2、标出重音(理解词意)

3、注意细节(拖音、语调、抑扬顿挫)

4、体会情感(诗人、自己)

5、全班配乐齐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1)你认为每一节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每一节的最后一句。(为后面给画面拟题作准备。)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这三幅画,让我们仿佛看见了那幽幽的山谷、闻到了浓浓的稻香、听到了轻轻的渔歌和牧羊女甜蜜的心事,可见诗人怀着是对秋天的一种极度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来完成的。

二、展示质疑理解目标

秋天,是含蓄典雅的,要真正领略它的魅力,还要用心去“品”。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品秋。所谓品,即品味,就是要仔细体会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品诗中的“人” “物”“景”,去发现诗歌的美。

1、教师:有人说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秋景图的诗?你赞同吗?(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乡村秋景的?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来写?)

(1)体现农家特色:稻香,镰刀,背篓,渔船,牛,牧羊女。(2)表明秋天的天气:露珠,冷雾,白霜。(3)暗示秋天的事物:蟋蟀,溪水。

2、诗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初秋——深秋——晚秋;早——晚;农家——渔家——牧民)

3、听配乐朗诵,为每节诗取一个整齐、别致的名字。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朗读边展开想象,看你的眼前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为这些画面名一个整齐的、别致的名字。引导学生分析三幅画面,感受三幅画面的意境。

第一幅画面:农家丰收图镰刀、背篓、瓜果露珠、稻香

第二幅画面:霜晨归渔图网、芦蓬、小浆、渔船冷雾、霜

第三幅画面:少女思恋图蟋蟀、溪水枯涸草野、笛声

4品味优美的语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这首诗的情感美,想象出了她的画面美,体会到了她的意境美,那么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艺术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师生一起品析语言、点击精彩!同学们可以从感官角度、修辞、字词的锤炼、以及写作顺序等角度进行赏析。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绚丽多彩”

①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

②“飘”字贴切传神。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③“稻香”使人满口生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

④“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

⑤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栖息”一词意味隽永,是拟人。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这里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具体化(视象化)了,创造出舒适、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淡雅朦胧”。(渔夫晨归图、渔家秋景图)

① “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②“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那么,收起的是青鳊鱼还是乌桕叶?打到的是鱼,打到的是叶子,二者都打到了或者二者都没打到,但是体现渔民愉悦、悠闲的心情。都对,因为不管哪种意见,都是读者自己理解的,诗歌的理解就应该是开放性的。

③“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④“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⑤“游戏”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游戏”一词虚实相生,用得很生动,“游戏”的可以是渔民,可以是小船,也可以说是秋天与人和船在游戏,把渔民在秋天那种愉快悠闲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寥阔空远”。(秋天牧羊女图)

①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

②“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

③“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是什么意思?课题不是《秋天》吗?这里为什么写夏天呢?

通感的修辞手法:夏天本来就热,至于香,可以是花香,夏天植物都长得很茂盛,夏天的记忆是美好的,牧羊女回忆的时候连笛子的声音也是热的香的。写夏天是为了突出秋天,夏天辛勤劳动很辛苦,秋天可以丰收了,心情愉快,牧羊女就陶醉在其中了。

④“梦寐”的意思是睡梦,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牧羊女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她是被美丽秋景、丰收喜悦的巨大幸福陶醉了。还有她在想念吹笛子的人,怀念夏天美好的笛声。

三、优化应用达成目标

1、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要求:学生分成三组,每组改写一节。写完后,就近同学相互交流,选出最好的作品,全班同学一起赏析点评。时间5分钟。)

师述:诗歌的语言是跳跃的,它不同于写景散文,它不是完整连贯地描写某一景物或画面。因此我们阅读诗歌,有一个还原的任务。要把跳跃的景物连贯起来思考,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要发挥想象,体味诗歌所勾画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下面,让我们借着想象的东风,鼓起表达的云帆,在诗歌的美丽意境中自由地徜徉吧!

2、学生交流描绘画面(参考内容):(交流学生的人数视时间而定,每组1-2人。)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晞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耳边传来悠远绵长的笛声,只是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四处张望,眼里写满了心思讲述得太美了,同学们也没有吝啬我们的掌声,接下来还有谁愿意试一试?

四、拓展延伸升华目标

教师赠语:老师这里推荐给你们一首写秋的诗歌,它可谓是对古人对秋的感悟的一个总结吧。你能从这首诗中猜到老师通过教学这首诗,对你们所寄予的希望吗?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引导学生用美的心情去看这个美的世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快乐过关检测目标:

1、喜欢画画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画一幅画。

2、喜欢音乐的同学为这首诗歌配置背景音乐并有感情地朗颂。

3、喜欢写作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改写成散文。教学反思:

板书:

第一幅画面:农家丰收图第二幅画面:霜晨归渔图第三幅画面:少女思恋图

秋天

镰刀、背篓、瓜果露珠、稻香网、芦蓬、小浆、渔船冷雾、霜蟋蟀、溪水枯涸草野、笛声

小学语文《绿》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个人教研总结5篇

小学教师语文工作总结5篇

小学语文组工作计划优质5篇

最新小学语文工作总结5篇

2023小学语文培训心得精选5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5篇

2024年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总结5篇

语文小学国培培训心得5篇

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总结优质5篇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个人总结5篇

小学语文《绿》教案推荐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