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通过认真写教案,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规划课程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篇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清晰地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以下是白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律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律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充分感受四二拍的`节奏,并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正确击打四二拍的节奏
2、幼儿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并能用肢体把歌词大意表演出来
3、幼儿能够进行简单的歌词创编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火车快快飞》的音乐文件和火车穿过山洞,大桥的媒体图片
2、手鼓,每位幼儿一个手鼓
3、幼儿已经感受过四二拍的音乐
重难点
1、重点在于教会幼儿正确的击打出四二拍的节奏
2、难点在幼儿自己创编歌词
活动过程
1、播放音乐文件《火车快快飞》,让幼儿初不感受音乐,然后让幼儿说说,音乐里都提到了那些东西
2、出示图片,让幼儿看看自己刚才说的对不对,然后再图片的引导下,教幼儿念歌词
3、在钢琴的不伴奏下教幼儿昌普,一边唱一边怕打节奏
4、唱过两遍谱以后教幼儿唱词,也要一边唱一边拍打节奏
5、教了三四遍歌词以后,让幼儿自己试着一边唱一边拍打节奏.这是可能还有部分幼儿不能正确拍打四二拍的节奏,所以老师可以再引领幼儿一起拍打节奏.
6、发放手鼓,让幼儿自己击打出四二拍的节奏,并请部分幼儿单独拍打,以检查幼儿是否真的已经掌握了四二拍的节奏
7、让幼儿围成圈,一边拍打节奏,一边唱歌,两次后收回手鼓,让幼儿自己想想可以怎样把这首歌表演出来,请部分小朋友出来边唱边表演
8、在幼儿充分掌握了歌词大意的基础上,让幼儿试着进行歌词创编,老师可以先给出示范,然后让幼儿自己编创.
9、让幼儿自己演唱自己编创好的歌曲,
五、结束
让几个小朋友做出大桥,山洞的造型,其他小朋友做车,火车等,然后大家一起钻过山洞,跨过大桥,在游戏中结束本次活动
六、活动延伸
在游戏活动时带小朋友们玩滑梯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唱《火车怀快飞》,以巩固教学内容
七、课后小结与反思
活动反思:
1、在进行节奏的区分时,教师本身没有很好的将节奏拍对,使得幼儿对音乐没有“吃透”,这也对后面的过程进行有一定的影响。
2、本次活动的音乐偏快,可以提前减慢,老师在唱谱时也可以简化,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3、由于之前的节奏区分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听到节奏的变换时幼儿第一次能够按要求变化,节奏再次变换时幼儿情绪仍在游戏中而忘记变换,只有少部分幼儿按要求进行。
幼儿律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小铃、串铃、响板、铃鼓四种打击乐器进行演奏,表现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会看节奏谱演奏,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铃儿响叮当》音乐、节奏谱教学挂图、小铃、串铃、响板、铃鼓。
活动过程
1、播放“铃儿响叮当”乐曲,引导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动作,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引导幼儿尝试演奏。
(1)教师出示节奏谱,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哪些地方看不懂,并练习重点节奏型。引导幼儿看节奏谱,尝试分组用身体动作(拍手、拍肩、转手腕、跺脚)等表现音乐。提醒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演奏小铃、串铃、响板、铃鼓四种乐器,引导幼儿分组拿乐器练习重点节奏。
(2)教师哼唱乐曲,指导幼儿看节奏谱合奏,随时提醒幼儿集中注意力,看节奏谱演奏。
(3)引导幼儿完整听音乐看看教师指挥演奏。
(4)请个别幼儿尝试做小指挥,全体幼儿合奏。
2、引导幼儿有表情地练熟演奏,进一步体验合奏的快乐。
活动延伸:
幼儿在《铃儿响叮当》音乐的伴奏下,打开幼儿学习资源,装扮圣诞树。
幼儿律动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运用肢体动作表现飞机的飞行。
2、 初步了解音乐结构中的重复现象。
3、 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二、活动准备:
1、 歌曲:《造飞机》
2、飞机模型、音乐《造飞机》。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老师请小朋友猜个谜语:天上飞,不是鸟,前边翅膀大,后边翅膀小,喝饱汽油飞得
高。原来是飞机呀。
2、 出示飞机模型,观察飞机的结构:飞机是什么样子的?(飞机有机身、机翼、推进
器、起飞着落装置)
(二)学做飞行动作,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飞机的形态。
1、尝试用身体表现飞机的各个部位:你能用自己的身体造飞机吗?小手可以做飞机的??
么?(身体、脚)推进器可以怎么做?(教师和幼儿一起造出机身、机翼、推进器等)飞
机造好了,我们一起来飞一飞。
2、听音乐飞行:飞到天空,飞向海面,再飞到天空,飞过白云。(随音乐教师和幼儿??
起学开飞机的各种动作。)
(三)学唱歌曲《造飞机》,学做造飞机动作。
1、 教师站起来表演《造飞机》:老师也来造飞机,请你们仔细听一听,看一看。
(1)歌里唱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做相应的动作)
(2)跟老师学一学造飞机(坐在位子上,念歌词,念到“推进器”“造得奇”时进行解
释。)
(3)念完第二遍歌词,理解歌曲中重复的现象:这首歌曲中,每句歌词的开头是重复的,
造飞机,造飞机……,一共说了两次,蹲下来,蹲下来……;蹲下去蹲下去……,飞上
去,飞上去……,都是重复说两次。
(4)再次念歌词。
(5)小朋友表演的真棒,一起轻轻地跟老师唱这首歌。(在座位上唱两遍)
(6) 我们排着队来做飞行表演,请小飞机们找个空位置站好,做动作的时候要整齐,神
气一点。
(四)合作游戏,练习唱歌。
1、 造飞机,造飞机,飞机造得奇。刚才我们是一个人可以造飞机,那两个人能不能造??
架飞机呢?
(1)幼儿自由讨论。
(2)两位老师示范合作表演。
(3)幼儿分配角色。(男生做机翼,女生做推进器)
(4)表演完一遍后,提出新的要求:比比哪架小飞机唱的歌好听。然后再唱一遍。
(5)交换角色表演。
2、我们来造一架大飞机,老师来做飞机的头部,小朋友做机身。
(1)两位老师带领小朋友游戏。(两位老师分别做两架飞机的机翼,其他小朋友做推进
器,一个跟着一个,唱两遍)老师来做飞机翼,男小朋友跟着我,女小朋友跟着·老师,
我们变成两架大飞机,飞机要开得稳,歌要唱的好。
(五)结束活动。
到外面去继续造飞机。
幼儿律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集体舞蹈的快乐。
2、能控制自己的身体肌肉一拍一拍按要求做动作。
3、随乐模仿小铃铛叮当响的动作。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歌曲《小铃铛》。
2、动作建议:附1。
3、小铃铛若干。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小铃铛,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老师把小铃铛藏在身后,摇动小铃铛,使其发出叮当叮当的声音。)边敲小铃边用节奏语言介绍歌曲。
2、老师边摇动小铃铛边慢速清唱歌曲。
提问:"小铃铛唱歌的声音是怎样的?"(叮当叮当。)老师示范舞蹈动作。(坐位,只做上肢动作。)
(1)"小铃铛不光会唱歌,它还会跳舞呢,请大家仔细看、认真听,一会儿告诉老师它都做了哪些动作?"
(2)"现在我变成了一只小钤铛,看看老师是怎么跳舞的。"老师边唱歌曲边示范动作。
3、引导幼儿提炼动作,巩固学习。
(1)"唱'一只小铃铛'时,我做了什么动作?"
(2)"第二句'叮当叮当响'我做了什么动作?"
(3)"第三句'叮当叮当、叮当叮当、叮当响'我又是怎么做的?"如果幼儿记不清楚动作了,老师可以再示范一次。
4、谁愿意到前面和老师一起来表演小铃(请1-2名活动中比较活跃的幼儿。)
5、集体表演:你们想和我一起当小铃铛呢?好,我们一起来!
(1) 第一遍集体表演时,坐在椅子上做上肢动作。
(2) 老师示范站位加上下肢后的动作。如:第5-8小节中,上肢动作同上,下肢左右脚分开站立,身体和脚随节拍左右倾斜摇晃,像不倒翁一样。)
(3) 第二遍集体表演时,全体起立加上下肢动作。(可多做几遍。)
(4)两位幼儿结伴,面对面站立边唱歌曲边做动作。(可多做几遍。)
6.老师总结、评价,活动结束。
活动建议活动延伸:分组表演,一组幼儿拿一个小铃铛和串铃,边唱歌曲边随节拍伴奏;一组幼儿在中间跳舞。
区角活动:可组织涂色活动--"小铃铛"。
环境创设:可在班级的窗台上悬挂一些小铃铛,倾听风吹过小铃铛发出的叮当声。
家园共育: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边唱歌边跳舞,感受亲子舞蹈的快乐。
活动材料
1:动作建议:第1小节:左手斜上举。第2小节:右手斜上举。第3-4小节:双手在头顶合拢。第5-8小节:上肢动作同3、4小节,同时左右摆头,一小节一次,共四次;下肢左;右脚分开站立,身体和脚随节拍左右倾斜播晃,像不倒翁一样。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因为年龄特点,因此音乐能力还没有发展的很完全,所以很多的声音不会懂,需要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慢慢加强。
幼儿律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过幼儿对教师的模仿,引导幼儿认识环境,认识空间。
2、启发幼儿的肢体意识和肢体动作
3、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将个故事好不好,我来告诉你们啊,这个故事啊,发生在一个大森林里,你们先告诉我,你们知道森林里面什么特别多吗?"
儿:"树多……"
模仿训练
师"哪个小朋友想来装扮一下森林里特别多的东西?"谁愿意来试一下"
儿"老虎"
师"老虎什么样子,我们来看看**做的像不像
师:"可以来做一下树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做动作
故事:
森林里住了两个巫婆,一个是跳跳巫婆,一个是奇奇巫婆,跳跳巫婆啊,整天都喜欢跳来跳去的,他高兴的时候跳,不高兴的时候也在跳,那奇奇巫婆呢,整天都喜欢问为什么,有一天呢,奇奇巫婆和跳跳巫婆他们一起在森林里面去玩,他们就发现前面的树上张了好多好多红色的果子,他们就过去你一口我一口的吃了起来(教师做动作)吃着吃着啊,你们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他这个果子的名字就叫爱睡果,他们吃完以后就睡着了,睡了好久好久,睡了好几年,后来啊,有一天,突然他们听到了一阵特别吵的声音,把他们从睡梦中吵醒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声音吗?特别特别乱,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特别特别乱的声音(幼儿根教师一起想象乱的声音)启发幼儿想象自己的身体都能发出什么声音,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么乱吗?因为啊,森林里面要开音乐会了好多的'小朋友还有小动物都来参加音乐会,小朋友们正在做蛋糕呢,我们一起去做蛋糕好不好?
来,我们一起来做蛋糕
音乐律动"做面包"音乐
师生一起先摘果子,比一比谁摘的果子多
挤牛奶,切蛋糕,刷果酱,搅拌牛奶,搅面,跺面,跳一跳
学拍"强弱弱弱
小朋友们看,着黑板上画了好多好多的格子是不是?谁能告诉我第一排,最高的这一排一共有几个格子?
"4个格子"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那我们能不能用拍手来告诉老师这一共有几个格子好不好?预备起"强强强强"那你们听一听啊,哪一种拍手的方法好听"强强强强"还是"强弱弱弱"好听呢?第二个好听大家一起来做一下不同的方向来拍"强弱弱弱"
提问:刚刚老师拍的时候第几下声音最大?"幼儿回答第一下,教师把黑板上格子的第一下做一个标记
第一下代表声音最大,然后越来越清,他叫强弱弱弱,来,我们一起再来拍一次,大的标记的地方要特别使劲幼儿跟老师一起拍这个节奏。
配乐器
每个小朋友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乐器,咱们来为这首特别好听的森林音乐会来伴奏好不好?(跟音乐配乐器来拍这个节奏)师生一起来拍。
音感训练《山谷里的小喇叭手》
森林里面啊,不仅是小朋友门来参加音乐会了,还有谁来参加音乐会了,知道吗?(幼儿回答)我们来听一段音乐,我们来猜一猜还有谁来参加音乐会了好吗?听一听什么声音。
欣赏乐曲感受强弱《山谷里的小喇叭手》
师生一起做动作
这是什么声音啊?是森林里的小喇叭手,他也在音乐会里面,他在吹什么?可是你们发现了没有,这个小喇叭吹的有点不一样,声音有的时候特别的大(我们就这样抬着头去吹)有的时候呢,声音小,那小号手怎么吹?低着头吹,我们一起来一次小号手怎么吹的,声音有大有小好不好(音乐响起,幼儿跟老师一起跟音乐吹)
跳圈游戏:
小圈的时候代表声音很小,我们拍手的声音就很小,到了大圈的时候声音就大,我们拍手的时候就声音大老师跳,幼儿来拍手,每个小朋友来选一个乐器来玩这个游戏。
教学反思:
每一次的公开课都让我受益匪浅,虽然节奏不是第一次上,但相对来说难度增加,每次的节奏都是有规律的,这首乐曲缺乏规律性,经过几次的反复修改行程了最后版规律性的节奏乐。节奏乐调动的是些运动,而人的动作也是运动,人类的一切活动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的人类生活是不存在的。大到对四季变换的感受,小到日常生活的洗脸、刷牙、穿衣、都离不开节奏,甚至于人脑一时的思想,严格上讲也有节奏
幼儿律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aba结构,初步了解乐曲中的“对话”结构,感受乐曲欢快、热闹的气氛。
2.大胆用动作表现对乐曲的感知,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带幼儿欣赏舞龙、舞狮的表演。
2.熟悉乐曲《喜洋洋》。
物质准备:
1.白板课件《金蛇狂舞》。
2.白板、投影仪及电脑。
3.长60厘米宽30厘米的黄、红色绸布若干块;长2米宽30厘米的黄、红色绸布各一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生活经验。
幼儿每人手拿一块小绸布排队随民乐《喜洋洋》舞动入场。
提问:我们长长的队形象什么?
在哪里见到过龙?什么时候会舞龙?
你见过舞龙是怎么舞的?(幼儿动作表现)
二、完整欣赏,初步感受乐曲
链接画面??
介绍龙哥哥,引导幼儿和龙哥哥打招呼。
链接画面二
介绍龙妹妹,引导幼儿和龙妹妹打招呼。
两位客人带来一段好听的乐曲,想听吗?
第一遍欣赏:(播放音乐《金蛇狂舞》)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舞龙、敲锣、打鼓……)
听了这首乐曲想干什么?(当幼儿说到想跳舞时,请幼儿随音乐舞动)
播放画面三
总结:这是一首民族乐曲,曲名叫《金蛇狂舞》,这首乐曲表现的是人们在热烈欢庆的节日里敲锣、打鼓、舞龙、划龙舟、耍狮子的热闹欢腾的场面。
第二遍欣赏:
小朋友一边听音乐一边用自己喜欢的舞龙动作把热闹、欢乐的事情表现出来。
三、分段欣赏,感知乐曲结构
龙哥哥和龙妹妹听到这乐曲也想跳舞呢,你们想看吗?
播放画面四
提问:
这首乐曲有几段?
他们是怎么跳的?
欣赏第一段:
放画面五
提问:
1.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2.他们是怎么跳的?
请幼儿手举小绸带当龙,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大胆用动作表演舞龙。
欣赏第二段:
放画面六
提问:他们是怎么跳的?他们像在干什么?(初步理解乐曲中的“对话”结构。)
请手执黄绸幼儿与红绸幼儿结对创编舞龙动作,并听音乐模仿对话表演。
欣赏第三段:
放画面七
提问:
1.这段音乐和哪一段听起来一样?又有什么不同?
2.他们是怎么跳的?
请幼儿自由结组,大胆用动作表演舞龙。
四、尝试表演,感受热闹气氛
播放音乐《金蛇狂舞》
幼儿两两结队和龙哥哥龙妹妹一起听乐曲表演。
五、集体游戏,体验合作乐趣
1.男女小朋友各排一队,商量选出一个小朋友做龙头,男队手举黄绸布做龙哥哥,女队手举红绸布做龙妹妹。
2.每队商量并做出喜欢的舞龙的造型,在老师的提醒下第三段音乐的时候做这个造型。
3.老师手舞龙球,和幼儿一起随音乐游戏。
舞龙出教室
幼儿律动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