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总结是帮助我们提升分析水平的重要工具,作为一场培训的参与者,想必你也有很多想要分享的,不如写好一份培训总结吧,以下是白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总结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总结篇1
在这一段时间的培训中,我比较认真地看了各位专家对于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解读,尤其对他们讲解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各个方面的问题、今后改善的措施、办法进行了深刻的理解和领悟。确实收获不小,感觉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仅仅在自己的一个狭小范围内计划着自己的工作。透过这次培训,我有如下感想:
一、这次培训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彻底改变自己。这次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转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务必具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在数学学习探究过程中,不再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要成为学习群众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学生们一齐寻找答案,在探究数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朋友。
二、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应做到: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带给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透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潜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三、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学科及其文化有用心的情态,才能持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关注学生我们应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用心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用心性;
2、把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忙,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齐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忙,做到教学相关。
四、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潜力的发展”。在此,个性需要指出的是:数学教育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应是与其数学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直接相联系的,也即在两者之间存在内存的、必然的联系,而不是某种外在的、牵强附会的、偶然的成分。因此,我们无疑应当强调透过数学教学帮忙学生树立在数学学习上的自信心,但是这绝不是指数学学习应当成为一种毫不费劲的“愉快学习”,我们应当努力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过程中艰苦困难的承受潜力,从而也就能够透过刻苦学习真切地体会到更高层次上的快乐。这也是中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
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对学生学习策略进行指导,即让他们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那么,指导学生学习策略我们应做到:
1、用心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不是说说而已,务必要与实践相结合,即将努力学习,用心参与课程改革,在课堂实践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我乐于参与远程研修,我也乐于与广大同仁们共同成长,我也更乐于实践课堂教学。
六、我也从班级成员的提问、评论、作业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培训中,各位老师都能用心提出自己遇见的问题,也能毫不保留地讲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认识。对班里成员提出的问题能认真讨论,各抒己见,有利于改善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
时代要求我们务必进步,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努力地在先进理论的指引下大力改善我的工作。
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总结篇2
十分有幸参加了本次江苏省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师网络培训,本人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xx年版),开阔了视野,有了全新的全面的体验。《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观察、重操作,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体验性经验。其次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地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学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下面本人就结合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进行浅淡。
例如,数轴的认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列排好,第一位同学举一个箭头代表方向,任意指定某位同学作为原点位置,把o写在大卡片上,挂在相应的同学的胸前。各人代表数轴上不同的整数点。由教师发出-3,1、大于2的数等指令,符合教师指令的同学要举手,比赛各个小组的正确性高低。学生通过扮演实数,合作成数轴这一游戏,既掌握了知识,对数轴的数和点有了深刻的了解,又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节课时,本人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配合演示,给学生视觉的刺激。整个过程不是仅仅为了回忆,而是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让学生明白可以用剪拼法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求面积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知。这样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知识内化,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多让学生参与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远比我们老师口头说教的效果好得多,所以,我认为我们老师应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这是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前提和核心。没有经历数学活动,就谈不上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总结篇3
通过参加今天的培训学习,确实使我大开眼界,从专家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会把学到的技能用于今后的教学当中。
感受最深的是郝老师解读的“理解数学”,理解数学是一堂好的数学课的前提条件,数学课首先要把数学教好,数学育人的载体是数学的内容极其由内容反应的思想方法,只有等老师具有挖掘数学知识蕴含的价值观资源,并能以学生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恰当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才能有效的实现数学课程的目标,假如教师对数学的理解不到位,连讲対都还做不到的话,那么其他一切都是奢谈。确实是这样,如果老师都是一知半解怎么能给学生教清楚,讲透彻。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缸水,绝对不能边批边卖,我们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栋梁!
通过学习我对理解学生有了更深的领悟,理解学生是“以学定教”的前期,如果我们假设每一位老师的数学本体性知识都是过关的,那么“理解学生”就成“有针对性的施教”,“精确针对的帮助式教学”的关键。“理解学生”,核心是理解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真正的理解数学,理解学生,那么她所教的数学课一定是学生喜欢的,热爱的。也肯定是能学会,会学,好学数学课。
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总结篇4
六年级的数学教材中讲到了“分数应用题”,对分数应用题我并不陌生,但对于这部分的内容的教法,我却一直在思考,在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困惑,例如,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学生乘除应用题混淆不清,出错非常多。
今天温树民老师在讲到分数应用题时,举了两个例子:
1、红花40朵,兰花比红花多(少),兰花有多少朵?
2、红花40朵,红花比兰花多(少),兰花有多少朵?
他说他是这样教的,跟学生总结这样的语言:当题中比(是)的后面那个量已知时,就是已知单位“1”时,就用乘法计算,而比、是的后面那个量未知时,也就是要求单位“1”时,就用除法,并且要记住是用对应的数值除以对应的分率,即:量率对应。他说这样学生掌握的较好,出错较少。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什么作用。虽然这种方法学生会做题了,但是想想课标的要求,这种省去学生思维过程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我拿出课本,仔细地阅读教材,同时思考,我认为这样的题目可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然后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来,让学生借助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第2个问题,求单位1这样的题目可以把这个未知数用x表示,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就转化成求x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了,即利用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决,学生思考起来更容易。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尝试过,我发现学生学得还不错,尤其是对于比较难的应用题来说,大部分学生能很快地找到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我一直在思考着,我也期待同仁们能给我一种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好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总结篇5
我所要说的很少,但是今天我确实学到了一点东西,所以说我今天就是进步的。
抛开张主任的开篇语和贺老师的新课标解读不谈,我只想说一说我看到的那一节课。
先来说说这位老师,王延安,一位42岁的小学教师,依然能够站在这样一方讲台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挚爱,我觉得很难能可贵。他的幽默,他的言谈,他对孩子的用心足可以证明他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再来说说他的课,当然,作为晚辈,我很荣幸能听到他的这节课,自知也没有什么资质给他谈课,只是出于学习和共同进步的目的,有句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相信这句话王老师做到了。
在他的课堂上,我看到的不是虚设的学生操作,不是形式的小组交流,更不是假意的师生评价,从王老师的课堂上我更深体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真谛。
或许我们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教师就是缺乏王老师身上的一点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具体我也说不上来,是对教育的那份热爱?是对孩子那颗慈父般的心?是自身缺乏的那种幽默?是对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攀登?是当年考大学的那股冲劲?是……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
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总结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