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将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分享给他人,不妨写篇观后感,观后感是对电影情节和人物的深入思考和感悟,下面是白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遵义会议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遵义会议观后感篇1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昨日,重大历史革命题材影片《遵义会议》在汇川艺术中心举行了首映仪式。电影《遵义会议》由贵州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摄制,贵州广播电视台、遵义市委宣传部、陕西文化产业(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东方一处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白芳芹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遵义,市政协主席陈凌华,市委常委陈为民、吴刚平、郑欣、徐光华、王兴男以及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孙崇磊,电影《遵义会议》编剧、总导演、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刘星,总制片人、宋美龄扮演者于紫菲,导演于兰,制片人孙希谦等主创人员出席并一同观看了电影。
电影《遵义会议》由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强渡大渡河等几部分组成,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军事才能和政治魄力,生动表现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深刻诠释了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
首映仪式结束后,电影主创还与现场观众分享了影片创作过程中的点滴。“历史不应被遗忘。”影片总导演刘星表示,距离遵义会议的召开已经过去81年,漫长的岁月里,这段历史逐渐被人们淡忘。作为电影工作者,有责任还原这段历史,让更多人铭记长征中发生的故事,传承红军长征精神。刘星还表示,在以往的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中,遵义会议虽然多次被提及,但从未有一部影视剧作品是以遵义会议为中心来单独进行拍摄,而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完成了一个第一次。
“会议这类题材,拍摄难度真的很大。”谈及该片的艺术质量和影响力时,总制片人、宋美龄扮演者于紫菲表示,她认为本片最出彩的地方,是源于真实。真实的历史故事,演员动情的表演,再加上对细节的把控,让影片催人泪下。
访谈中,于紫菲着重对影片的一个细节进行了描述,即红军初到遵义时,毛泽东给贺子珍买来了遵义的著名特产――鸡蛋糕。在将一个蛋糕放到贺子珍手中后,毛泽东捡起一粒蛋糕碎屑,放入口中。“那个年代,条件真的十分艰苦。”谈及影片《遵义会议》,于紫菲动情地说。
遵义会议观后感篇2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电影《遵义会议》由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强渡大渡河等几部分组成,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充分体现了毛、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军事才能和政治魄力,生动表现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深刻诠释了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
影片放映前,两位艺术家与阳光集团员工们分享了影片创作过程中的点滴。“历史不应被遗忘。”总制片人于紫菲表示,现在距离遵义会议的召开已经过去81年,漫长的岁月里,这段历史逐渐被人们淡忘。作为电影工作者,有责任还原这段历史,让更多人铭记长征中发生的故事,传承红军长征精神。
于兰导演则讲述了电影拍摄期间令人感动的拍摄细节,“倒下一身泥,站起一尊像”,在拍摄红军长征艰难行军的镜头时,一位年轻演员为了让镜头表现更加真实,一次又一次扑倒在泥水中,“当时镜头已经拍了十几遍,但是这位演员说,再拍一遍他可以表现得更好,镜头拍摄结束后,演员眼睛里已经全是泥水。”
在拍摄勇士飞夺泸定桥的`场面时,由于演员一上一下铁索非常困难,演员们只能长时间扒在铁索上,场景拍摄结束后,演员们身体是已满是血痕,体力也完全透支,“他们饰演的角色都没有名字,影片中出境时间也很短暂,但他们为了还原真实历史,更好地诠释长征精神,都付出了超常的努力。”
影片在阳光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影片结束后,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这部革命题材影片带给阳光职工除了震撼之外,更多的是一份感动,“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感受到红军长征的无比艰辛,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也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生活。”一位职工代表说。
昨天下午,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也和大家一起观看了影片,陈丽芬表示,视察遵义时作出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切嘱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阳光集团也将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学好红色经典,讲好红色故事,传递红色力量,展现红色风采。
遵义会议观后感篇3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摄制的重大革命题材电影《遵义会议》在全国3658个院线影院同步上映。于10月10日在海珠大地院线正式开始拍片。
作为首部全面展示遵义会议的电影,目前已经有多家单位预定观影,预计观众有400余人,刚上映就引起强烈反响,掀起观影热潮。
电影以艺术的形式,重点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革命历史故事,包括'苏区大撤退''湘江之战''遵义曙光''飞跃大渡河''陕北会师'等五大部分历史史实,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全貌,
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表现出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生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
这部红色题材的电影充满了人性之美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电影《遵义会议》旨在激励更多人了解、重温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优秀教材;是'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成功典范。
艺术家们精彩的表演,专业的创作和拍摄,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佳片,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实现重大突破和创新,学习历史从而了解那段峥嵘岁月,珍惜今天的生活。'
遵义会议观后感篇4
20xx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面向学生的“党史教育进思政课堂”系列活动也拉开了帷幕,“看红色电影学百年党史”,形势与政策课上的红色电影展播,成为此次活动的开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基本原理,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的问题。我们的红色电影展播,也正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
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看完《遵义会议》,同学们收获满满,并感慨不已:回望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征程,正是无数革命先辈们,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赴国难,才撑起了中华民族的铮铮脊梁,铺就了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青年学子一定要以党史铸魂补钙、涵养精神,在弘扬精神中攻坚克难,在传承血脉中开拓前行。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们不得不感慨,我们党在生死存亡的危难之际,能有自我革命的魄力和勇气,遵义会议的重大决定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自此开始。
影片最后,看到老兵们颤颤巍巍的敬着最标准的军礼,端坐在花车上,驶过庄严肃穆的天安门,我们无不泪流满面。还好有他们,还好他们还在。这些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的革命先辈们不仅仅是电影中的一串数字,他们始终怀揣着火种,是有着难凉热血的英雄,他们是国家最好的榜样,他们见证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发展历程。
二、建党百年,砥砺前行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开始长征。经过一个多月转战,红军突破国民党的三道封锁线,到达广西湘江上游,准备渡过湘江,到湘西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蒋介石判明红军西进的意图,作出妄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水、漓水以东地区的部署。面对敌人重兵逼近,博古、李德一筹莫展,只是命令部队硬攻硬打,然而并未有所成效。头顶是国民党的飞机,地上是国民党的大炮,身后又有敌兵追击。12月1日是湘江战役的第五天,也是红军作战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天。军委纵队在敌机轰炸下陆续渡江,枪炮声与厮杀声响彻湘江两岸。
为掩护大部队过江,红三军团6师18团与敌人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被永远地隔在了湘江东岸。红五军团34师也被困在湘江东岸。师长陈树湘腹部受伤,在昏迷中被俘。他醒来时,敌人正押着他去邀功请赏。陈树湘同志竟从伤口中掏出肠子扯断,宁死不屈,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是使敌人都为之战栗的壮举,是那一代革命英雄的缩影。伟大的他们缔造了苦难中的辉煌。
三、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老一辈革命英雄很多都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值得怀念的证明却不局限于此。他们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青年人,有自己的家庭,而在那样一个纷乱的年代里,他们选择了为国家奋斗,选择了为自己的崇高追求而奉献终身,这值得我们终其一生去追忆和缅怀的。
长征途中风雨如磐,党和红军同时面临军事斗争、生存斗争、政治斗争,艰难程度前所未有。但党和红军始终秉承“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做到“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凭着对崇高革命理想的矢志坚守和非凡的毅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辉煌胜利,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长征的胜利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的坚守执着,遵义会议扭转了颓势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公安大学生,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走在新的长征路途上,要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能忘记初心使命,不能忘记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我们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坚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提振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要用崇高的理想照亮前方、用伟大的精神指引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永远做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遵义会议观后感篇5
近日,单位组织党员集体观看《遵义会议》,影片重点讲述了我党历史发展进程中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强渡大渡河等片段,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生动表现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深刻诠释了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影片《遵义会议》,突出表现了毛主席高超的领导能力和军事才能。在湘江血战红军遭受重大伤亡损失后,毛泽东同志对我军失利原因进行了反思,在李德、博古等人的反对和承受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坚持修改既定军事路线,毅然提出新的军事行动建议,展现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党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对革命负责的.历史担当,以及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最终经过历史的检验,证明当时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是正确的。
影片《遵义会议》,突出表现了红军战士为革命胜利不畏牺牲的坚定信念。影片“飞跃大渡河”片段中,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在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的大渡河河面上方,利用被拆得仅剩铁索的“泸定桥”上,与守桥敌军发生激烈战斗,年轻的战士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先遣部队仅仅用2个小时,就快速拿下了“泸定桥”,红军战士壮烈牺牲的场面更加衬托出大家夺取革命胜利的坚决意志和忠于党忠于国家的坚定信念。
影片《遵义会议》,突出表现了遵义会议在关键时刻挽救党的革命事业。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在关键时刻确立了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影片《遵义会议》旨在激励更多人了解、重温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优秀教材;是“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成功典范。即使是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们要继续弘扬长征和遵义会议的这种精神,学好红色经典,讲好红色故事,传递红色力量,展现红色风采。
遵义会议观后感篇6
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摄制的重大革命题材电影《遵义会议》在全国3658个院线影院同步上映。于10月10日在海珠大地院线正式开始拍片。
作为首部全面展示遵义会议的电影,目前已经有多家单位预定观影,预计观众有400余人,刚上映就引起强烈反响,掀起观影热潮。
电影以艺术的形式,重点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革命历史故事,包括"苏区大撤退""湘江之战""遵义曙光""飞跃大渡河""陕北会师"等五大部分历史史实,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全貌,
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表现出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生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
这部红色题材的电影充满了人性之美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电影《遵义会议》旨在激励更多人了解、重温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优秀教材;是"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成功典范。
艺术家们精彩的表演,专业的创作和拍摄,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佳片,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实现重大突破和创新,学习历史从而了解那段峥嵘岁月,珍惜今天的生活。"
遵义会议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