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心理变化,优秀的读后感可以让读者对书籍的内容和故事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主动去阅读,以下是白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昆虫记”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昆虫记”读后感篇1
法布尔把未知世界比作处于黑暗之中的无限广阔的拼砖画面,把科学工作者比作手捉提灯照看这画面的探索者;他认为自己就是这探索者,一步一步地移动,一小块一小块地照亮方砖,使已知构图的面积逐渐增大。他将一切品质和才华汇集在这种精神之下,为人类做出自己独特的奉献。不必为他的去世惋惜,《昆虫记》中凝结着他的一切。
我深深地叹服于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所付出的精神。这位感情细腻、思想深刻的天才,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用哲学家一般的思考,美术家一般的观察,文学家一般的叙述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向昆虫世界,更是通向科学的大门。
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它给我的感触颇深。
马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
“昆虫记”读后感篇2
当最后一个字离开我的视线时,我依然深深沉浸在美丽的昆虫世界。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为我们展现了另一种渺小生灵的世界。
细细读着书中的文字,感觉到这不仅仅是字,还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真实地出现在眼前。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砂泥蜂。
砂泥蜂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它挖住宅的时候,总是非常勤奋。如果晚上干得太晚,它就用一个小石子盖住洞口,等明天再来做。砂泥蜂喜欢哪里的土壤就在哪里挖住宅。这个地方可能前几天到过,可能从未到过,在离开很久之后,仍能清晰地记得地形,不加思索地奔向地穴,这实在令人赞叹。
书中的描写都是极为细致、真实,似乎无形之中给了我们一个放大镜,可以看得见细微、鲜为人知的东西。这些记录之中,隐隐折射着人类世界的命运生活——生死、劳动、掠夺、斗争,是昆虫界上演的喜剧和悲剧,让我们也深深地牵挂着那些生命。没想到在这大自然里,一个特殊的类群——昆虫,它们身上竟然有如此不平凡的命运和独特的智慧,令人赞叹不已。无法忘怀昆虫的大千世界中一场场生命的轮回、一座座生命的丰碑、一滴滴辛勤的汗水,让我们去思考、体会、回味。
然而,打动我的不仅仅是这些。
在我们眼中,也许这些昆虫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法布尔却没有把它们只当做昆虫来看待,他把昆虫视为一个个幼小生灵,是组成自
己生命的一部分。他对这些渺小生命充满了尊重、热爱,似乎这些昆虫就是法布尔的真心朋友。他让我们真正懂得了:昆虫不是丑陋、恐怖的,他们也有可爱、善良的性格,只是我们很少去了解它们的世界,很少倾听草丛中的细语,也很少会俯下身子,专注地探索一种昆虫。也许当我们认真遨游这个世界时,就会看到,原来我们的脚下,是另一片天空。
“昆虫记”读后感篇3
你听见了吗?那树上的蝉鸣;你看见了吗?隐于草的蛛丝;你发现了吗?空中起舞的蝶;你了解过吗?那些微小的生命。
请想象吧:于一个艳阳高照的夏日,身边拂过阵阵清凉的微风,你坐在大树下看书,阳光通过树叶间的孔隙,在书页间闪烁。有蝉在鸣叫,先是一只孤单的独唱,紧接着是合唱,最后是一场盛大的交响乐。有蝶在眼前飞过,那多彩的翅膀,有红色、有粉色、有白色交织在一起。往前走几步,是清澈的溪流,听见“叮叮咚咚”的水声了吗?阳光在波浪上折跃,璀璨生辉。这就是大自然,我们所生活着的大自然,我们所热爱的大自然。
请走慢一点吧,让心灵的脚步走慢一点,偶尔也可以停下来,看一看街边的风景。大自然是优雅而又从容的,人类也只是她的一部分。生命之弦有她所能承受的极限,过于紧绷,必然断裂,所以请热爱生命,热爱你的生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爱好吧,音乐也好,绘画也好,体育也好,并为之努力吧,为自己所爱的事情付出一切,便是生命最伟大的意义。
请热爱大自然吧,热爱生活中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个动物,尽力保护好他们。人类位于食物链的顶端,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一旦环境遭到破坏,人类也必将受到牵连,也必将尝到自己种下的恶果,善待生命,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看到了吗?河流的枯竭,土地的污染,空气的浑浊,资源的匮乏,大自然已经遍体鳞伤。请热爱她,热爱河流,热爱土地,热爱空气,热爱生命,热爱我们身边的一切。
如果不是这本书,我远不能体会这一切。我明白,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智慧和进步。它是本不朽的传奇。
“昆虫记”读后感篇4
假期里的选读书中有一本《昆虫记》,我比较感兴趣。
初次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惊奇,这本书的前三分之一写的都是圣甲虫的生活,目前为止我只看到这儿。我也就见过一两次的圣甲虫,都是一般品种的,哪见过什么西班牙蜣螂,更别说见过它们的卵了,而作者却观察的特别仔细,书中刚开始说圣甲虫的食物,它们把食物推成球,它们独自或结伴把食物运回家,而陌生人很可能是盗贼,可能在本人不注意的时候把食物抢走,而偷盗者几次三番、厚颜无耻;失窃者却毫不犹豫地回去再制作。然后写的是圣甲虫的造型术,圣甲虫会弄来一块食物把它做成面包,然后在里面产卵后,就离去了。它做的`面包是梨形的,可让人们不理解的是,它产的卵并不是在正中间,而是产在上边的小球里,它的卵裹得不严实,下面有一张空气床,为了保护里面,这个大面包有一个硬硬的外壳。当然西班牙蜣螂的大面包不是梨形的,而是椭圆形的。然后作者又讲了潘帕斯草原的食粪虫----奥氏宽胸蜣螂,它制作的大面包的精美让人拍案叫绝,它符合几何学标准,简直无可挑剔,把优雅与力量结合到了一起,与其不同的是,它的大面包上用特殊的花纹做点缀。最后讲了粪金龟,它环卫清洁除了吃粪便以外,还吃动物的尸体,但却总被人误会,一脚踩死。
作者观察的真仔细呀,我们也要学习他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昆虫记”读后感篇5
读完《昆虫记》这本书,仔细聆听每只昆虫所发出的娓娓动听的叫声。沉迷其中你才会发现:昆虫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只是你没有仔细去发现它。我在没读这本书之前一直害怕昆虫,觉得他们好恶心并且很危险。但是现在却不同了,或许是因为这本书吧。
虽然我现在还是有点害怕,但是感觉和它们更加亲密了。不过我有洁癖,所以我家从不养动物。但是最近几天就不一样了,因为我在乡村。那里青山绿水,可是昆虫们生活的最佳环境,尤其是草丛。你们扒开草,成百上千的昆虫便在你的周围炸开了锅,使你手足无措。
这本书确实教会了我很多,不过让我把对昆虫的“怨念”彻底抛之不回的还是通过自己与昆虫那无声的交流让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的'昆虫并不都是坏的,就算是坏的又如何呢?它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只要不去破坏,他们也只是平凡普通的“毛毛虫”。正是因为我懂得了这一点才真正懂得了昆虫、懂得了它们的心。
虽然我们基本上知道了这些昆虫的生活规律,但是要想像法布尔那样完全了解昆虫还需要我们通过实践、观察和努力。对我来说,要想了解它们就必须放弃以前对昆虫的观念。
昆虫、动物,在普通人眼里它们是肮脏的,在生物学家眼里他们只是实验品。而在食客眼里,他们只是食物。能真正了解它们的就只有老人了吧,例如:北京老人十分喜欢蟋蟀,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蟋蟀。而要想对昆虫了如指掌就必须付出努力,更多的努力。因此称法布尔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也不为过。努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法布尔花了四十年才写好的巨著为他带来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因此我们应该像法布尔一样,要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下去。
“昆虫记”读后感篇6
暑假里,我按教师的要求,买了一本《昆虫记》,书中讲了许多昆虫的故事,非常神奇,我爱不释手,尤其是《蝉》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
七月初,蝉就在我的屋外不停地歌唱,在层内,我是主人,但在屋外他们就是真正的主人。这让有足够的条件深入地研究蝉的生活习性。
七月下旬,我开始考察幼虫刚刚离开不久的地穴。地洞是圆的,直径大约两点五厘米,洞深约四厘米,圆柱形,几乎是垂直的,地洞上下通行无阻。幼虫在地道中上上下下,一会儿,爬到靠近地面的地方,一会儿,又下到洞底。
仔细观察刚出洞的幼虫,差不多所有的幼虫都沾满了泥浆,用来挖掘的.前爪沾满了淤泥。我把一个正在加工地洞的幼虫挖了出来,这只幼虫的颜色比刚出洞的幼虫白了许多,大大的眼睛近乎白色,浑浊不清,似乎看不到东西。这只盲眼幼虫比成熟幼虫的体积大许多,它浑身裹满了液体,就像得了水肿病,抓在手中,尾部会渗出清澈的液体。
从地洞出来后,幼虫立刻在附近寻找一个立足点:一棵小树,一丛百里香,或者是一枝灌木桠。
蝉的歌唱非常美妙动听。在雄蝉的胸部下,紧靠大腿的后面,有两片很宽的半圆形大盖片,右边的盖片压在左边盖片下面各有一个大空腔,普罗旺斯人称它为小教堂。在两个小教堂的外侧,蝉的腹背交接处的边缘有一个半开的钮扣大小的小孔,我们叫它为音窗。一声声的蝉鸣就从这来回的振荡中发出来了。当天气炎热时,在中午时分,蝉将它的歌分成一段一段的,每一段持续几秒钟,中间有一个很短的间隔。每一段歌声都是突然开始,然后迅速达到响亮的顶点。持续几秒钟后,逐渐降低。蝉的歌声从早上七八点钟开始,要到晚上八点才会停止。如果是阴天,或者下雨,蝉就不会叫了。
通过对蝉的研究,我真的爱上了《昆虫记》这本书。它使我学到了不知道的知识。我很喜欢这本书,也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和神奇。
“昆虫记”读后感篇7
夏夜里无休止的蝉鸣,扰得人难免心生烦燥。但我们只听到了它们的噪音,却没有听出它们在歌颂着自己短暂而又美好的生命。
在我眼中无任何优点可言的昆虫们,在法布尔的眼中却显得那样美好,如同人的生命一样,它们的生活原来也是那么的令人憧憬。那是我从未触及的世界,但在法布尔的笔下,我见到了,我见到了它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亦看到了从它们身上散发出的团体主义精神。那,正是我所向往的安逸的生活。
在他的笔下,蝉或许也没有那么令人厌烦,它恪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为了生存和繁衍而不懈努力,貌似已经知晓它为何要在夜晚之时一展歌喉,经历了数年的黑暗,才换来几日的幸福生活,怎会忍气吞声。在蝉的身上,我好像看到了一些人无法看清的东西,怪不得巴金先生说,“《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
读完这本书之后,忽然发觉,夏夜里的蝉鸣似乎也不是噪音,更像是,是一首用毕生经历作出来的美好而又凄美的歌曲。
“昆虫记”读后感篇8
这个世界很精彩,昆虫的点缀让它变得更加精彩。
?昆虫记》是法布尔写的一部关于昆虫的书,它被称为“昆虫的史诗”。
?昆虫记》让我了解了很多昆虫,如:胡蜂、蟹蛛、大孔雀蝶、红蚂蚁……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黑腹狼蛛。
黑腹狼蛛是人们眼里的“坏家伙”。它长有一对獠牙,能迅速将抓住的小猎物置于死地。但它也只能在“小动物”面前威风一下,当它遇到人时,也许还没反应过来就丧生于人类的脚下了。你可能会说:“唉!真可怜。”可是比起那些死在它的毒牙下的动物,它还是幸运的多。
黑腹狼蛛不如死神般的.球腹蛛;不如令人闻风丧胆的红带蜘蛛;也不如凶狠毒辣的意大利狼蛛。但是它的獠牙里分泌的毒素足以让一只鼹鼠死亡,被它咬了的伤口会很快发痒、疼痛,最多活三十六个小时,小昆虫能立马死亡。
黑腹狼蛛理想的住所是干旱、向阳、无农作物的开阔地。在黑夜里,你还没能看到它那眼睛会发放出钻石般的闪亮。
黑腹狼蛛处理猎物的方法也很奇特,大多数蜘蛛在大颚上的獠牙给予猎物致命一击后都反复吮吸猎物的头,可狼蛛却是把猎物整个身体碾碎再用触须把肉一块块送进嘴里,最后扔掉捣碎的外皮。
在昆虫世界中,黑腹狼蛛只是其中一种,昆虫世界精彩无限,只等我们去发现。
“昆虫记”读后感精选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