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只有深入实际工作,心得体会才能融入对职业生涯方向的深刻洞察,下面是白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篇1
纪念馆宣誓大厅悬挂着巨幅中国共产党党旗,我们面对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言。我们牢记入党誓言,深切体验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继续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做好本职。以服务发展大局、牢记民众为本、肩起泰山之责,弘扬正气、崇尚厚德、开拓创新、争先进位作出积极的贡献。也更坚定了走共产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更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坚定自己的立场,时刻不忘记党的宗旨。
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篇2
1921年的中国,犹如一艘“无一处没有伤痕”的破船,积弱积贫。7月23日,上海兴业路76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董必武等13名热血青年,在中国近代史最黑暗的时代,代表当时全国53名共产党员,在这时秘密开会,指点江山、慷慨陈词,指明了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纲领,并制定党章、党的奋斗目标等。
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篇3
从肇兴侗寨到黎平只有50多公里,路面是很好的三级柏油路,我们只一个多钟头就到了县城。
黎平是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口总数最多、面积最为宽广的县,也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县,拥有人口总数五十余万多人,全县管辖面积为4441平方公里。黎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地方山清水秀,具有大量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
到了黎平县城后,兄弟单位的同志们早在那里等着了。跟据我们的要求,决定带我们先参观黎平城内的著名景点翘街,也是我们此行的最终目的地。
翘街位于黎平县县城所在地德凤镇,是黔东南别具特色的明清古街道。整条街道由东倾南斜贯通。两头高中间低,恰似一根弯弯的扁担,因而得名翘街,当地老百姓也称之为扁担街。翘街为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第一次政治局会议的所在地,现在该址设“黎平会议会址纪念馆”,为红色旅游胜地。
整条翘街依山就势,沿街许多老街巷与之交汇,诸如:马家巷、姚家巷、张家巷、双井街、左所坡等,这些街巷或是石板道路或是用卵石铺地,与老屋相连,古色古香的。街上还有两湖会馆遗址、周氏宗祠等遗迹。
走进翘街,就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20世记30年代的老街面,街面上仍是古老的青石路面,街两边的店铺基本上是原始面貌,其中尤以有500多年历史的两湖会馆和周氏宗祠最为著名。因我们主要目标是参观黎平会议会址,感受红军的光荣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因此由兄弟部门事先联系了“黎平会议会址纪念馆”的讲解员为我们详细讲解红军长征中有关黎平会议的历史。
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在黎平县城(德凤)东二郎坡(旧称翘街)52号。原为城东翘街胡荣顺店铺。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再次维修后,辟有陈列室。会址门面悬挂陈云手迹"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横匾。会址共设8个展室,陈列文物数百件(幅)。
经过讲解员的解说,我们基本知道了黎平会议在红军历史上的重要意义。红军在反第五次围剿的斗争失败后进行了战略转移。在西进到湘江边时,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盲动指挥,舍不得丢掉坛坛罐罐,致使红军遭受敌人的重围,经过浴血奋战,红军虽然突围出来了,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苏区出来时的10万人减少到3万多人。
红军未来到那里去?怎么样才能突破敌人的重围?指战员们都希望能得到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指挥。在这个关键时刻,红军于1934年12月15日占领黎平,18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参加者有:周恩来、博古、毛泽东、陈云、刘少奇、李德等。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
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与会大多数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会议否定了博古、李德北上湘西与强敌硬拼的主张,采纳毛泽东甩掉重点围堵的避实就虚,向黔北发展的意见。,故黎平会议史称“黎平转兵”。
黎平会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终于被党中央采纳,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可以说,黎平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根据国情自主决定战略方针的会议。从此中国革命就开始了波澜壮阔的胜利之路,因此,重温黎平会议的历史,使我们更加明白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明白了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才能胜利的道理。
参观完黎平会议会址,到兄第局进行了参观交流后,我们顺利完成了此次活动,大家带着饱满的热情回到了工作岗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整理的3篇《参观一大会址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范文。
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篇4
近日,在参加无锡、常州地税纳服专题培训班期间,我有幸与诸位领导、同事一起参观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回顾党的历史。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这座饱经沧桑的石库门建筑由青色砖瓦砌成,乌漆的大门上一对黄铜吊环,拱形的石雕门框质朴厚重,在这繁华的现代化都市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_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在那个中国近代最黑暗的时代,董必武等13名热血青年代表当时全国53名党员,在这里秘密开会,指点江山,慷慨陈词,孕育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党的诞生让当时处于黑暗和痛苦之中的人民看到了新的曙光和希望。
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篇5
我有幸参加学校党委组织了党员外出学习活动。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是通过参观上海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回顾中国革命的光荣历史,进一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以提升党员同志的思想境界,改善党员同志的工作作风,树立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第二是参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城隍庙、朱家角、大观园等,感受我国现在的幸福生活,体会我国的富强繁荣。
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我们深受教育,以下是我向党组织汇报我的体会:
我们先去一大革命纪念馆参观了党史展览。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纪念馆位于上海市区黄陂南路374号(原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106号)。纪念馆的一大原址是两栋砖木结构的两层石库门楼房(上海20年代的典型民居),一栋是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家宅,另一栋是一大代表在上海的住所——文博女校。它们的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式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那里,我们感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感受中国共产党一大所体现的党的先进性,感受党领导下的中国大地发生的时代巨大变化。我们在这里由衷的表达,是对党的事业的拥护和爱戴,是对党的宗旨的牢记,是对党的理想的忠诚。
离开一大会址,我们一行又去了外滩、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体会其精彩。上海作为我国最繁荣的大都市,是我国富强繁荣的象征,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更说明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江南的传统与移民带入的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
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党课教育的内容,更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面对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面对幸福生活,我们要记住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一定要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人民教师,更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庆幸遇上了今天好的年代,我们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于学校的日常工作,切实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努力学习,身体力行,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履行本职,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切实当好人民好教师,时刻保持在职在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篇6
11月13日我第一次参加了我们党支部的活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那天的天气风和日丽,我们穿过人声鼎沸的街市,我们来到了一座青砖的普通石库门老楼,它就是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里,心中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就是从这幢青墙红砖的石库门内踏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历史性的第一步,虽不是惊天动地却也足以堪称开天辟地。
在党旗的指引下,我们一行人进入馆内,我立刻被庄严的氛围所感染。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我的双眼,感觉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让我发自内心地崇敬和激动。我们在党旗下,见证了四位同事成为预备党员的光荣宣誓;我多希望那其中一位是我呀!在那时我暗暗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好好努力早日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
随后我们参观了二楼的陈列馆,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包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一大会址中展出的实物,从泛黄的报纸到保存完好的旧照,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无不让我们沉思和感慨。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变得凝重和肃穆,我那年轻的心随着参观的脚步越加凝重平添了一份责任。而那栩栩(.1mi.net)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伟大的时刻,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了1921年,再现了当时毛泽东等13位一大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就在这幢石库门房子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场景。在这里,我感受到一种来自历史的信念和激情,更让我体会到党的伟大。我深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颠扑不破的真理。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深的了解了党的历史,在思想上对党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更加热爱祖国,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学习,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团结一心,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