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们观看完一部影片后,一定有不少感慨,可以编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的写作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影视节目表达的核心,以下是白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音乐会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会观后感篇1
匆匆忙忙赶回来,但是因为这破电脑,还是错过了开头的联合国进行曲,有点遗憾,等重播的时候再看一次。
每一年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心情都是很澎湃的,我不想点评一些譬如“演奏水平很高”“大师诠释很到位”之类的废话。我最想说的是上半场的维也纳少女圆舞曲,老扬真的处理得很棒,在里面加入了口哨元素,我看着乐手们吹着口哨,真的很震惊,吹口哨竟然出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当中,因为毕竟在这如此严谨高规格的音乐会上,吹口哨这些没有什么音准音高可言的表演,一般来讲真的是很不搭调的。不过,他们吹口哨的音色真的非常的好,音准也吹得很准,然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有许多奇奇怪怪的风俗,每年除了正常演奏之外,还会有一些额外的风趣演出,今年的风趣演出加上吹口哨,令我想到一句话“不会吹口哨的演员不是好乐手”,用在今年的新年音乐会上真的很恰当。
每一个人喜欢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理由都不一样,有的人喜欢圆舞曲,有的人喜欢每年的芭蕾演出,而我最喜欢的是波尔卡和童声合唱。在2007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观后感上我就已经写过,先不说演奏水平,我觉得国内的乐团和维也纳爱乐或者柏林爱乐或者捷克国家广播等等的世界著名乐团的差别,我看国内的乐团演出,每个乐手只会把演出当做一份工作,我并不认为他们是真正的音乐家,我喜欢维也纳爱乐,我喜欢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每次看到他们演出的时候,他们都是很享受音乐的,每个乐手都是在一边演出一边微笑的,我很少看国内乐团演出有这种发现,他们都是机械的演出着,没有任何特色,没有任何的风格。老扬真的是一个严谨、滴水不漏的音乐家,他所诠释的音乐我没有感到有什么惊喜,不过听完他的诠释却又会觉得非常满足。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我已经看了16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从2007年开始,也是每年写一篇观后感。每一年欣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我全年之中最幸福的瞬间,没有之一,因为听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真的是很有安全感,你完全不用操心它会搞砸,不用担心音乐的质量,一种稳稳的幸福。每人所追求的幸福都不一样,对我而言,美好的音乐,就是幸福。
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工作赚钱,赚到钱才能继续学音乐听音乐,也希望以后可以有机会去维也纳,亲身感受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这是我人生最大的愿望之一。
音乐会观后感篇2
新年民族音乐会,慷慨激昂、气势恢弘。其中的《瑶族舞曲》,让我心醉神迷了。
初听此曲,仿佛在一个暖春的清晨,濛濛细雨漂漂然洒在我的面颊上,那种润泽肌肤感觉,顿觉舒畅。清新的微风撩动我的衣角,像爱人的在我耳边轻声耳语的鼻息。而我此时徜徉在青石板路的小道上,石板上的湿,如此明亮,如同涂了一层薄的柏油,走起来油腻一般。
走着走着,好像走到了一个花园里。群花还没有睡醒。那小雨悄悄的洗掉了她们的尘埃,于是她们的美丽光泽变得焕然一新。被洗净的浮华下,我看到平日太阳下曾经有过的娇艳的红,高雅的紫,和纯洁的白。以前那般锦绣,如今都懒洋洋的,却也如此的美不胜收,如同一个卸去妆容的素颜美女。这是春来的困意吗?
突然,惊雷想起,惊起了一片芬芳,这浓浓的雨幕淹没了香气。绵绵东风送来一缕缕饿了般的花香,夹杂着潮湿的泥土的腥味。那是刚刚睡醒的群芳,居然发现在她们酣睡的时候,有人闯了进来,恼羞成怒了。我慌忙跑出园外,园外的田和泥沼里,新插着稚嫩的秧,少壮的麦,路边是点缀嫩芽的垂柳,一起散发出雨后蒸腾出气。这些美丽的绿色在雨幕中快活的沐浴着,鼻子里闻到的是春季特有的味道,闭上眼睛都是愉快。
我耳中听着美丽的旋律,眼中却看到的是一片美景,心中跟着节奏起伏,时而开心时而忧愁,如同被取代了大脑的控制权,脑中只有这个乐曲,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听着听着,世上就只有它了。
音乐会观后感篇3
光线暗了,投向舞台的是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神,四处寂静,朦胧的声音叮当响起.......这是在学校的明城堂,一场音乐会拉开序幕。虽然我对乐器并不是太了解,但是听了这场音乐会,我却更加明白了为什么说音乐是相通的没有任何界限。
出场时,看到他们一个个器宇轩昂,步伐轻盈,浑身都流露出天生音乐家的浪漫气质。这么多音乐人组成的集体聚集在舞台上,多么耀眼。亲眼目睹交响乐团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是那么近,那么真实,同时也令我震撼。两边排开的椅子,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乐团。
演奏开始了,音乐婉转动听,我眼球被指挥人余老师那全身心投入的指挥动作吸引,他身体前倾,拿着指挥棒,时而缓慢柔美时而迅速有利地指挥着,更甚则在舞台上踏着步子、打着节拍。虽然他留给我的只是背影,但我仿佛能够看到他那专注的眼眸,陶醉的微笑,看他的指挥棒所指挥出的轮廓,与旋律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怪不得说指挥是整个乐团的灵魂。
随着指挥轻盈得甩动指挥棒,各路乐器竞相奏起——小提琴欢快得跃动,那是奔跑在春天怀抱的精灵;大提琴沉稳得摇摆,那是流出于山涧的小溪;笛子吹出清凉的风,悠悠扬扬,自在飘渺,好似春风拂面,温柔而又清爽;喇叭唱出快乐的歌,飘飘洒洒,活泼调皮,好似春的孩子,稚嫩而又天真...... 音乐,原来可以这样风情万种,美仑美奂。坐在台下,静静地聆听,我仿佛在与音乐女神携手同游,飘向云端,又轻轻地落回尘世。又恍若在茫茫大海中蜻蜒点水般飘然而至,悠哉乐哉。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羽化而登仙”。
看到如此庞大的乐团演奏,我才知道原来一首歌,一支曲子,它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拍都凝聚着作曲家的情感,并非信手拈来,凭空而造的。因此,我明白了为什么流行音乐只能流行一时,而经典音乐可以流芳百世。它们是作曲家内心发出的情感,因此它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首首乐曲有着一段段他们的故事,有的催人奋进,有的令人喜悦。最令我感兴趣的便是吹唢呐的演奏者,我想是他多年的用功练习,才能练就成这口技,就如同唢呐一般,令人震惊。
将近两小时的演奏,演奏者们丝毫没有显现出疲惫之感,仿佛都置身于音乐之中,享受音乐的洗礼。听了这场音乐会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乐器了,虽然他没有流行音乐那么前卫那么火爆,可是的它的高亢,它的婉转,它的节奏都无不体现着这个有音乐的国度的悠久历史和文明。
音乐竟然有如此的感染力,我从没有想过,我只是觉得这是一种学习,一种心灵的交流。在习惯了流行音乐的嘈杂后,有这样一段时间静静地聆听,欣赏高雅音乐,无疑是一大享受。在繁忙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真应该找点时间来聆听音乐,欣赏艺术,丰富自我,不是吗?
音乐会观后感篇4
本周三,我们三小的管乐团a团的80多名学生去了北京市清华大学参加了第四届北京青少年艺术周——管乐团嘉年华交流音乐会,它是由泰国朱拉隆功示范中学管乐团以及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金帆管乐团。
到了音乐厅,那里人山人海,还有别的小学的学生,音乐会开始了,首先是泰国朱拉隆功示范中学,他们吹奏的曲目都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回声》、《黎明将至》、《爱在日落》、《皇家卫队进行》、《切斯福德肖像》、《花木兰》和《拉德茨基进行曲》。
北京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的曲目是铜管五重奏《小序曲》、《庆典与歌》、《茉莉花》、《卡通嘉年华》、《木琴与乐队》和《新少年畅想曲》等。
我非常喜欢北京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曲目里的《木琴与乐队》,听完了这一首歌,让我整个人的心情变得非常开心、快乐。这是一次别具一格的音乐会,它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长笛的动听悠扬,更让我体会到了一位闻名世界的长笛演奏家对长笛的深深热爱。
当这些同学门走下台的时候,我看到每个同学的头上都闪着金光,这也是汗,他们吹的这些曲子都是辛辛苦苦排练出来的,虽然音乐会已经结束了,但是同学们依然在讨论着过程。是啊,这美好的音乐,值得我们永远珍藏!
音乐会观后感篇5
当翻开日历的最后一页时,一年成为过客匆匆走去,在辞旧迎新之际我校的新年音乐会也在无锡人民大会堂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帷幕。
四位主持人一番有声有色的讲话后,幕布在同学们期盼的目光中徐徐拉开,眼前一片红光。演员们身着红色的中国传统服装,给人喜庆的感觉。首先登台亮相的是我校民乐队演奏的《鼓乐之韵》,其中有二胡、竹笛、古筝等民族乐器。总指挥手中的指挥棒一扬,优美而激昂的旋律便从小琴手的指缝间流了出来,流向天宇也流向了我们的心田。乐曲时而平静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给人无限遐想新年音乐会的作文5篇作文。我回忆起了在家中过春节的难忘时光: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和妈妈、爸爸一起打扫卫生,全家一起收看春节联欢会……乐曲戛然而止,同学们仿佛还沉浸其中,过后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晚会的节目精彩纷呈,有芭蕾舞《六月船歌》,演员们踮着脚尖像一群欢快的小天使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有校舞蹈队的《动感鸡雏》,舞蹈者身着鸡雏服饰,她们的舞姿舒展大方、轻盈飘逸,还表现出了鸡雏们与风雨搏斗、勇敢无畏的精神;有二胡齐奏《敖包相会》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历史故事,小琴手们精湛的技艺让我们赞不绝口……
课本剧《此地无银三百两》同样另我难忘,讲述了钱四和王二掩耳盗铃的故事
憨态可掬的钱四埋了银子又竖了块牌子“此地无银三百两”,油腔滑调的王二偷了银子又竖了块牌子“隔壁王二不曾偷”,一个个金元宝们金光闪闪,可爱至极,它们一会儿被“背在袋子里”,一会儿被“埋在泥土中”,与钱四王二配合默契,引得会场不断爆发出一阵阵笑声。
音乐会的最后一个节目《今夜无眠》把晚会推入最高潮。这个节目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是我校师生合作完成的,我校合唱队站在舞台后部深情地演唱着《今夜无眠》老师们男女一组,男教师身着西服如同绅士一般,女教师身穿礼服美丽的犹如公主,他们共同跳起了华丽的`交谊舞。校体操队的同学们舞动彩带像天上的一道道彩虹。只听“啪!啪!啪!”三声脆响,礼炮以汇成一幅变化无穷的彩图,整个会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舞翩翩月也无眠,爱在天上人间,歌绵绵星也有约,美在梦想之间……”
音乐会观后感篇6
8月12号晚上有幸在广州星海音乐厅听了一场音乐会,奥地利经典与民谣——《奥地利威尔顿童声合唱团音乐会》,这个合唱团是我的最喜欢的童声合唱团,也是世界著名的合唱团,向往已久,当然不能错过,听完,果然让我感动,那些孩子就是上天派来传播世间最美的音乐的天使,形容成天籁之音一点都不为过。
蒂罗尔州长曾经这样说过:“作为蒂罗尔州长的我,很高兴在茵斯布鲁克有《威尔顿合唱团》的存在,它远近闻名,听过他们演唱后的观众都无不为之喜悦。特别受人尊敬的是《威尔顿合唱团》是在神圣的威尔顿教堂内用动听的歌声同上帝说话。”蒂罗尔是音乐之乡,大多数文化景点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底蕴,并且在民族音乐多个层面中含有古老及现代音乐,自然风光也绝伦无比。《威尔顿合唱团》就含有这样的风格。他们以出色的演出及特有的音色被誉为蒂罗尔音乐大使。天籁之音,转换音色,自然的舞台表演是他们显著的特征。
整场音乐会的过程,都让我很感动,每一首作品的演绎都无不让我赞叹,现场都响起了热烈而激动的掌声,完美的音色,和声,舞台表演,配上特有民俗风情的音乐作品,每个作品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简直就是美的化身。合唱团里每个孩子都有独立表演的能力,不仅会唱,还会乐器表演,这点是最让我佩服的。在他们的歌声里感受不到一点社会的杂质,纯净而优美,声音气息运用自由,音色圆润而通透,表现力极强……
他们今天的音乐成就,是怎么获得的,是我最感兴趣,我猜想应该有如下几个原因:1、好的艺术指导;2、正确的音乐教育理念,或许在他们看来,音乐不是用来练习的,是用来玩和享受的;3、生活的的环境氛围,奥地利有过太多的著名音乐家,维也纳是世界的音乐之都,音乐文化深入人心,已经跟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音乐不是音乐工作者的专利,是一种普及的大众文化,生活中无处不洋溢着音乐的美。4、政府的重视,奥地利不仅重视文化教育和普及,而且特别注意把自己的优势文化推向世界。5、还有最重要的遗传基因。6、他们的语言习惯,他们的语言发声方法,就是最好的歌唱状态。
想想在我们中国,音乐在校园中也是成了一种快餐文化,比如要参加一个合唱比赛了,才赶紧组团,进行简单的发生练习后直接进入作品排练,在队员中的水平掺差不齐,包括演唱能力和音乐素养,没有比赛,音乐就是一个闲置的课程,可能有好作品吗?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的老师,这么好的教育资源被浪费,实在惋惜和难受,音乐是最能美化和提高人的素养的一门艺术,而且入门容易。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好的能沉淀下来的音乐作品是越来越少了,音乐逐渐只成了音乐家门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了,真的是一种耻辱和罪过。可能我这样的想法比较偏激,但我真的没有看到什么音乐教育的希望,音乐只成了城里孩子的专利,特别是在农村,这里的孩子很淳朴,更加需要音乐的滋润,音乐可以让他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这种现状何时能改善?!
天籁之音,让我沉醉!期待我们的国家能音乐之声遍地流淌!
音乐会观后感篇7
今天,组织小记者一行十人连同家长一起赴杭州大剧院聆听了《卧虎藏龙》音乐会,我有幸作为小记者参加。它由《琵琶协奏曲》和《卧虎藏龙协奏曲》组成。谭盾先生的音乐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指挥高键上场了,观众给与他以热烈的掌声,他和乐队一起演奏了《夜宴》中的一段音乐,作为本次音乐会的序曲。
接着,来自上海的琵琶高手出场了,为我们演奏《琵琶协奏曲》,音乐时而高亢、时而低回,时而忧郁、时而欢快,时而清脆、时而沉稳,真是变化多端。它把我们带到乡间,眼前是美丽的田园风光,身边是勤劳而快乐的农夫,他时不时唱起快乐的歌谣。还有涓涓流淌的小溪、觅食的鸡兔、撒着脚丫四处奔跑的孩子、狂吠的看家狗、叽叽喳喳的小鸟突然,天气大变,原来晴朗的天空一下子变得乌云密布。“轰隆、轰隆”,打雷了,“噼哩啪啦”,闪电了,天空下起倾盆大雨,雨滴如黄豆般大小。慢慢地,雨越来越小,最后成了毛毛雨,再后来,雨停了,天空升起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然后,大提琴演奏家易平给我们演奏了《卧虎藏龙协奏曲》,协奏曲分为六个乐章,如:卧虎藏龙、竹林打斗、告别。等等,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内在的美。
这场音乐会真好听,有机会我要多来享受音乐的熏陶。
音乐会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