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参考一些经典的作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优秀作文的特点,当我们写作文时,我们要注意细节和精确性,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和细致观察能力,下面是白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贴对联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贴对联作文篇1
每逢人们提着大包小包上街买东西时,我就知道要过年了。
而往往这个时候,亲戚朋友们就来找爷爷写对联。一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中浮现:人们贴对联时是怎样区分上下联的呢?眼看就要过年了,这个问题令我心神不宁。今天,我趁着爷爷准备笔墨纸砚的时候,将这枚蓄谋已久的“炮弹”发射出来。
爷爷听了,边捋胡子边对我说:“这个问题问得好,今天就给你涨涨知识吧。”爷爷顿了顿,接着说道:“区分上下联最靠谱的方法就是看每联末尾字的声调。古人一般把一、二、三、四个声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二声叫平声,第二部分是三四声叫仄声。每副对联的上联必定是仄声,下联则是平声。你只要把这个规律记住,一般贴对联就难不倒你啦!”
我一听两眼放光,又在网上查找了许多类型的对联。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我仔细去观察,发现真像爷爷说的一样,上联末尾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末尾一个字是平声。太神奇了,小小的对联既展现了不同人家、不同行业对未来美好的祈望与追求,也承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小小的对联真令我大开眼界。
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趣的瑰宝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继承和发扬!
贴对联作文篇2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而喜庆的节日。每到春节,人们会依照传统习俗大扫除、包饺子、贴春联或福字......我们家也不例外。
除夕前,妈妈为了增添家里的新春气氛,让我和她一起写春联,比一比谁写得好。我和妈妈准备好了毛笔、墨汁和对联纸,将桌面收拾好,就开始动笔了。
我们写的对联内容很吉祥,上联是“瑞绕重门增百福”,下联是“春回大地集千祥”,横批是“瑞气盈门”。为了做示范,妈妈先写。“我好长时间没练习书法了,现在写起来都有点生疏了呢!”妈妈边写边说,“写书法可真是个体力活!”不过,一会儿之后,她还是把整副对联写完了。虽然妈妈说没有她以前写得好,但是,我觉得也很不错呢!
接下来,轮到我写了。我拿起笔,认真地写了第一个字。可是,由于手有点不稳,写得不太好。后来,我慢慢找到了感觉,写起来就轻松了很多。我写完之后,把对联拿起来与妈妈写的对比。我们一致认为,她写得比我好多了。于是,我们把妈妈写的那一副贴到了门外。顺便还在门上贴了一个大大的“福”字。
春节写对联和贴对联是一种传统习俗,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还可以练习书法。这样一举两得,可比买对联好多了!
贴对联作文篇3
在中国的春节里,贴对联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它既代表过去的一年圆满结束,又代表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期望。
因为爸爸妈妈都是家里的独生子,所以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家贴对联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我们的肩上。
贴对联小队由我、妈妈、爸爸和弟弟组成。按计划第一项先在我家贴。
我和弟弟拿上对联、剪刀和胶布搬来子,爸爸上椅子后,我和弟弟扶着对联,妈妈撕下几个胶布给爸爸,爸爸按着对联贴好上下联,然后拿着横联,擦去额头上的汗说:“横幅可有点难度。”爸爸上了梯子把横幅扶正,拿去妈妈手中的胶布贴上一角接着又贴上一角,这时,横幅歪歪的错完了,爸爸赶紧把胶布撕下来,竟然把横幅都撕下来了,而且还烂了,我们手忙脚乱的才把横幅贴完。
一切按计划进行,我们回到奶奶家后用很快的速度就把上下联贴好了,我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搬来两把梯子,爸爸扶住横联,妈妈把胶布先贴在中间,果然对联被固定住了中心就不再乱动了,于是,我们很快就搞定了。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最后一站外婆家。外婆家的对联很不好贴,既没有扶手又没有棱面。但是凭我们前几次的经验上下联虽然有一些困难,但了还是贴完了,问题落在了横幅上面,爸爸和妈妈分别上了一把梯子,我们在下面扶,爸爸拿出胶布快速固定中间一角,妈妈也赶紧扶住贴上另外两角,随着迎春炮的响声结束,我们的贴对联任务圆满完成。在回家的路上,看着每家每户都代表喜庆和祝福的红彤彤的对联,我心里的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愿天下每一个人都有这样幸福美满的家。
贴对联作文篇4
今天,我正在玩电脑。突然,老爸兴冲冲地跑了过来,说:“儿子,看看,我带来了什么。”说完,就从怀里掏出一些大红纸包,我一瞧,脑袋里就出现了两个字:红包!一想到这里,我便伸出手将大红纸包全部抢了过来,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可是大红包里并没有钱,只有几张红纸条。我不死心,把所有的大红包都打开,可是得到的结果都一样,我十分地扫兴,对老爸说:“老爸,这些是什么东西啊?”“哈哈,这些是对联,今天我是让你贴对联的。”
“贴对联,”我立刻来了兴趣。“那好吧,我今天就贴一次。”
贴对联首先要选一幅好的对联,我把刚刚掏出的那一幅幅对联全部打开,十分认真地挑了起来。挑对联可是一个十分需要专注的活儿,看来看去,觉得这个好的时候,又觉得那个好,觉得那个好的时候,又发现还是原来的那个好。最后,我决定选了一幅对联,于是,我拿出剪刀和胶布,开始贴对联了!
先把胶布粘到对联上,然后将胶布剪断,光是这一小小的“工程”,我就忙活儿了大半天。这是因为胶布老是剪不断,还差点剪断我的一根手指头,气得我怒发冲冠,用力一剪,差一点就剪到对联了。剪好了对联,该贴了,我走到门前,贴了起来,对联终于贴好了。我松了一口气,大声地念了起来:“中宇清和紫微高照,银花璀璨金龙飞腾。”这时,老爸走了过来,笑咪咪地说:“好,完成了任务,我带你出去玩!”“耶!”
这一天,我很开心。
贴对联作文篇5
贴对联是中国过年的习俗,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崭新的对联。我们当然也不例外。
妈妈买来好几包对联,我们家屋子多而且还要去我以前的老家贴对联,所以买来好多。爸爸不知从哪拿来的胶水一大盆。妈妈把对联刷上胶水,爸爸把对联贴上。开始我没有加入,看到妈妈刷胶水我来了兴头。妈妈说:家里贴完了该去咱们以前的老家了。我高兴的跟着去了。
到了我以前的老家。把去年贴的对联全部撕下来,撕的时候有的也撕不完整,但也不影响今年贴的对联,因为新的对联可以把它盖住!妈妈刷上胶,我把刷好的对联递给爸爸,一切都井然有序。我看到妈妈刷对联我也想试试,妈妈同意了,我把对联全部都刷上了胶给妈妈的时候手上粘满了胶。要贴大柱子的顶上了,没有梯子怎么办呢?园子里只有枯玉米杆,爸爸拿起地上的玉米杆把横批放在玉米杆上啪的一声把横批贴了,还一下没贴正,歪歪斜斜的。我和妈妈都笑了,我刷对联也越来越熟练,很快我把对联都刷完了,也贴完了。
中国贴对联的习俗代表了下一年美好的祝愿,每句话都充满了对下一年的祝福,祝愿下一年工作的人工作顺利,学习的人学习进步,老年的人长命百岁!我们贴完了手上又红又黏,红的是对联的颜色,黏的是胶水黏在手上的样子。对联不光好看喜庆,里面吉利又吉祥的词语让我很喜欢!
对联不光让我长了知识还让我感受到贴对联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呢!
贴对联作文篇6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干活,当然,也少不了贴对联。
大年三十,我们家,奶奶家,姑姑家,都在忙碌,我在自己家里也帮忙干活——贴对联。
我拿起对联又是摸,又是蹭,爱惜的不得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回的对联是我亲手写出来的,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总觉得看不够,我来到门前,拿着没用的毛笔和浆糊准备开工了。
我搬个凳子放在门口,颤颤巍巍地站了上去,一手拿笔,一手拿浆糊,做好了要干活的架势,不知道是因为要贴自己写的对联还是因为什么,我也真是按彩球的乞丐-----高兴的发傻,我两手都拿着东西,却不拿对联,那我怎么贴呀!我也真是被自己的蠢给逗笑了。
调整好后,我一手拿毛笔,一手拿对联,浆糊放在凳子上。我先把墙最上面抹一道,最下面抹一道,然后我把对联的最顶和抹的最上面一道对齐粘了上去,接着根据对联的宽再抹一道竖的,不完全抹完一竖列,再抹一道横的,再把对联用手压着慢慢向下捋,捋到刚刚抹到的地方然后接着向下抹,一直贴到最底下才算贴好一张,另一张我也这样贴,很快就贴好了。
到了中午,我回到奶奶家,一到门口,映入眼帘的也是我写的对联,我心里美的滚水泡米花——开心,我真是太高兴了。
贴对联作文篇7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爷爷、奶奶家过新年。
爷爷正在红纸上写对联,我说:“爷爷,我也要写对联。”爷爷说:“好的。你就写一幅对联吧!”我说:“我写得不好没关系吧?”爷爷说:“没关系的。”
我拿起毛笔,沾了墨汁,心里非常紧张,毛笔在我的手中颤抖,迟迟下不了笔。
妈妈走过来鼓励我说:“添添,你在红纸上写不了字,那就先在白纸上练,等熟练以后,再写到红纸上去吧!”对,就照着妈妈的话做吧。
我吸了一口气,拿起笔在白纸上慢慢地写起来,刚开始,字写得有点歪歪扭扭,大小不一,写了一会儿后,字写得好多了。
觉得差不多了,摊开红纸,一笔一捺,端端正正,我写的对联,上联是“和顺一门有百福”,下联是“平安二字值千金”,横幅是“万象更新”。
我写好了,爷爷看了看说:“还可以”。爷爷拿起毛笔在我的字上面修改了一下,妈妈在旁帮我们拍照留念。
奶奶烧好菜饭过来看到我写的对联,笑得合不拢嘴,爸爸笑也把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线,妈妈大笑着夸奖我。大家一致推举,把我的对联贴在大门口。
对联贴好了,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金碧辉煌,还飘散着阵阵的墨香,我心里美滋滋的。
贴对联作文篇8
古人给我们讲过一个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说的是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嫁给了当时的一位才子,宋代著名词人秦少游。新婚那天晚上,苏小妹要考考新郎,出了三个题要新郎回答,都答对了才准进屋。前两个题,秦少游凭着自己的才智都很快答对了。唯有这第三个题,要对上一个七字对儿,秦少游原想,自己从小就长于对对子,这有什么难的?谁知接过一看还真就难住了。
原来,苏小妹出的上联是:双手推出窗前月这个上联出得十分巧妙:月照窗上,推窗月移,动静结合,妙语天成。秦少游越想巧对,越难对得出,急得他来回踱步,?左思右想,不住吟哦,还是对不上。这时,苏轼听说妹妹在考新郎,前来探听结果,看到秦少游正为对对子苦思不得,就想帮帮忙,可是他也一时难得。正着急,忽见秦少游走到一个盛满水的花缸边,望着水出神,这使苏轼触动了灵机,想出一个巧对。可是又怕小妹将来知道这对子是别人代作,对秦少游脸面上不好看,便想了个暗通消息的办法。他拾起一个小石子,远远投向缸中。
那缸里平静的水面被石子击破,几点水花惊醒了秦少游。他一看水中天光月影纷纷散乱,突觉灵机一动,有得于心,于是三脚两步赶到桌旁,提笔写出了下联:一石击破水中天这真是天然巧对。于是房门大开,苏小妹把新郎迎进屋内。有人经过考证,指出这个故事是历史姜不存在的,秦少游的妻子并不是苏小妹。故事的真假我们可以不管,这故事本身总是说明了写作上的一个道理:文学创作中的巧思、灵感都是在生活中受到启发从而获得的。
贴对联作文8篇相关文章:
★ 往事悠悠作文8篇
★ 爱如茉莉作文8篇
★ 中考总结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