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7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写一篇实用的心得体会是可以让我们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的,白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7篇

读《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篇1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她终生致力于智力缺陷儿童和正常儿童的研究与教育,并撰写了一批幼儿教育著作,《童年的秘密》是其中比较著名的著作。

该书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书中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读《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篇2

?童年的秘密》是早教经典原著,此书揭开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神秘面纱,提出了“敏感期”这一及富革命性的理念,即儿童在智力、节奏、运动、人物角色认识和工作等方面的发展拥有一个特殊的敏感期,处于敏感期的孩子会根据“敏感性”的指令,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从周围的环境中进行吸收和学习。如果能很好的抓住敏感期,将对儿童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本书也对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了反思,指出成人应该处于观察者的地位,不要压抑孩子的发展,要学会富有智慧的爱孩子。怎么叫有智慧的爱孩子呢?我认为可以做到这几点:

1、对儿童不必热衷于“出手相助”。成人比较注重行为的终极结果,总是将“最大效益”作为重要的行事法则,选择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和策略,以最快的速度达成目标。在我们眼里,儿童对某些看起来非常锁碎而毫无价值的东西十分热衷,比如儿童发现桌布歪了,想要去铺平整,我们看着儿童完成困难,就去给予帮助,直接铺好就走人。当我们做出这个行为时,就剥夺了儿童成长的机会。

2、成人应承担帮助孩子的责任。儿童总是充满热情的观察着周围的环境,我们的行为更容易吸引他们,我们必须慢慢的、平静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为儿童提供正确的指导,让儿童清楚的观察到动作的细微之处。就是我们说的以身作则。

3、做温柔的人。我们经常会针对儿童的某种行为大发脾气,发脾气就像一场暴风雨,它会使儿童的内心无法真实展现出来,而深深掩藏了起来。那么我们就不能无法真正的认识儿童,并把他们从所有的束缚中解救出来。儿童只有生活在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中,才能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而然的获得发展。

4、自由的选择。儿童所进行的自由选择,使我们看到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倾向。儿童的兴趣和专注才会发自内心的产生。最后与大家分享一句话:爱默生所说“儿童就像弥赛亚,他降临到堕落的人间,是为了引导人们重返天国。”

读《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篇3

读了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的介绍后,为之震撼。在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时代,她的求学欲、兴趣、执着,在反对坚持的情况下,她成功了,并且有了自己的创新理念,这也是为全世界的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生命而工作的伟大创新。

然而她的创新也多次遭到社会的舆论、迟疑和误解,但最终她的教育理念是被人类共识的,是她在整个世界上掀起早期教育的轩然大波。我们每个人也同样是如此,只要是对的,对人类或对他人有所帮助的,只要坚持、不放弃就会成功!

蒙台梭利博士是医学出身,她从孕育生命为人生起端研究探索,婴幼儿的个体身心发展的变化与潜能,这种潜能是无限量的开发。蒙台梭利博士曾经说过:儿童是永恒的,他存在于所有的时代,也将不断地诞生直至世界的末日,他们是传统的继承者,历史的承受与开创者。文化的融合者以及通向和平之路的使者。那么,我们整个世界的兴衰,掌握在儿童的手中。现在我正是一位早期教育的使者,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我深知只有掌握了解“儿童的秘密”一切从自然生命出发,让儿童在自由快乐、自然中发展。从儿童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去追寻、研究发现,随之总结经验,我相信每一个儿童都会有更大的潜能挖掘。

虽然蒙台梭利博士被社会也有误解,但是现在她的教育理念方式流传到至今,这也足以证明,她的成功。三岁之前的婴幼儿的变化是阶段连续性的迅速发展,他们具有自然的“吸收心智”能力,只要适当合理的刺激,满足心理需求,儿童的创造力和学习力将会是无穷的。作为早期教育者,应有更大的创新,要遵循蒙氏的教育理念,一切以生命为宗旨,为早期教育工作做出贡献。把爱和教育的种子播撒给每一个宝宝。

读《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篇4

艾瑟尔以一个最普通的女仆身份出现,普通到初次阅读的时候压根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然后十年后的某个午后,艾瑟尔带着与曾经主人菲茨伯爵的私生子和菲茨在威斯敏斯特宫,这个英国的权利中心的台阶上狭路相逢时,可以骄傲地以议员的身份径直走过去,而不是曾经站在一旁,垂下眼睛等主人走过。十年前的发乎情,十年后的止于礼,是巨人的陨落,更是巨人的崛起。

十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艾瑟尔用它完成了人生中最华丽的转身。然而这十年的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最开始的她,未婚先孕,丢掉工作,被父亲赶出家门,拖着沉重的身体独自在伦敦的某个工厂里暗无天日地劳作着;后因偶然的机会,成为《军人之妻》的编辑,她终于开始为自己的理想工作,虽然发行量不大,但她只是坚定地努力,慢慢地积蓄力量,终于在竞选中一次偶然的提名,给了她一个全新的思路。第一次提名艾瑟尔为工党议员时,作为竞争对手的她的丈夫甚至是愤怒的,然而孩子不期而至,但这从来不是女人停止追求自我的理由。她虽因怀孕放弃竞选,但仍可用其他的形式继续自己的追求。直到几年后第二次机会来临时,艾瑟尔终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早就该属于她的席位。

艾瑟尔并非圣人,在面对血汗工厂中辛苦劳作时,她也埋天怨地过;在面对菲茨提供的切尔西大宅时,她也犹豫徘徊过;在面对意外的孩子打断她竞选道路时,她也灰心丧气过。但这些都阻止不了她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否则这十年的光阴足以耗尽她一生的能量。命运从来都不会苛待勇敢选择的人,当然也不会辜负艾瑟尔一次次的勇敢抉择。

存在即有合理性。话虽如此,可万事万物总有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总要有人敢于怀疑它,挑战它,打破它,以建立一个更为合理的世界或称为一个更让自己更满意的人。人类社会不正是这样缓慢而坚定地前进吗?勇气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训练出来的,甚至可以说是被逼迫出来的。我们一般处于舒适区,人类的趋利避害本能促使我们常常习惯于停留于此,然而想要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必然经过成长区,大大小小的成长区锻炼着我们的能力,在这些成长中慢慢积聚勇气。比如母亲这个角色,常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强”,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吧。

在这个漫漫夏日,多亏了《巨人的陨落》里的那些勇敢的人,不论是面对不合理要求而敢于违抗自己军官的戈雷果里和比利,还是敢于挑战权威始终有自己思想的沃尔特和茉黛,甚至是一次次耍滑头的列夫,都让我渐渐找到曾经遗失的勇气。处在这样的生活里已经太久了,久到已经分不出彼此。

与恶龙缠斗过久,本身也会变成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亦会回以凝视。是时候了,是时候卸下心中的恨与不甘,勇敢选择一条心之所向的路了。

读《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篇5

又有两周没有写博客,上一周是为了赶一篇稿子,就是上次提到的姚老师的稿约,原来还想偷懒,却最终在姚老师的期待中,完成了这篇文章,很巧,我写的文章就是题为《期待的力量》;这周已经在看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这是读书俱乐部推荐的书目之一,淡水清荷很尽职的在我的博客上留言,周末要组织书友恳谈会,到闽侯白沙的果园去摘桔子,蛮有意思的,可惜我因家中有事去不成,但赶紧下载了这本书的电子版,作为这周的睡前读物,我向她保证,会完成读书笔记的,现在就开始吧。

我刚看完第十一章“行走”,这章最后一句话这样写到:处于正在变为成人并进而使人类得以延续的过程中的儿童,正如弥赛亚所说的,他“无处容身”。看到这里,我很震惊,说实话,正像作者所说的,我们成人总是在忽视儿童,我们从未想过要真正去理解儿童,我们每天都举着最堂而皇之的理由来教育儿童,我们希望通过教育,把儿童塑造成我们理想中的人,却从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在儿童面前成人甚至替代了上帝的角色,成为儿童的神,而事实上,书中提到儿童才是“成人之父”。作者用大量生动的事例和病例从科学的角度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儿童不仅作为物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它能给人类的改善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刺激。正是儿童的精神可以决定人类进步的进程,也许它甚至还能引导人类进入更高形式的一种文明。

在第二章中成人被作为“被告”出现在上帝的审判台前,接受儿童的控诉,而成人委屈万分,他们为自己辩护:“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热爱我们的儿女,我们为了他们而牺牲自己。”但事实上正是这样一个借口,让成人在儿童面前可以为所欲为,“变得不是自私自利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看待有关儿童的心灵的一切,把儿童看作是心灵里什么也没有的东西,我们常说儿童是一张白纸,可以在上面画出我们所需要的图案,有待于成人的尽力填充;把儿童看成是孤弱的和无活力的东西,为此成人必须为他们做所有的事情;把儿童看作是缺乏精神指导的某种东西,需要不断地给予指导。总之,成人把自己看作是儿童的创造者,并从他们自己跟儿童的关系的角度来判断儿童的好或坏。成人使自己成为儿童善良和邪恶的试金石。他是一贯正确的模式,儿童必须根据它塑造。

儿童在任何方面偏离了成人的方式就被当作一种罪恶,成人要迅速加以纠正。”这是我再一次面对这段文字,突然有一种冒冷汗的感觉,头脑里闪现出一个词“汗颜”,是的,我们就是这样行动的,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老师,无论我们多么充满激情、爱和对儿童的牺牲精神,但都已经不可避免的压抑了儿童个性的发展,即使这种伤害是无意识的。书中还提到的一点对我打击也很大,对儿童纯洁心理状态的创伤是由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压抑儿童的自发活动而造成的;通常跟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成人,即儿童的母亲有关。我不得不赞成这样的控告,因为我能感受到这是事实,于是我也很想谦卑地承认:“我有罪;我宣布,这是我个人的错。”

让我最后抄录一段书中的话,与所有的成人共勉:“成人必须确信,在儿童的发展方面他们只能起一个次要的作用。他们必有努力理解儿童,这样他们才能适当的帮助他们。这应该是儿童母亲的目的和愿望,也应该是那些所有教育工作的目的和愿望。自然儿童远比成人弱小。如果儿童要发展他的个性,成人必须控制自己,领会儿童的表示,而且成人必须把这当作特殊的事,使自己能理解和追随儿童。

读《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篇6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书中的前言部分简要的介绍了蒙台梭利的生平和儿童教育观。她创办“儿童之家”,从事儿童的心理和教育研究,撰写教育著作,促进了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其中很多部分让我值得揣摩、思考和回味。

?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蒙特梭利在儿童的秩序感一章中举了很多极易引起共鸣的例子,看的时候可能很多父母会说,是的,我的小孩就是这样,由于错误的解读,大人常将孩子这些行为解释为无理取闹,而强制要求孩子妥协。

虽然某些要求我们不理解小孩的想法,但只要没什么伤害性,为何不顺着小孩的意思呢?当事情按着小孩的预期发生,他比较会有安全感,我们大人不也较喜欢用习惯的方式做事嘛。当满足了小孩很小的要求,大人将很惊讶地看到小孩竟可以完全的顺从,不然小孩就会奋力的争取,如果长期外在发生的事都不是他能"控制"的,有可能会产生无用感,对小孩意志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

讲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的小侄女在刚刚会走路的时候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就是喜欢捡地上的小东西,像小纸片之类的,冬天亦是如此,由于冬天的衣服穿很多,他弯下腰很困难,但是她依旧乐此不疲,大人们有的觉得她小小年纪很爱干净,但大多把这个当成笑话看,然后阻止她继续这么做。今天我才明白大人们的错误,小侄女在捡纸片事件中,她不是).1mi.net(为了把纸片捡起来扔进垃圾筒来保持干净这一结果,而是在充分享受这个有趣的过程,这个动作在充分运用她的拇指与食指,对她的动作技巧训练帮助很大,从而对她的大脑发育也有很大帮助,我了解到,在很多幼儿园有一个训练项目就是让幼儿用拇指和食指拾小豆子。现今,大人们想尽方法发展自己宝宝的智力,但无知的大人们却失去了生活中很多可以锻炼他们宝宝的机会,这些机会简单、普通让家长完全忽视掉了。

最后提一点,既然我们知道成人不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那么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但这种放手有没有一个限度呢?是不是要完全抛弃自己的想法呢,难道没有经过任何修剪的小树苗长大之后其弯弯曲曲的样子就真的好看吗?成人的经验就真的帮不了孩子什么吗?我看不是,成人的放手是有前提的,首先得确认孩子的探索过程是安全的,其次也得要有远见,可以准确判断出孩子当前的探索是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纠正帮助。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只有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读《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篇7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的作者玛利亚蒙台梭利,是享誉全球的幼儿专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医学女博士。她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的影响着世界各国,她还反思了成人对儿童的教育,指出儿童的很多问题源于成人对儿童的错误方式以及对他们产生的压抑,向成人提出了警示。

本书的资料共有30章,好的观点实在很多,我就对我感受比较深的几点阐述一下吧。

1、成人就应受到控告—在成人中进行彻底的变革

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他们能够说服自我这是出于对儿童的爱和自我牺牲,但实际上他们却在无意识中压抑了儿童个性的发展。

2、儿童发展的秘密

儿童在敏感期拥有一种特殊的内在活力,能够以惊人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吸收和学习。当儿童的敏感性受到外界的干扰和阻碍时,他们就会产生抑郁或愤怒的情绪。我们不能漠视儿童的心里发展,就应去帮忙他们。这种帮忙并不在于塑造儿童,在于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为儿童的心灵成长带给支持。

3、睡眠失调是儿童成长的障碍

成人就应发奋去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才能给儿童带给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满足儿童内在的需求。不好把儿童当做没有生命的个体,不好在他们年幼的时候随心所欲地支配他们,在他们长大以后还要求他们惟命是从。成人务必认识到:在儿童成长中,成人只能起一种次要作用;成人务必尽可能地了解儿童,这样才能给儿童带给适当的帮忙。正因儿童比成人弱小的多,要想让儿童充分发展自我的个性,成人就必须要控制自我,学着倾听孩子的心声,并把孩子和倾听孩子的心声当成一项神圣的职责。请把儿童当做人看,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儿童就应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社会在生活的好处上,要做到儿童与成人的平等。

4、儿童的教育—“儿童之家”的三条准则

儿童仅有生活在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中,即在一个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才能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而然地获得发展,并展现他们内心的秘密。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教育所要求的仅有一项:透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到达自我的学习。儿童就应得到成人的爱,而不是成人忙于生活所残余的爱。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无意间烙下的。

5、偏离正轨的儿童(神游、抵触、依附、占有欲、支配欲、自卑感、恐惧、说谎)

当游移不定的心灵找不到能够停靠的对象时,就容易被图像和符号所吸引,一旦儿童发生这种心理失调,就会坐立不安、到处乱动等表现。这些孩子看上去活力充沛、难以控制,但他们进行的活动却毫无目的。他们可能刚刚着手做一件事情,但没过一会就将其抛之脑后,又开始干新的事情,正因他们的心思分散到许多不一样的事物上,无法集中在某个对象上。对于儿童由于心理失调表现出的这种散漫和不守规矩,成人可能会进行惩罚或者耐心地容忍对待,但实际上,对儿童的这种幻想,我们是持赞成和鼓励的态度的,并把它视为儿童创造性的表现。

6、父母的使命

父母不是孩子的创造者,只是他们的监护人。父母应真挚地关怀孩子,将保护孩子作为崇高的使命来履行,为了这个使命,父母就应将落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爱孩子的本能上的灰尘洗涤干净,发奋去明白这份爱的本质。父母对子女的爱,就应是发自内心的深刻情感的外露,而不应存在有任何私心或懈怠。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引起父母的重视,父母也应为了儿童的权利而抗争。

透过读阅《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颇受感悟,从中认真反思,自我在教育孩子方便有很多错误的方面。日常生活中运用大人的权力去抑制了孩子的自发性活动,孩子是独立而特殊的存在,他有权理解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以及有权享有促进身体、心理、精神道德、智能的权利。应对孩子的成长,我们就应像蒙台梭利那样,学会观察、学会引导、学会等待,用“有准备的”适宜环境引导孩子的内在生命力,并耐心的等待孩子完成其内在的心理变化,而不是用我们成人自以为是的“对孩子好”去打扰其破茧而出的过程,造成人所皆知的“拔苗助长”的严重后果。个性是在这天我们国家的教育环境下,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除了考试、作业之外还要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家教等等,试问小小的心灵是否能承受呢?我们是新一代的家长,我们中间很多人理解过高等教育,反思一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多少是父母之命?有多少是自主权利?所以当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我们要给我们的孩子建立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地发展,倾听孩子的心声,把明白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使他们健康欢乐地成长!

读《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童年主题班会演讲稿7篇

童年读后感700字7篇

童年读后感700字精选7篇

童年读后感400字7篇

读课外书的心得体会推荐7篇

读红楼梦的后感心得体会7篇

读<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优质7篇

读56号教室的奇迹2心得体会7篇

读<爱的教育>读书心得通用7篇

读数学课标的心得体会7篇

读《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