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强化书中的内容,读后感是我们阅读后的感受和思考的表达,白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聪明鸟的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聪明鸟的读后感篇1
我看了《笨狼和聪明兔》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聪明兔这个角色。因为他很聪明,又是笨狼的知心伙伴。但是,他却比笨狼聪明多了,最重要的是,笨狼不能化解的危机,他都可以化解并让害笨狼的坏人自食其果。看了下面一段故事,你就知道聪明兔帮笨狼想的好主意。
有一天,胖棕熊、猩猩兄弟和尖嘴狐狸在喝酒,顺便给了笨狼一个森林币,让他去买汽车。如果买着的话,就给笨狼40个森林币。笨狼正在买不着汽车想办法呢,这时,聪明兔来了,笨狼把发生的事给聪明兔讲了一遍。聪明兔说:”笨狼,我和你换。“于是,聪明兔从玩具柜里拿出了一辆玩具小汽车给笨狼,笨狼也把那一个森林币送给了聪明兔。大家一起去问那四个坏蛋要钱。可是,坏蛋想不付钱,可合同在笨狼手上也不能不给钱,因为他们几个都有不好的老底。胖棕熊硬不给,但可以让笨狼在他的店里挑价格是10个森林币的东西。看了上面一段小大故事,大家知道了聪明兔是怎样让要害笨狼的人自己损失吧。所以说,聪明兔是一只非常聪明的兔子,你们说对不对?
我觉得胖棕熊是不对的,它不能拿别人开玩笑,还好有聪明兔帮笨狼化险为夷。
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笨狼和聪明兔》。
这本书里面有笨狼、牛博士、笨狼爸妈、聪明兔、胖小猪等一些可爱又奇怪的动物。但我最喜欢的是笨狼、聪明兔、胖小猪。知道我为什么不喜欢牛博士和其它小动物吗?因为笨狼傻得可爱,聪明兔是只超级聪明的兔子。胖小猪除了不爱洗澡外,没有其它什么缺点。
这片文章讲述了飞龙鱼、半朵大红花、香木匪果、什么是比萨、春游等一些文章,我最喜欢的是什么是比萨。因为它里面的故事写得生动又有趣。
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友谊是一个打不倒和战不败的巨人。
聪明鸟的读后感篇2
我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曾经也经历过传统的中国教育,十二年寒窗苦读只为高考,最近在网上看到高考加工厂毛坦厂中学的纪录片,看的我心惊胆战,就算时光倒流我也不愿意再回到那些个让我噩梦连连的备战高考的日子。
我和本书中主角之一金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当然这肯定是和我们所在国家的环境和父母的影响有关,这里的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教育体制以及一切有可能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和金不同,我从小就被老师和父母安了个“帽子”—脑子不聪明,肯干。我不曾想到,这个观点影响了我十几年,学生时代每当我遇到学不好的科目我都对自己说:“我不聪明,就不要指望做数学试卷上最后几道题,我只要多花点时间把基础题做好就行”,就这样,高考的数学试卷上,我连最后三大题的第二小题看都没看,因为我已经惯性的认为我肯定会做不好,与其浪费这个时间我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做检查。从小我就没有探索新事物的欲望,我从来没有因为能和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探讨和交流而兴奋,与金相比,我怕的就是在众人面前说出自己标新立异的观点以及对新事物的提问,更不用说参加各种挑战性的竞赛或者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现在的我有时候会想,如果当初老师和父母没有一贯的说我不聪明,而是鼓励我去挑战我不擅长的东西,那么今天的我会不会就不是现在的我?当然,现在说这些都已经迟了,我只想说,以后等我有孩子了,我要尽可能的多多鼓励他们尝试一些他们不擅长的东西,多多表扬他们拿手的事情,至少成长的道路上曾经有未某个挑战努力过,而不是像我一样自暴自弃。
相信有许多国人和我一样都曾吐槽过中国的教育体制,“填鸭式”教育让我们被迫成为一一只只张着嘴等待教师填充各种知识的鸭子,对于这些知识我们是否能消化或者以后是否能用的上,鸭子们不用在意,老师们也不会在意,因为他们明白几年后会有一场名叫高考的战争等着他们不得不消化这些知识。几年前我看到有关中国教育体制和欧美的教育体制对比的文章,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中国的知识点是围绕考试大纲,欧美国家的考试大纲是围绕知识点。关于各国的教育体制我没有足够的知识来解读,只是当我在文中读到埃克里在韩国南山中学的所看所感之时,我有太多的同感。韩国和芬兰一样是世界上最聪明孩子的地理分布区之一,他们在国际上获得的教育硕果差不多,而差的多的是,韩国学生为学习付出的时间是芬兰学生的几百倍,当芬兰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韩国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当芬兰学生在排练话剧的时候,韩国学生在参加课外辅导课。仅从这本书里我看到的韩国教育体制和我所经历的中国教育体制是一样的,我们的家长对我们都抱着无限的希望,读书是普通家庭孩子的唯一出路,于是我们身边就出现了一系列疯狂玩彩票的家长,给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不惜重金买学区房,为的就是能让自己的孩子挤进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接着顺其自然的进入最好的大学,然后就能获得体面且高薪工作的机会。正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家长,于是我们都成了教育体制下最无辜的小铁人,我们努力学习,我们将玩耍视为可耻,我们没有自己的时间做感兴趣的事情。每当我看到临近高考的孩子因为考试没考好或升学压力而跳楼结束年轻的生命时,我真的很痛心,因为我曾经也有因为一次模拟考试没有考好就想轻生的念头。我真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因为参加高考而对扭曲了正确的价值观。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应该是最符合当前国情的,毕竟十三亿人口大国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只能通过这个看似比较公平的途径来竞争。所以,以后我也会为人母,我希望自己能够理智一点看待孩子的教育。
“日益丰富的数据从各个学校和国家源源不断涌现出来,孩子们自己也试图告诉这个世界他们的潜力究竟有多大。”教育问题我们个人无法去左右,但我们可以做到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他们一点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说不定他们会还我们意想不到的奇迹。
聪明鸟的读后感篇3
我最近读完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得不细致,想得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真正是一个聪明的老师!
聪明鸟的读后感篇4
写这本书的书评的时候战战兢兢的,因为关乎教育的问题,很沉重,这就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不敢全部赞同作者的观点,因此,别人看我书评的时候也不一定全部赞同我的观点。姑且先写我自己对于这本书的态度吧。
这本书的作者可以说是相当细心,甚至于可以用“严谨治学”来形容,整本书的内容都有引经据典,大有出处,光是翻到最后的附录和参考文献的时候我就惊呆了。附录一和二就从217页到250页,整整33页的附录,还有251页到288页,38页内容完全就是文章10章内容的注释。起码作者的这本书完全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向所有的人传达自己的调查结果,这种态度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作者说“我到过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们都会抱怨他们的教育体制,这是一个奇怪但普遍的事实”,让我想起来一句话“母校是什么?母校是一个让你又爱又恨的地方。你在学校的时候,你可以天天骂;当你走出这所学校的时候,谁只要一骂你的学校,你立马就跟谁急!”所以,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山,总是那边的高;海,总是那边的宽阔;女人嘛,还是别人的媳妇好看是吗?
当谈起来教育的时候,对于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似乎总是可以给出很多建议。或者总是觉得自己家的孩子各方面都不如别人家的,久而久之,孩子总是被父母拿来跟邻居家或者朋友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自卑心理或者骄傲的心理就慢慢膨胀,结果当然就很糟糕。
下面几个父母的话就是我经常能够听到的话,这就是社会的现状。
父母a:“你们家的孩子很聪明啊,你看,学习那么好的啊。”
父母b:“你们家的孩子才比较厉害呢,除了文化课成绩那么好之外,还弹得一手的好钢琴,真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呢”;
父母c:“我们家的孩子貌似天生就不聪明呢,就不是一块学习的料,整天就知道瞎鼓捣一些军事模型呢?”(番外话,殊不知他长大以后会在哪方面更成器呢?)
父母d:“我家孩子从小就喜欢各种手工,所以我们鼓励他自己制作各种东西,也鼓励他拆开各种电器,再自己重新组装回去。虽然他文化课成绩很一般,但是在高中时期他就凸显出来他过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相信这对于他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莫大的帮助”。
类似于这样的父母对话不胜枚举。
我们知道的越多,就越能引导孩子走上成功之路??
我不禁要对这句话发个问号,因为我们知道的很多,若是不能有限的传达给自己的下一代孩子们,结局又当如何?
别的暂且不说,李双江和梦鸽,两个才华横溢的人,自然肚子里面的墨水也不会少到哪里去,可是,儿子李天一呢,中学开始就是国际性的学校,从小就开始开个人演唱会。然而,他最终活脱脱的是家庭教育的牺牲品。试问家庭教育的缺失还是学校教育的缺失?
或者另外一个,我自己家庭的例子。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是高中学历,母亲仅仅是初中文化。在他们的意识里面,即使想要给我和姐姐弟弟辅导功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所以教育的最终结果是姐姐大学毕业,我和弟弟都是硕士毕业,并且在高中期间一直都是周六周末帮父母干农活,没有耽误太多的学习时间,我们知道的就是自己去努力,来改变家庭的落后情况。
唯一不足,与城市孩子无法比较的就是,我们任何艺术的东西都不懂,所有关于艺术的东西都是自己在大学图书馆摄取而来。
作者是一位美国人,所以很多观点应该是从一个美国人的角度来看待的,我们有参考价值,但是不能照搬。
所以,如果你关心教育,关心孩子的未来,那请你来看这本书吧!
聪明鸟的读后感篇5
暑假里,我读了《笨狼和聪明兔》这本书,非常喜看。
书中讲了有关笨狼和他的小伙伴们发生的许许多多极其有趣的小故事。如鹅太太的办公室、胖棕熊的t恤衫、红雨靴、修正比萨斜塔…这些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觉得最有趣的是《青草头发》,他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笨狼发现眼镜蛇小姐没有头发。就一直盯着眼镜蛇小姐看。被眼镜蛇小姐看见了,眼镜蛇小姐罚笨狼吃粒花生米“。然后,聪明兔小声问笨狼:”笨狼,你干嘛老是盯着眼镜蛇小姐看啊!挨了那么多‘花生米’,究竟是怎么回事?“笨狼说:”因为眼镜蛇小姐没有头发。我一直盯着眼镜蛇看,眼镜蛇小姐就生气了。“后来,全班几乎都知道了眼镜蛇小姐没有头发这件事。这一次数学课,有的同学”嘻嘻嘻“,有的同学”哈哈哈“……这么一来,教室犹如欢乐的海洋。忽然,眼镜蛇小姐哇哇大哭,泪流满面,不再来上课了,鹅太太知道眼镜蛇不来上课,后来,查出是笨狼干的,笨狼就被批评了一大顿。笨狼被鹅太太批评了之后,就买了一个假发套送给眼镜蛇。夏天,眼镜蛇头上长了一头痱子了。笨狼发现了,就又送给她一顶青草发套。从此以后她不再长痱子了。
这个故事真好看,使我懂得了要尊重别人,不要嘲笑别人的缺陷,要关心爱护他人。
聪明鸟的读后感篇6
我读完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透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状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就应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应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理解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应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应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务必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应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就应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潜力。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先老师能够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我想我会用心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这天的我比昨日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到达自己所能够到达的最好程度,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聪明鸟的读后感篇7
看到书名里时,我以为这是一本指南书,书里会详尽的告诉我们如何培养一个聪明且优秀的孩子。显然对我封面与封底的文字解读有误,但我也很庆幸这不是一本教育指南书,程序化统一标准的教育孩子,这并不现实。
关于“聪明”与“优秀”,在教育界对于这两者的定义,我个人认识一直很狭义,甚至大众主流思想很自然将两者与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前程似锦挂钩,这样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在整个亚洲都极其普遍,所以韩国才会有如此成熟的培训机构,因为家长们愿意在这上面支付大把大把的钞票。相比有学习机器之称的中国学生,我还觉得中国学生比韩国学生幸福,虽然我知道有不少小朋友双休日奔走在各个培训机构之间,学习各种特长或补习功课。但他们在时间上的分配,绝对不会像韩国学生那样一再的被学习挤压,最后变成一块又干又硬的饼干,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关于中国教育,我个人还是持着一种比较乐观的态度,虽然很多声音告诉我们,“中国学生缺乏创造力”“中国学生动手能力差”,中国学生在某一方面匮乏,并不全然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出了问题,就拿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来说吧,许多学生在未踏入校园前,他们的创造力与动手能力可能就生生被父母长辈给“扼杀”,所以我一直很纳闷从小不愿意让我触碰任何明火或电器的父母,为什么在我长大后觉得我不会煮饭是一件很不应该的事呢?他们是否想过,这其中有多少次,在我想去尝试煮饭时,因为他们呵斥,我打消自己动手的念头。
为何我对中国教育抱有比较乐观的态度,因为我在教育改革中看到希望,我弟弟妹妹现今在学校学习的方式就与我们当初刻板的学习方式,有极大的不同,至于这种的不同与新的尝试是普遍存在,还是只存在小部分学校中,我不得而知。但至少说明中国教育已经开始在反思,它们想教培养出的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与才能。是只会写标准答案的考试机器?还是具有思辩能力的人才?在中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的大背景下,也许这样的改革果效并不显著,但我相信只要朝着这正确的方向前行,不日便能迎来改革的硕果。
聪明鸟的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 麦穗儿读后感7篇
★ 台阶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