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写观后感,可以让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写观后感并不是复杂的事情,只有认真回顾观看的内容就好了,下面是白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十月围城的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十月围城的观后感篇1
“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而这痛苦就叫做革命。”
中国的近代是属于红色的,而这红由浅而深。
清朝末年,孙中山先生来香港与13省的革命代表开商讨武装起义的大计,组织一场全国性反清不能运动。清政府派暗杀部队刺杀先生,社会小人物组成的仁人义士浴血奋斗,竭尽一己之能保护孙先生,由此腥风血雨染红了192017年的10月天。(实际是8月)
“先生我们会等到这一天吗?这一天何时到来。”“你们会看到这一天的……我是看不到了。”他坚定的目光仿佛还未叙述完自己对革命的信心,身体却应枪声倒下,鲜血晕开了微红的十月。《十月围城》将那段深埋的历史呈现在我的眼前,触人心魂。
重光。孙先生到港前四天收到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李玉堂坚定地说:“我儿子只能是个商人。”李玉堂明白在这个动荡的年代,没有人生,只有命运,他宁愿用自己的一切换取重光的那怕一点所谓的人生。他说自己只出钱不出力,但当他为革命党捐第一分钱的时候,他就已经是革命党人了。其实他自己是明白的。李玉堂拉着重光,而重光用坚定的目光看着父亲失措的神情,说:“我不做亡国奴!我不做亡国奴!”那力量仿佛是他十七年积蓄下的,无可抗拒。怀表“哐当”一声掉落在了冰凉的石板上,如同炙热的理想突兀却有必然地撞在了现实冷酷的身躯上。最终,重光躺在父亲的怀里身体渐渐冰冷,李玉堂只能在这次行动成功的喜悦中痛苦。
“我不做亡国奴!我不做亡国奴!”
“我活了十七年,原来就是在等着一刻……”
他毅然用自己十七岁年轻的生命渲染了革命。
阿四。“过了明天我就娶你。”一张单薄的卡片上,满载着阿四羞涩的幸福。而,今天,谁又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呢?这样的电影中本来就很难承受这样的爱情,但这也是影片中唯一的一处温暖。阿四和阿纯的爱情没有华丽的诺言,仅有的是他们的纯真和质朴,他们是冰冷中温暖的存在,也都因为身处革命的十月而不得不过早地夭折了。如果说阿四对阿纯的爱是寄居在心灵深处那么他对重光少爷的爱则是蛰伏在表面的。有人说阿四是奴性的,无我的,但这早已在他抱住阎孝国的腿不放的时候被全盘否定了,他无私的爱,他的感恩之心早已是他人格中的那最为亮丽的一抹。他不是那个时代奴隶的缩——仿佛看到他穿着脏兮兮白卦子,破旧的布鞋,傻傻的笑着拉着黄包车奔跑着,而他追逐的方向即是幸福。
看完电影后,直在想着一个问题,为了保护一个人,而他的到来仅仅两小时而已,却牺牲了这么多人,值吗?不过,又想起陈少白说过:“孙先生就是希望,孙先生就未来,中国就只有一个孙先生。”所以无数的仁人仪士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轻如草芥,与世浮沉。他们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保护的谁,因为他们的目的不同,他们并不是为了革命,甚至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都不知道何为革命?为何革命?“我叫王复明!我叫王复明!”在生命线停止的那一秒,他用尽全力推倒牌坊的同时,也尽力喊出了他的名字,只为让别人知道自己叫王复明,他说“过了明天我就回少林了。”说话的那一刻他无比的幸福,满足。因为要打坏人,因为要回少林,所以他可以不知道自己献出生命要保护的是谁,他不知道什么是革命。终于看到一家三口团聚的画面了,而那只不过是重阳死前的幻境罢了。一个赌徒也渴望家人团聚,因为他身为父亲的责任被唤醒了,所以他不惜生命保护了自己的情敌,用自己的生命愤力一击。他不知道什么是革命。一个单薄的女孩子,狠狠的抵住了门,只为等待炸弹暴炸的那一刻与那些行刺者同归于尽。他只是静静地说“父亲,女儿不孝……”她只知道“爹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她不知道什么是革命。但她巾帼的气慨正如她的名字——方红——方乃浩气汤汤,红为碧血悠悠。
他们原因不同,追求不同,理想不同,他们只唯一相同的是都不知道自己保护的谁,什么又是革命。他们如此的义无反顾。
也许《十月围城》中都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情节,但我们应该相信,那个年代的本质就是那样真实,是用鲜血染红的十月。
十月围城的观后感篇2
革命必然有牺牲,只是不知道革命的结果是什么。
影片中所有的人都为了保护孙中山前仆后继,不惜牺牲生命,他们维护的不是孙中山这个人,而是民主,他们把革命的期望寄托在孙中山身上。感动的同时,又觉得悲伤,这样的牺牲,换来的却不是民主的国家。
胡军饰演的阎孝国无疑是剧中第一大坏蛋,但是他却不打他老师,只能说他是个可悲的愚忠的人。甄子丹饰演的沈重阳连自己的妻儿都照顾不了,只知道赌钱,他拼死保护李玉堂,是为了保护他女儿的爹。真是太可悲了。黎明饰演的乞丐刘郁白,为了一个女生,家破人亡,为革命牺牲这个结局倒叫他的存在有了一点好处。谢霆锋饰演的阿四,甚至能够说有点傻,却是十分的衷心,拼死也要保护少爷,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主人高兴。梁家辉饰演的陈少白,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一心想要革命,但是还真的是无钱也无力。王学圻饰演的商人李玉堂,起初一向申明只出钱不出力,帮忙陈少白革命,却想要自己和家人置身事外。直到,他误以为陈少白被人害死,才出头去组织保护孙中山的活动。李玉堂一向不允许儿子参加革命。可惜,王柏杰饰演的少爷李重光一心想要参加革命,愿做孙中山的替身,最后更惨被阎孝国杀死。可怜李玉堂中年得子,却老年丧子。李宇春饰演的方红是任达华饰演的方天将军之女,在父亲及戏班被阎孝国手下杀害之后,她决定做父亲想做的事情,故加入保护孙中山的行列。巴特尔饰演卖臭豆腐的王复明,正因目睹李玉堂与探长史密夫对峙,而佩服李玉堂,故参加保护活动。曾志伟饰演的史密夫开始是外国人的走狗,最后却暗中帮忙李玉堂等人。他也是个明哲保身的人,但仍未泯灭的爱国心促使他暗中帮忙李玉堂。这些革命党为了保证孙中山能够顺利来港开会,安排李重光做孙中山的替身,前去探望孙老夫人,最终一一牺牲,仅留陈少白和李玉堂。过了明天,阿四就要娶阿纯了,方红就会带了方将军回老家,王复明就要回少林寺,过了明天,只要过了明天,但是,他们都没有明天了。结尾的时候,李玉堂抱着李重光的尸体,埋怨他不老实待在家里,令人唏嘘不已。
或许为了孙中山来港开会,就要牺牲这么多人的性命不值得,但是为了他们的梦想民主,他们全都心甘情愿。为了实现梦想,革命前辈前仆后继,明天也许是光明的。就为了这个期望,去发奋吧。
十月围城的观后感篇3
十月围城,杀机重重。可是欲得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历文明之痛苦。革命于现在就是痛苦。
但是在那个生与死的较量中,真正是明明白白为革命去奋战的恐怕也只是那些文人墨客、青年学生。而那些具有关键意义的人物甚至连他们要保护的对象都不知道,不清不楚的去充当革命的炮灰,他们为的是纯粹一个“情”字。
李玉堂作为一位商人,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算德高望重,儿子也是学业有成,可谓是生活美满。但在好朋友陈少白的影响下,不断的为革命捐钱,不知不觉在历史车轮的滚动中被席卷成为了革命的力量。正如他所说:“你不要忘记你是一个中国人。”因此他为了革命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但是却舍不得自己的儿子也被卷入其中。当他看到充当孙文替身的就是自己的儿子时,他在拼命的追,但也为时已晚,追上时也只能抱着儿子的尸体无奈的痛哭。在他与黎明的对话中,他说:“李玉堂你是一个大骗子。”这句话一点都不假,无论那些义士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总应该知道所做事情的 重要性和危险性。可是他们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怀着满腔的热情,结果一个个死的都是那么的凄惨,那么的纠心。
阿四与阿纯虽说只是市井中的小人物,但他们上演的唯美爱情,轻轻一点就撩人心弦,感动就是这战火纷飞中举重若轻的一丝温暖。当李玉堂答应替他提亲时,阿四的喜悦让人顿时感到了难过、可惜、怜悯、同情……可能他还没有意识到第二天自己所要付出的代价吧。在他与阎孝国的搏斗中,完全没有攻击力的他一再的放弃生的机会,为的只是让李重光有多一点时间逃离。刹那间一个平凡的小人物让大家看到了不平凡的忠诚的力量。
甄子丹原本一个小小的赌徒,他说:“只要有钱,我什么都可以做”。但当得知自己还有一个女儿时,他变了。在与女儿相见的场面中,他泪流满面,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子汉这时是在后悔,还是无奈……血浓于水的被亲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当他抱着女儿的布娃娃,浴血奋战,是在发泄,还是得到了安慰,最终是他走得很安详。
影片以历史为背景,穿插亲情、友情、爱情,生生死死,每个人都是那么的悲壮。刚开始一直想不通,为了一个孙文值吗?后来理解孙文只是革命的一个象征,那个年代无国何谈家,就算手无寸铁,也要竭尽全力,这种精神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但是对那些不了解大局的小人物来说,他们不懂革命,让他们义无反顾的正是这举手投足间的丝丝真情。革命的先驱是踩着这些无名人士的鲜血发展革命的,所以说没有小人物何来大历史,没有那真诚的感情,何来这些甘心为革命充当炮灰的义士。
最后不由得感叹:“这种感情很真诚” !
十月围城的观后感篇4
电视剧版《十月围城》延续了电影版的故事,一直备受关注,张晓龙更是挑战极限出演了大反派“李重甲”,为了让角色坏到极致,张晓龙设计了诸多“狠戏”,角色带来满满副能量只能依靠健身来排泄,演到心力交瘁。
“暖男”挑战自我“坏得彻底”
曾经在《甄嬛传》演温润如玉“温太医”的张晓龙,将自己的反派处女秀献给了《十月围城》,这不仅是他在戏路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同时其颠覆性的荧幕形象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次新鲜的观感。
张晓龙表示,接到剧本之后,看到这么一个鲜明的反派角色,非常兴奋,自己平时性格很阳光,尝试这么阴暗的角色是个很难得的机会。这个角色很多的戏份也还是通过眼神表达出来,比“温太医”的一味隐忍不同,“李重甲”还有不少爆发的戏份,张晓龙竭力将他塑造成一个坏到所有人都恨的坏蛋。为了演好这个坏蛋,张晓龙完全不顾形象,不仅剪了辫子留着“阿姨头”发型,在动手打斗时面部做出狰狞的表情,演完之后,甚至有朋友直言:“看一遍‘李重甲’,要看十遍‘温太医’才能掰回来”。
张晓龙健身减压心力交瘁
戏中张晓龙用扎实的演技诠释了反派“李重甲”,其游走在革命党、新军和清廷之间,机关算尽只为达成目标,与钟汉良饰演的“阿四”一路相斗,遇到任何挡路的人心狠手辣毫不手软。这样一个狠辣腹黑的角色,张晓龙直言自己“演得好苦”,在片场,张晓龙时常同导演聊到深夜,为的是将“李重甲”的内心世界演绎得更加透彻,深入剖析他变坏的缘由。
张晓龙坦言:“有一场戏是我把所有人都杀了,手段及其残忍,可‘李重甲’内心也是痛苦的。拍摄的时候自己完全融入‘李重甲’了,后来想想其实挺可怕的。”他也曾在自己的微博中回忆过这种艰辛:“李重甲,对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难苟同,但也要努力走进他的世界去理解他,诠释他的悲剧人生。”
张晓龙拍摄时入戏太深,只能靠健身锻炼来排泄角色带来的负能量,5个多月拍摄下来,张晓龙心力交瘁瘦了一大圈,“后来导演说我的脸已经瘦得不连戏了”。
十月围城的观后感篇5
?十月围城》讲述的是清朝末年,一九零六年时,清政府羸弱,外墙侵略,民不聊生的国情。在水生火热中,国父孙中山先生率领着一批仁人志士,誓以鲜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该片以时间为线索,拍摄了孙中山先生到香港前七天至达港之日发生的刻骨铭心的事件。
影片用饱含深情的镜头,描绘了那个时代的中国风貌,刻画了一群伪走向共和到死不顾,引颈就戮的英雄人物。他们以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唤醒了民众沉睡的意识--商人、学生、老板、脚夫、苦力、赌徒甚至乞丐,这些人参与舅父孙中山先生的目的多种多样--为了老板,为了兄弟,为了爱情,为了救赎,但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那些安静的灵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所有的人仰望和铭记。
?十月围城》中所暗含的情感是无法简简单单用言语来表达的。电影中的父子情、夫妻情、兄弟情和儿女情在导演的拍摄下勾勒出一个个侠骨柔情的热血男儿。一向演正派的胡军,此次在电影中十足的演了一个大恶人。这个暴躁但忠烈的清军官阎孝国被胡军演活了。那份报效朝廷的愚忠、顽固和病态都融在他的举手投足之间,可谓入木三分。也揭示了再那个年代里,那些腐朽的制度和思想,那些与历史潮流作对的人,必将为自己的愚昧行为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十月围城》的商业性也暴露无疑。作为一部爱国片,它的明星阵容巨大,青春偶像李宇春也加盟其中,虽然演员阵容仍敌不上《建国大业》,但它的商业性仍带给它无限的商机。
华丽的武打动作,在熟悉甄子丹的影迷为之尖叫。每一场打斗戏都场面恢弘,气势磅礴。不愧为武打之星,影片画面感冲击力强,有一贯香港片的影子。但它所特有的爱国情感,又是先前的香港片所没有的,也是无法比拟的。
影片中,我喜欢那个李重光。他和我们一样是学生。差不多的年纪却有如此伟大的目标。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不贪恋富贵之家,他目光炯炯地宣扬革命,他坚定着革命的理想,但也惧怕死亡的真实。他说:“我闭上眼,看到的是中国的明天。”他用鲜血染红了最后一秒。
同样的年纪的我们,在那个年代里会怎样选择。我们是做亡国奴,还是顺应历史的潮流去推动革命的进程。或许我们彷徨,我们无助,但我们能否像李重光一样,为哦了新中国的明天,而挺身而出。
辛亥革命胜利了,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我们可知道,在胜利之前,有多少烈士牺牲了。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去换来新的世界。他们肩上所扛着的是民族的责任,他们看到的是希望和曙光。
我们身处在和平的年代里,或许我们不需要像他们一样去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报效祖国,但是我们仍要有一颗奉献的心,有一颗爱国的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好好学习,现代的中国史发展的中国,我们国家正需要一批又素质有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更是要努力学习知识。
没有鲜血,没有战争,我们要用知识的力量去建设我们的国家,让她繁荣而昌盛!
十月围城的观后感篇6
十一年前,系里组织同学们观看电×影《十月围城》,十一年后,一时兴起再看《十月围城》。看完之后,心潮依然澎湃,浮想还是那么联翩,对剧中英雄的崇敬依旧。从影片的开头就预料到一定是个悲壮而感人的故事,果然,剧中英雄为了坚定的信仰而为之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令人崇敬,同时,也佩服他们的信仰之坚定。
好的片子会在你的心里打下一层深刻的烙印,影响着你的为人处世,影响着你的价值观念,影响着你对世界,对生活的认知。《十月围城》真实再现了一个原生态的满清末世:民不聊生,政府腐朽,一片破败的景象。在国父孙中山先生的感召下,命运不尽相同,经历不尽相似的平凡人,斗志高昂地参与到革命的队伍当中,为了他们心中的信仰慷慨赴死。信仰从来,也一直都是个伟大的命题。对李重光来说,“一闭上眼,就看见中国的未来”,他年少热血,接受了民主思想立誓推翻封建王朝,冒险做了孙中山的替身,并为之奉献生命。这是他的选择,是他的信仰;对王复明、方红、阿四、刘郁白等英雄来说,尽管各自为着各自的感情,但保护孙中山就是他们的责任,他们的信仰;对陈少白乃至整个革命党来说,革命就是他们的使命,他们的信仰。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人当然会肩负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只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锲而不舍,平凡的人可以创出不平凡的业绩。
受影片反映的价值取向的影响,脑海里浮现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有着坚定信仰的英雄。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引用此话来说明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教育大家要为人民服务。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妇孺皆知,他之所以能够做到精忠报国,就是他心中充满了大爱,充满了信仰。还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无不表现出英雄们为了坚定的信仰而牺牲的精神。一百多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留给后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诗句。1928年初,夏明翰被捕,在狱中敌人先是企图收买他,但他毅然回答说:“办不到,可以牺牲我的生命,决不放弃我的信仰”,并留下了慷慨激昂的名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1941年,叶挺将军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严词拒绝,为他的信仰而坚贞不屈,《囚歌》就是最好的证明。此类示例自古以来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一代代英雄以血、以生命为代价给我们做了示范:信仰,能够构筑生命的主旋律。
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信仰就不同。这个过程中,一个人如果思考力出现了偏差,信仰发生了扭曲,那么执行力越强反而犯的错误越大。影片中阎孝国可谓是文武双全而少有的奇才,就是他思考错误、选错了位置,逆历史潮流而动,导致众多仁人志士死于他之手,最后赔上自己的性命还不知悔改。历史上此类人物也比比皆是。南宋奸臣秦桧,为了一己之私杀害国之栋梁,给自己留下千古骂名。明朝宦官魏忠贤,结党营私,得一时之富贵,传千古之臭名。历史上像这类人物虽然能够获得一时的利益,但到头来都是身败名裂。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信仰发生了歪曲。有的人为了金钱不惜出卖朋友,出卖尊严;有的人为了女人,不顾他人、不顾社会、不顾国家。在自私自利的驱使下,去完成他不该完成的事情,给后人留下不可估量的灾难。蒋介石、汪精卫,以及后来的陈水扁之流就是此类人。可见,我们要有信仰,必须是正确的信仰。我不知道,在革命时期如果失去了四万万人人高呼“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信仰,中国的今天,是否还会是现在这样的?
作为新世纪的我们,应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在二十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提出培养青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强健体魄”的新一代。一直有一种观点是,凡是成大事者,必须有坚定不移的信仰,能忍常人之不能忍,能为常人之不能为,拿得起放得下。只要心中有理想,心中有信仰,再大的痛苦都能忍受,“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而这痛苦就是革命!”,“革命不是闹着玩儿的,是要流血牺牲的”。
英雄不问出处,为电影中各位小人物而又是大英雄的牺牲了的人们表示同情和崇敬。影片引起我对信仰的反省。人,都应该有信仰,而且是正确的信仰。有人说,新世纪的一代丧失了斗志,没有了坚定的信仰。在此,我想说的是,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并没有忘记前人的艰辛,我们的心中充满了信仰。赞同著名国学大师翟鸿燊的那句:“信佛只有一个目的,是为了追求解脱;入党只有一个目的,是为了追求解放”。
我们有信仰的目的恰恰是为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追求真理。孙中山先生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同志们,让我们竖起远大理想和崇高信仰的风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吧!
十月围城的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
★ 观潮的观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