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不是看篇幅的长短来判断好坏的,而是需要有明确的中心,一般朋友们欣赏完一场影片后,肯定有很多感受,可以书写一篇观后感,白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流浪地球1观后感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流浪地球1观后感篇1
今天在电影院看了最近很火的《流浪地球》,可能是荧幕和座位的问题,3d效果倒是没有很震撼。先从观感来说吧,没有很震撼,也没有很煽情,可是要表达的主旨却很正面。影片很明确的表示出我们要爱护地球,同时也很符合我国一直很倡导的和平共处,全世界都是一家人的理念。还有一点很触动我的就是,我们需要深思一下,大数据时代人们对数据的盲目相信的后果,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依赖和控制真的不会出现被反控的情况吗?在影片中地球避免与木星相撞的几率是零,大数据测算出这样的结果,广而告之,大家要放弃,但是大数据没有算到,人类是这些冰冷的数据,中无法预测的变数,所以人类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奋力一搏,选择了自我奉献,最终地球也逃离了,人类文明得以继续延续。
这部影片当中广受争议的,还有剧中的特效,有些人认为这种特效与好莱坞大片相差甚远,另外,有些人就会比较客观的评价说,凡事都有个过程,这样的特效水平比以前已经好多了。其实我更倾向于后者,我们的科技在进步,我为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而骄傲。
最后就是这部电影在拍摄过程中,人多而杂乱,这可能也跟我国是人口大国有关吧!总会有一种人多力量大的感觉,所以在影片中也充分体现了,只要人们团结在一起,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流浪地球1观后感篇2
在20xx年年初,我听说刘慈欣的《流浪地球》这部著名的科幻小说改编成了电影,我心想这一定是中国为数不多且十分好看的科幻片了。
一开始,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就给自己的儿子户口讲述有关木星的知识,也借此说明了当时太阳系的状况和其他背景。我认为这样拍不仅给后文埋下了伏笔还给当时的背景作了介绍,十分巧妙。这种方法应该也能用在作文中,借助故事前的对白从而达到旁白的效果。
中间这部分,在户口的姥爷死了这时,cn1711-11救援队的一名队员为了救户口的姥爷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姥爷的生命,我想这一定说明了整个救援队并非只在乎“火种”的安全,虽说户口不知道,但这已经让观众明白了。
在最后,户口把点燃木星的计划告诉了他的爸爸刘培强,带着一队人开始救援行动,却发现推进器的“波”无法触及木星,刘培强就操控飞船去“撞”木星。这种力量一定是真正的父爱以及军人的品质。
全片最后一句,“地球活了!”我认为意味深长。一是指地球死里逃生逃过一劫。二是与小说中一句著名的活相呼应“太阳死了!”一个是九死一生的激动,一个是无力回天的无奈。
整个影片中,最终让韩朵朵相信“希望”的一定是户口的不屈,刘培强的无私和奉献,这也是影片的精髓吧!
流浪地球1观后感篇3
未来的某一天,太阳进入衰竭期,向红巨星演变,体积不断膨胀,预计百年内就会吞没地球,人类为求生存,终于团结一致,开启末日求生之路。
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在天灾面前亦是如此。还记得那位牺牲自己,点燃人类生存之火的宇航员刘培强吗?还记得那位为儿女在困顿难行之中仍能迎难而上,在恶劣的环境下给予刘启与韩朵朵家的温暖的姥爷——韩子昂吗?还记得那位虽叛逆但识全局,护妹妹,保大家的“不良”青年刘启吗?他们,作为中国人的脊梁,成为一座座历史不朽的丰碑,必将激励更多人奋发向前。
吴京饰演的宇航员刘培强,在得知莫斯(智能机器人,接受联合政府指令)因地球错过了最后的逃离时间,被木星引力吸引即将相撞,竟想抛弃地球上的人类,实施“火种计划”后,毅然冲向驾驶室,用伏特加点燃驾驶室,完成最后的五千公里路程。看到刘培强破门而入的那一瞬间,我不禁热泪盈眶。他明明可以不管地球上人们的死活,他明明可以在宇航空间站里活下去,成为火种计划的执行者之一。可他偏不,为了地球上更多人们的生存,牺牲了自己,成为木星上最亮的的启明星,对视着儿子刘启,为他指明了前进方向。
吴孟达饰演的韩子昂,更是唤醒了无数人对爷爷的思念。他已是耄耋之年,仍然身子骨硬朗,爱着刘启与捡来的孙女韩朵朵,但润物细无声,他无声的爱起初不被年轻气盛的刘启理解。起初韩子昂一直在只想保住两个孩子的小我格局、最终升格到拯救全人类的大我境界。他是曾经生活在地球表面的老一辈代表,回忆着老伴咸的不能再咸的葱花面,缅怀着过去没有人关注太阳,只关心钱的的历史。他的死,是舍生取义,舍己为人的家国情怀的生动体现。他的死,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节的淋漓展现。审视我们自己,一遇到困难便挑肥拣瘦,拈轻怕重,不肯行动;一遇到事故便抱着只关注自己利益,他人死活与我无关的漠视态度。韩子昂的死,给了自私自利的人们一记当头棒喝。
“不良青年”刘启,虽在初入地下城时对爸爸不理解,不信任,甚至谩骂父亲“就是因为你害死了我妈”。经历了太多挫折磨难,从幼稚到成熟,从叛逆到理解了父亲与爷爷的苦衷,他最终蜕变为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同时他也告诉了我们,别在失去亲人的时候,才理解到他们的爱。我们要多多理解与包容父母,他们也有他们不能倒出来的苦水。
电影开篇便提到太阳已经“死了”,可最终在全人类的努力下地球活了。天灾压不断人类的脊梁,因为它不能压破人类永不服输,决不放弃的内心。总有一类人,愿做无怨无悔的逆行者,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断梁。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与他们手拉手,心连心,同心同德,迈步向前。
流浪地球1观后感篇4
春节期间火遍各大影院和朋友圈的《流浪地球》,讲述一个为了自救,人类把地球从太阳身边偷走的故事!
整场电影看下来,最大的赞叹是对于电影整个场景,真的做得太好了,有点不相信我们国人也能做到这么好的地步了。真的很赞呢!
故事围绕着回家这两个词,凸显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种精神,而且突出了我们为了人类生存锲而不舍的精神,人类是很努力的,所以在电影里面的空间站的“机器人”莫斯说的最后一句话“看来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太难了。”
接着最让我感动的有两个点:
1.电影中的一个科学家老何在研究最终的线路之前打开他的小烟盒,拿出最后一支烟的时候,看到他妈妈给他留下的纸条“天冷了,记得穿秋裤”。(我看到这个场景鸡皮都起了,这种小细节简直了)
2.然后就是在中国救援队还在孤军作战的时候,韩朵朵说完那段话,然后其他国家正在逃离的车辆都急转弯,返回去大家一起帮忙,不知道这算个感动的点不算中二,但是我的眼眶当下是湿的。(虽然挺多人吐槽朵朵的台词是个败笔,但是作为一个初中生,能说出这样的话真的已经很棒了)
而就电影本身来说,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突破:
1、勇气的突破。中国之前一直没有像样的科幻片出来,市场也一直唱衰,能有勇气开拍并且让它上映,我觉得是需要整个制作团队很大的勇气和信念感的。
2、故事的突破。大刘原著的世界观有多牛就不用说了,国产科幻片如何自然的加入中国元素,尤其是中国人的语言体系、思考方式,这其实挺难的,毕竟我们看了那么多科幻片都是好莱坞的,早就形成了条件反射。流浪地球这次做的还挺好的,至少很多细节打动了我。
3、特技的突破。中国能做出这样的特技我其实一点都不惊讶,惊讶的是如何利用好特效去为故事服务,有技但不炫技很重要。流浪地球也做到了。
4、里程碑式的突破。这部电影的成功,最大的突破应该是,我们以后肯定会有更多国产科幻片出来了(当然肯定也会有资本使然的烂片),但是最起码观众开始有信心了,那就会做的越来越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永远都值得被疼爱。
流浪地球1观后感篇5
"gn171一11小队听,我的命令!以下是命令!活下去。“希望……真的是这年代,像钻石一样,宝贵的东西。”让人类时刻都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望。
从电影院出来,我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这些话语,还有《流浪地球》让人震撼,却又不得不让人沉思的场面。回家路上看着那些繁华的街道,我不断问自己,地球真的会变成那样吗?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未来太阳迅速衰老,极度膨胀,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于是人类倾其所有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在太阳氦引发爆炸之前,去往比邻的星系寻找新家园。而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年,最终在父辈的感召之下成长,成为让地球从木星引力中挣脱出来的英雄。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事。
电影里的地球表面漫天飞雪,气温直达零下84度,所以人们居住在地下城里,当他们开车走过上海市,指着一座隐约能看到电线和路牌的冰山,说这就是自己的家时,我的`眼泪便流了出来,是啊,多年以来的地球已荒唐的辨认不出来了,若辨了出来,却也只能是重温和回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欢欢快快的领着行李包,住进去了,这所谓的地球,又何尝不是人类自身的流浪呢?又何尝不是原先的家回不了,精神没了寄托呢?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去往远方。
人们把家这个词看得非常重要,所以才会选择带着地球这个家园去流浪,真希望以后我们人类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个灾难发生。
?流浪地球》这部影片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团结,什么叫希望,什么叫牺牲所值,什么叫家。
流浪地球1观后感优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