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出色的感受抒发,那么写出的观后感就是没有价值的,小伙伴们在写观后感的时候,可以联系自身的现实生活,以下是白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最强大脑观后感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最强大脑观后感篇1
以前厌恶郭敬明,是因为他抄袭,拍了小时代这样的电影,说明他审美有问题。现在看了最强大脑第三季,对他的态度终于有所改观,变得更加厌恶他了,他打分不合理,评价太业余还总大放厥词,业余就算了,出现争议时,dr.魏与他对话,看都不看人家,dr.魏发言,他总在旁蔑笑,这才发现,这个人素质也有问题。
关于郭敬明是否业余?一起回顾下第二期。其实与郭敬明一样,第一个项目《星际迷航》的规则我也理解错了,但清楚规则后,发现仍旧十分困难,郭却说只值1分,足见其不专业。第二个项目《钢管丛林》涉及到空间定位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以及记忆能力及体能,虽然这个项目跟其他最强大脑比是逊色了些,但作为理科生,我仍觉得比第三个项目《扎染密语》难,《扎染密语》用到了空间想象力,但这个程度的空间想象力测试还是稍微弱了些,郭却给《钢管丛林》只打了1分,而给《扎染密语》打了4分,再次体现了他的业余。其实,业余本是无可厚非,其他嘉宾也大多业余,但业余还一直大放厥词、喋喋不休煽动观众就是郭不对了。郭还戏言让魏跳钢管舞,总是伺机挤兑人家,可见其狭隘。
另外,第三期,dr.魏说了“像跟女人在吵架”,是因为与郭争执时郭竟然在翻第二期的旧账,郭不就事论事,却翻旧账,这确实是有些像跟女人吵架啊,魏只是一时激动说了实话,没有不尊重女性的意思,郭倒好,很会偷梁换柱煽风点火,把个人争执上升到女权层面,借这句话把事闹大,挑起广大观众的不满,继而直戳魏的脊梁骨,不得不佩服郭,真是个心机boy!
我只是个普通观众,以上仅是个人观点,您可以不赞同,但请勿喷,谢谢!
最强大脑观后感篇2
最强大脑已经走过了三季了,遥想第一季的周玮,当时觉得他简直逆天,后来却发现自己也能心算四位数乘法,根本没什么,中意对战的飞碟杯项目更是水得不行,简直就是我上我也行的节奏,虽然第一季项目难度普遍偏低,但是也是最好看的一季,不但记住了每个选手的挑战项目、得分,甚至连他们在哪一期上节目的都记得,而到第三季的时候谁是谁都分不清,一是由于后面两季大量的换汤不换药的记忆项目导致了审美疲劳,二是对选手惊人的表现已经见怪不怪了。
这一季我只对速算和泰森多边形这两个项目感到震惊,就拿脑王陈志强说,哪怕是冰雪奇缘和最后的一沙一世界我觉得也不过如此,反倒是最受争议(其实也就郭敬明瞎逼逼,没啥争议)的星际迷航觉得最好看。个人认为,脑力界这么多记忆高手随便叫些人都可以完成第三季几乎所有的记忆项目,但是有些技能却是绝无仅有的,这才显得难能可贵,哪怕是看秘鲁那小伙子盲拧魔方,看王昱珩一目千行地观察,也比看选手挑战各种变态难度的记忆项目来得有趣多了。
总的来说,如果还有第四季的话,我一定会快进甚至直接跳过很多挑战项目。我更想看到的,就像是那个小女孩花了三四秒的时间用视觉记忆记完了一副扑克牌(不是第三季的,也很可惜失败了),而不是王峰用十几秒记忆高手都在用的方法,把人类极限推高那么一点点。
最强大脑观后感篇3
寒假期间观看了《最强大脑》这一节目,我被参加挑战的选手折服,他们的人生目标多么有意义。周玮,自小因为得病,被诊断为中度脑残,学校不收,孩子嘲笑,从来都是低头生活的。但是却表现出非凡的数学天才,算术完全是我们没法想象的,甚至计算器都计算不出来的开根方,算次方,完全靠心算。其中一道题目,连数学教授都做不出来,可是他却做出来了!这不是后天的,完全的天生的天赋!看了很感动!我们曾经都嘲笑过那些人,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我们曾经的这些行为感到惭愧,也许很多人的天才就是因为我们这些小小的嘲笑而被埋没!在我们的学生中,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孩子脑子不好,其实只是个借口,这些孩子只是习惯不好而已,这比起周玮来说幸运多了,只要稍微训练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了放弃,总认为训练的过程太辛苦,可是如果我们没有放弃,是不是也许又是另外一个天才的诞生呢?
以前看挑战吉尼斯纪录之类的节目,已然觉得这世界有很多能人,但那个很大一部分都是后天能练出来的。而《最强大脑》这个节目让我看到了另一群超能的人,周玮让我彻底相信了一句话: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再看看班里的所谓的学习能力差的孩子吧,他们也许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的门还没有打开,但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为他们的打开另一扇窗呢?
最强大脑观后感篇4
那是一场场智力与实力的比拼,一回回实力与毅力的较量,一次次不可能与不现实的决胜,一番番变态与封魔的决杀。这就是《最强大脑》留给我的印象,既神秘又炫酷,既刺激又凶险,既骄傲又自豪,既养眼又提神,既自卑又慨叹。
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从来都不缺复杂、高级、恐怖、变态的比赛项目,自然而然,这个平台上也从来都不缺来自世界各地的有能力,有实力,有智力的悍将与天才。而正是因为有这样豪华顶尖的阵容,有这样激动人心的比赛,有这些旗鼓相当的对手,《最强大脑》这一大型综艺节目才变得更加引人注目,更加夺人眼球,更加风靡全国。
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直以来,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从来都不缺文韬武略之人,而在这些风流人物的行列之中,那些个少年英雄更是比比皆是,让人无可比肩、自叹不如。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杨英豪就是这样一个伟大又出色,卓越又顶尖的少年英雄。
有人说一个人的名字与个人气质是相称的,我以前从来都不信,但是当杨英豪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对这句话的质疑也就随风而逝了。在我看来,英豪这个人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是那样的英俊潇洒,那样的豪情万丈,叫人打心底里喜欢,也打心底里佩服。正如主持人所言,英豪就是一个横空出世的天才,他总是能临危受命,用沉稳与淡定,用志气与勇气,用智慧与实力,给予我们无限的惊喜与惊讶,给予我们无限的可能与希望,所以他值得我们钦佩,值得我们赞扬。
当然,除了杨英豪之外,《最强大脑》的舞台上还有很多很多不可思议的出色人物值得我们去敬仰,去学习,去模仿,去记忆,去回忆。总而言之,从开播的那一刻起,《最强大脑》就一直肩负着传递正能量的重任,在这个节目中,像杨英豪这样的有智青年不仅在当下引起了天才学霸,少年英雄,优智偶像的热潮,而且为我们展现了一场场关于梦想,关于竞技,关于热血,关于热情,关于青春,关于智慧,关于希望,关于能力,关于独立,关于国家未来的视觉盛宴和情感体验。
所以我们说,《最强大脑》是一档有趣味,有价值,有意义的价目,他值得我们推崇,值得我们宣扬,值得我们追捧。
最强大脑观后感篇5
晚上在看电视时,不经意间看到“最强大脑”这个节目,这个节目是一个开发脑力的节目,让大家了解人类大脑究竟还有多少的方式未被开发的。
里面的每个参与者都有一技之长,有的可以根据气球落水的声音辨别出气球掉落的高度,有的可以在看过一杯水后根据气泡在几百杯水中找到那杯水,有的可以从评委随机从一千张股票分时图中的一张说出它的股票代码、所属公司、时间日期。
可以说每个参与者都令人惊讶,而今天节目中的有一个参与者令我的印象颇为深刻。他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他在女儿的陪同下缓缓走上台,他来到这个舞台上是来背圆周率小数点后五千位。
他说,他曾在五十多岁时患脑中风,后来身体机能渐渐恢复了,但是记忆力开始衰退,他也如医生所说,渐渐显现出了老年痴呆症的症状。为了不拖累儿女,他通过背各类书籍来加强记忆力,如《道德经》、《孙子兵法》等国学经典,记忆力也越来越好。我觉得这样一位老人值得我们敬佩。
评委抽取了一段让他来背,刚开始,他一直在想,我不禁为他而感到紧张,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他开始报出了数字,还有些小错误。评委又给了他第二次机会,在他报的过程中,我的手心一直在出冷汗,终于,他成功了。全场观众都为他站起来鼓掌,我也激动地鼓起了掌。
的确,背圆周率是一件比较普通的事,但是令我感动的是老人的这份精神。他不愿意拖累儿女,害怕忘记至亲之人,更不想放弃自己最后这段人生的尊严。他把七十多年的人生经历,用独特的记忆法,背下了圆周率,也可以说这就是他的一生。
老人的记忆力完全是靠后天的努力,也正因为没有先天的天赋,更让人值得敬佩。“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人的努力我们没有看到,但他为目标持之以恒的精神每个人都看到了,也感受到了。
有些人天生记忆力就好,但他们不愿下功夫,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禁让我想到了《永远执著的美丽》,同样有着执著的精神,同样值得人敬佩。
老人到这个舞台上的愿望不仅是获奖,年纪大了,对名利什么的自然也就看淡了,不追求什么。他希望告诉更多的老人能看到希望,不要放弃。
我相信更多的人知道后,或许会尝试着去做,让自己的记忆力越来越好。老人为自己而活的尊严令人感动、令人敬佩,相信老人的精神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人会去效仿。或许有一天,人们都能保持着良好的记忆力,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最强大脑观后感推荐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