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集读后感8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的写作类似于议论文,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让我们的读书变得更有价值,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相信你一定也从书籍里汲取了很多的知识,赶紧写篇读后感吧,下面是白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名著集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名著集读后感8篇

名著集读后感篇1

人,不因为美丽而可爱,却因为可爱而美丽,以前我总以为这句话不是对相貌平平的女孩子的赞美,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恭维,当我在一次细细的读完《简爱》,回过头来思考时,我觉得我才真正开始理解它真正的含义。

?简爱》记叙了一个出身卑微、父母双亡的孤女成长的历程,而其中有又插入了精彩的爱情故事。喜欢这部作品有两个原因:第一,如同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别开生面一样,书中对爱情故事的描写也与众不同,没有任何露骨、低俗的刻画,而是让男女主人公谈了一场纯净、动人心弦、至高无上的恋爱。他们的爱超越了外貌、地位、金钱、年龄,完全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之上,是需要用心细细品读才能体会的。第二,简·爱迷人的品格与气质不仅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和其他人的尊重,也赢得了我的心。相信每一位读者心情都会跟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而时起时伏。

读完此书,我完全被简·爱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那丰富、明确、坚定的追求女性社会上的独立与尊严的个性所深深的震撼。我也为海伦的爱心、真诚、智慧所感动,是的,虽然她在人世间的生命是短暂的,可她的一生却绽放出流星般的光芒。我还为罗切斯特先生的热情奔放、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有同情心而赶到敬佩。

?简爱》就像是现实生活中的“灰姑娘”的奋斗史,简爱坚强的面对困难,挫折,她还追求男女间的平等,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平等。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我跟你有一样的灵魂,有一样的心。”

我反复读了好几遍《简爱》,也流了好多泪,是同情、感动的眼泪,也树立了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信念。漫漫人生道路上,《简爱》是我的精神财富,将鼓励我不断前进。

名著集读后感篇2

寒假我就看了一本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老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个理想——拥有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凭着勤劳和坚忍省吃俭用,终于买到了自己的洋车。但是好景不长,没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士兵抢走。但他没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买了辆洋车。不过他实在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积蓄又被抢走了。

就这样反复了三次,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玩乐,彻底成为城市的垃圾。

这故事是一个悲剧,彻彻底底的悲剧。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成为社会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朴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积极坚韧,对待周围的人也都是很好的。他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他宁愿冒着极大风险去多赚一点的钱,来表达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不断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这样,也终究没有改变他最后的悲惨结局 。

现实是如此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和现实,差很多。社会是现实的,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很多人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都能够成功。

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些悲惨。对骆驼祥子,我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敬佩他的坚强,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有可能因为当时社会的极度黑暗,也有可能因为个人的因素。如果当时的社会治安好一点,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就不会变成后来那样。

名著集读后感篇3

湛蓝色天空中绽放着“白云花”,凝视着远处被雾隐约遮住的青山,眼圈泛红了,泪水涌上,心中被一股暖流包围着,回忆起那刹时间的回眸……

——题记

我的书桌上放着一本《朱自清散文集》,一页一页,一张一张,都是他毕生的心血,那面快被我翻烂的《背影》,更是令我永难忘怀……

一个普通的场面,一个简单的动作,触动了无数读者心中的弦,大家被这平凡的父亲深深打动……

朱自清在回北京时,父亲来送他,火车还没有开走,父亲让他等等,去买几个橘子。朱自清靠窗坐着,看着父亲的背影,心里湿润了。然后,父亲抱着橘子回来了。过月台的时候,因为身子微胖,爬得很努力。父亲蹒跚地走了过来,把橘子放下,嘱咐朱自清好好照顾自己,然后慢慢地走了。他看见父亲远去的背影,流下了眼泪。

世间的每一个父母都是这样,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学会理解。我们是不是应该懂事一点?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报答他们呢?想想当年,他们耐心教我们系鞋带、梳头、写字……一步一步教我们走路,从不厌烦我们咿咿呀呀的学语。而现在,我们长大了,可开始恼他们的唠叨。有时回头想想,自己真的不懂事,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而我们却没有给予他们一丝的关心,身为人女,怎可以这样!

是啊!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深深打动了许多人,在我的印象里,母亲的回眸同样令我有一样的感受:我的妈妈长期不在我的身边,因此,我非常想念她。前不久,妈妈回来了,我和她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几天后,妈妈又要走了,尽管有些不舍,却还是没有让泪水滴落。我随妈妈来到了车站,她头也不回的上了车。我赌气的坐在车站,注视着车上随人流走动的妈妈。紧咬着唇,不愿意让妈妈看见我的泪水。车渐渐开走了,妈妈转过头,给我了一个无比灿烂的微笑。看着这温柔的回眸,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一滴一滴落在衣服上,望着往远方驶去的车,我狠狠擦掉挂在脸上的泪珠,笑了!

那一个蹒跚的背影,那一次温柔的回眸,无一不体现父母对我们的爱。望着打开的书,我的眼睛再一次湿润了……

名著集读后感篇4

今天我带着这颗好奇的心来到充满神奇的海底世界,感受海的魅力。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它讲述的是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深海旅行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一八六六年所发生的一件闹得满城风雨的怪事。当时有不少航行的船只在海上发现了一头大“海怪”,并且有船只遭受到这头“海怪”的袭击。出于对航海安全的考虑和公众的呼吁,美国派遣了一艘战舰“林肯”号对海怪进行追逐。结果,追逐“海怪”的船只“林肯”号反被怪物“诺第留斯号”追逐,并遭到“海怪”的凶猛袭击。阿龙纳斯教授、康塞尔和鱼叉王尼德兰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后便跟随诺第留斯号尼摩船长周游各大洋,探尽海底秘密,历尽艰辛和风险。

最后,他们因不堪海底世界过于沉闷的生活,又设法逃走,重回陆地。

读完这本书,我真是大开眼界,并且对儒勒凡尔纳这个神一样的人物产生了敬佩。儒勒凡尔纳书中的一切科学推测都是十分精准。在一九五九年,美国根据书中的一些描述在北冰洋进行了一次科学考察,许多细节竟与书中不谋而合。问:儒勒凡尔纳在科技落后的时代是怎样知道这么多的?原因就是出于他的勤奋。在写这部作品之前,他曾多次到南特和亚眠做调查,与进出港口的船员交谈……写一部作品竟要做如此多的调查,那么作者怎么能不优秀呢?

儒勒凡尔纳告诉我们: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不是幻想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所以我们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要有目的要有方向,更要有准备,这样我们做什么事才能做得优秀,干得漂亮!

名著集读后感篇5

“儒”,本义是沐浴濡身。后指那些以为人相礼、祭祖祀神为本职的人,因相礼前他们必须沐浴斋戒,故称之为“儒”。《礼记·儒行》说“儒有澡身而浴德。”

孔子曾经做过“儒”,继承了儒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并对它进行了改造,并以“儒”作为自己学派的名称。且提出了“君子儒”和“小人儒”的概念。所谓“小人儒”,指传统的旧儒者,他们只注重礼的形式,当时已沦为靠为人相礼混饭吃的人,在社会上受人鄙视;而所谓“君子儒”则是孔子倡导的,它更重视讲习传统的礼仪、文化知识,并在“礼”中灌入“仁”的内涵,把“礼”与———紧密结合起来,用人事来解释传统仪式,用仁义道德来唤醒人心,在崩塌的旧世界的废墟上,让人们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

儒家经典著作首推《论语》,意思是语言的论纂,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全书共20篇,约11000字。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有学者提出,在我国思想学术发展史上,自上古至东汉之末是“纯中国学时期”,而“纯中国学时期”的诸子文章,是我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根。因而,在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首先选编了《论语》中的70则语录按照一定的话题分为七课呈现给学生。

而每次带领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精讲深析这些选编内容时,我也会要求学生集体共读《论语》整本书,以期更为深入全面的领会孔子的思想,获得生命中的大智慧。随着教学进程,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论语》,一次又一次感受着这本智慧之书所散发出的恒久而温润的光辉,沉浸在这文学与哲理完美交融的美丽之中。

?论语》之美,美在其语言。

因是“直录”,所以铺张润色,反失其真。“章既简短,辞已质朴”。所以,“质朴”是其语言之一美。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巧言令色,鲜矣仁。”等等,基本都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虽没有充分展开论证,却能把孔子的思想完全表现出来。

虽则“文简”却是语长,虽是“质朴”却是含蓄,“文缓而旨远,余味曲包”。因此,“诗味”是其语言之二美。

因孔子生活的时代,春秋诗性文化风韵犹存,加之孔子及其弟子良好的“诗学”修养,使得《论语》的语言有着浓郁的诗味。例如“《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曒如也,绎如也,以成。”等等,语言简约,却是旨意有余,其味黯然而长,其光油然而幽,给人以悠然神远之感。

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有着深刻的体察,因此《论语》中有很多富于哲理性和启示性的警句格言,有些语句堪为诗与哲理的完美结合。因而“理趣”是其语言之三美。

文字间立论的新颖,分析之深入,总能以其警策的力量推动着读着与作者一同思考、探索生活的真谛。例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以及“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君子不器”……其语言总是深入浅出,隽永有味,善用譬喻,把抽象的哲理凝聚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深奥的理论文字兼具盎然的诗意,是诗化的哲理,是哲理化的诗。

学者梅俊道指出,强烈抒情的表述语言、凝练含蓄且哲理化的格言、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简练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论语》“遣辞简约,准确传神,真可谓以一当十,字字珠玑。”其上乘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淳美的享受。

?论语》之美,美在其人物。

有人说,一部《论语》是“当之无愧的传记文学的祖型。”在记录语言,写人叙事时,注重于人物精神面貌的描写,给我们呈现了面貌清晰、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形象。

首先,是用静止的描写来细致刻画人物。“子之燕(宴)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写孔子闲居在家,衣冠整齐,容貌舒展安详,神态和悦轻松。描画了一位从容儒雅的孔子。“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则直接通过孔子的语言,表现了孔子的好学之求,育人之怀,以及谦虚之德。“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一句,更是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美的孔子形象,温和而严厉,威仪而不凶猛,恭谨而安详,真可谓达到了中庸至德,是能居于仁之宅,立于礼之位,行于义之道的君子。

第二,是在具体的事件中表现人物形象。例如《先进》篇的《侍坐》章,在这段具有文学意义的记事文中,不但写出了孔门师徒闲谈之时的活泼从容的气象,而且从各人的谈话中还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性格:孔子态度的亲切,思想的睿智,胸襟的开阔;子路率然而又浮夸;冉有谦虚且自知;公西华虚心向学又长于礼乐;曾皙优雅潇洒而快乐自足。尤其是那一句“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既是表达曾皙,同时也是表达了孔子对于“仁”这一美好理想的追求。在美丽的春天,在诗意的微风里,顺应天时,没有争伐,自由自在,在天地间自由呼吸,等待着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这是儒家最终希望的人生的样子。一章之中,每一个人物都形象丰满,生动鲜活。

第三,是在与人的交往中展现细腻的情感。孔子与子游交流时知错能改,与阳货交往时机智灵活,与宰我交谈中体现出包容与自我的坚持。在伯牛重病时,一个“问”字,表现了孔子的牵挂,一个“自牖执其手”的细节动作描写,传递着孔子的深情,一句“亡之,命矣夫!”是孔子对命运的无奈悲叹,一句“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的两次重复,细致深入地表现了孔子对于弟子的悲悯挚情,生死离别时的哀伤痛楚。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渊,31岁生活艰辛头发全白而死,更是令孔子“哭之恸”,哀叹“天丧予!天丧予!”。在卫国统治集团的内讧中,率直忠厚的子路被剁成肉酱,更是使得71岁的孔子更快地走向了生命的终结,第二年就与世长辞。孔子对弟子们的深爱,显示了孔子在道德和情感方面的双重选择,“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传达了孔子一生所追求的“仁”的境界。

孔子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生了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他有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高尚人格,有着“仁以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有着“好学不倦”的执着追求,有着“有教无类”的教育情怀,有着“疏食饮水,曲肱而枕”的安贫乐道的操守。

整部《论语》,刻画了许许多多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但胡念贻认为,《论语》的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主要在于成功地刻画了孔子这一人物形象。整本书以实录的现实主义写法,用描写抒情的笔触,透过对孔子形象的塑造,“最大限度地反应了一种思想,一种信念,一种道德,一个时代。”

?论语》无疑是一部浸蕴着恒润之光的经典作品。

名著集读后感篇6

我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中,我比较青睐《西游记》,尤其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西游记》不仅仅有着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构思,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的语言,构画了一幅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画。

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然后被唐僧所救,接下来发生的种种事迹,让我们生动形象地看到了孙悟空机智勇敢,敢做敢为的一个形象。尤其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这三个故事可以看出,他的胆识,不服输,坚强的精神。孙悟空,他就是代表一种正义的力量,他就是,正义的化身,在与唐僧取经的路途上,“保船护航”,总是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冲在最先锋,保护大家,战胜一切困难,打败了那些妖魔鬼怪。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第一主人公,他有着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不挠,不向恶势力低头,服软的精神,同时,孙悟空也是一个心思慎密,有一定能力的人。从“三打白骨精”中,有一个小细节:孙悟空要出去寻找食物的时候,又怕妖怪见他不在而趁虚而入,所以他便使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嘱咐唐僧他们进入圈中,千万不可以出来。寻找食物的是孙悟空,而不是其他两个徒弟。由此,可以看出他走前还顾及到了其他人的安危,同样,也看出了他的心思真的很慎密。

从我们的历史走来,也有不少像孙悟空这样的正义之士,像我们的任长霞,他是中原大地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十里长街,白花胜雪,都是为了纪念她,那也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永远铭记着她。

无论是以前或现在,我们都需要像孙悟空这样的正义感,同时,也要学习孙悟空他的那种大无畏,毫不轻易言败,不服输的精神!同时,也要传承和发扬他的这种精神,让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让我们的世界更美丽!

名著集读后感篇7

?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户晓,影响极其广泛。这部巨著展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抨击封建社会黑暗的同时,歌颂了众多梁山好汉的喜爱与崇拜,其中鲁智深的形象更加显示出独特的光芒,因此也备受大众的喜爱。

引原文点评:“平生不休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朝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狂哉鲁智深,个性十足!

鲁智深的率真并非仅仅停留在一些简单的人生乐趣上,他的率真更体现在世俗之事的无视上,世上的功名利禄对他来说,似乎只是一种牵绊。水泊梁山远离朝廷,对于向往自由的鲁智深来说,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虽然免不了外出打杀一番,但这里终究是生活的安乐窝。

在水泊梁山发展的鼎盛时期,他们的头领松江再次提出招安一事,习惯行走江湖的鲁智深回应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率染作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去寻趁罢。”招安也就意味着归顺朝廷,接受朝廷的官位和俸禄,因此会拥有衣食无忧的生活,但鲁智深丝毫不为所动,并坦率地表现了自己的立场,与其归顺朝野,不如大家各自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为了兄弟情义,鲁智深后来跟随宋江归顺了朝廷,且为之南征北战,保家卫国。生擒了方腊之后,鲁智深选择在一个寺庙暂时安歇,不久便安静地离世了。这次不经意的选择与最初被迫进入佛门显然不同,但亦在情理之中,鲁智深率真的个性决定了他始终不愿为世俗所累,既然水泊梁山已不复存在,因而他想要的无牵无挂已无处安放?在清净的佛门之地,圆寂或许是最好的归宿。

用金圣叹的话说:“鲁达自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鲁处,他也有些粗鲁;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真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鲁智深的出现就像一颗流星一样划过天空,短暂且灿烂。在芸芸众生中,他活出了精彩。纵使努力过后并未绽放耀眼之光,但那个自己必定是独一无二的。

名著集读后感篇8

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这本《绝对小孩》。朱德庸,几年前,一本《涩女郎》红遍了海峡两岸,由此翻拍的电视剧《粉红女郎》更一时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新宠。这次,其一反之前《双响炮》等作品的取材,将视角从婚姻、家庭,转变为身边可爱的孩子们,实在是令人眼前一亮,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异多彩的儿童世界。

这个世界不是绝对的,有这些小孩是绝对的。”这是《绝对小孩》的主要中心。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绝对小孩》是由著名的漫画家朱德庸先生创作的一部漫画作品,它用生动、天真的漫画把所有小孩在生活中的七情六欲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所有大人明白“每个小孩都是智者,他们洞穿生活的本质,那就是‘快乐’。”瞧,六个古灵精怪的“绝对小孩”正向我们走来,他们就是不“正常”的小男孩“披头”、不想乖但总爱装乖的“五毛”、觉得自己并不讨厌的“讨厌”、满脑稀奇古怪念头的小女生“宝儿”、每天靠比赛生活的“比赛小子”和充满贵族品味的“贵族妞”。

我们曾经都是孩子,我们的工作环境就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孩子,对于小孩,我们是绝不陌生的。然而,随着对社会接触的逐渐深入,不经意间,我们慢慢迷失了童心。成人的思维模式悄悄改变着我们,我们在学着成熟的同时,懂得了世故;在学着婉转的同时,领悟了虚伪!最初的理想化为虚无,最初的梦想变得缥缈……

美好的童真似乎与现实的社会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于是,我们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未来的方向,也再找不到回到童年的路。看着这些“绝对”的小孩,我总会想到生活中的我们,我觉得我很像故事中“五毛”、“宝儿”、“比赛小子”、“贵族妞”的综合体:在生活中,我很想好好地疯一次,但又希望像个小淑女;我喜欢像宝儿一样瞎想,“如果我多一条腿,将会是怎样?”;我虽然没有“比赛小子”一样逼他玩命比赛的父母,却还是有蛮大的学习压力;我在家里也喜欢当一回贵族妞,感受一下贵族的生活……有时我也会想,果世界上没有了小孩,那将是一幅多么死气沉沉的景象!

只有小孩有免于现实的权利、只有小孩的世界充满想象、因为他们用心看,而大人用眼睛不会用心却感觉。

名著集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教育名著读书心得7篇

名著的阅读心得优秀7篇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优秀6篇

读教育名著的心得体会400模板6篇

教育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5篇

教育或名著读书心得6篇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精选6篇

读教育名著的心得体会400优秀5篇

教育或名著读书心得体会5篇

读书教育名著心得体会5篇

名著集读后感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7365